月球上的脚印教案

关于作者:

朱昌潮,出生于1944,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7。1968超曾在上海无线电一厂工作,当过工人,从事化学分析。1974调入《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79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毕业后,一直在该院信息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并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楚忠/虞雯/宇文1/200511/2415 . html

受访者:cke 24680-魔法学徒一级11-23 19:59。

月球上的脚印

作者:李志宏来自:南县教研网点击:91时间:2006年7月5日。

-

目标导航

1.阅读课文,总结课文要点,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这篇文章的平实语言和叙述方法。

班级指导

◇日积月累

1.美国登月计划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进行载人登月和人类的月球实地考察,为探索载人行星飞行做技术准备。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划时代的成就。该项目从1961年5月开始,到1972年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是全人类的英雄。7月21,1969,当阿波罗11飞船准备在月球“静海”预定着陆点着陆时,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坑内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阿姆斯特朗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飞船改成移动的,飞行了大约20秒后,在6公里外找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

3.词汇积累

观察指令性价比高,海域谈向往里程碑,孤舟在望。

◇知识辅导

1.内容结构

全文按时间顺序叙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和2节,指出这次登月活动是航天工业的里程碑,由此引出以下内容。第二部分,3-15节,描述了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发射航天器——登月成功——登月返回。第三部分,从16到18,总结了登月的意义。

2.写作集锦

(1)脉络清晰。《月球上的脚印》是一篇纪实报道。文体上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1969年7月)、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艾姆斯·武朗等三人)、事件的起因和过程(人类第一次飞向月球探索月球和太空)、以及。叙事的要素一应俱全,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登月的全过程,把人类的这一伟大壮举写得清清楚楚。

(2)语言平实。纪实报道要求语言简洁,叙述清晰,引用数字资料准确真实。本文广泛采用“列数”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数字:一是月球与地球距离的数字,二是登月全过程的时间数字,三是火箭飞行的时间数字。

艰难的探索

1.如何完整生动地描述一个事物?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完整生动地描述一件事情。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和2部分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渲染的。其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从第三节开始,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登月的全过程,哪怕只有几分几秒。这使得读者能够详细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第三,恰当的描述。作者对火箭发射前的情景和火箭在高空飞行时的情景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2.如何理解“这一小步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对于全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

阿姆斯特朗的话是人类征服月球的宣言。“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上跨过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很容易。但这是迈向太空领域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时代,意义重大。有了这一小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1.填空。

《月球上的脚印》是一篇有趣的文章,重点在于(表达),清晰生动地描述了登月的过程。可以说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按顺序展开叙事是本文的又一特色;语言是本文的第三个突出特点。

2.“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所以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月亮的名言名句。请写两首描写月亮的古诗。

答:(1)。

(2) 。

品质的升华

1.下面这个比喻句的内容是什么?

(1)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

答:是的。

(2)宇宙飞船像小船一样在太空中缓慢移动。

答:是的。

(3)月球上充满了微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答:是的。

2.把下面的每一段浓缩成一句话。(要求:①每句话不超过20个字;②缩略句可以概括段落的要点。)

(1)在浩瀚的太空中,月球是地球的近邻。虽然是近邻,但它是在距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答:是的。

(2)宇宙飞船开始返回遥远的地球。25日凌晨1: 35: 8,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m高度时,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打开,阿波罗11飞船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海军救起。

答:是的。

◇中考环节

(200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太空中,物体的生物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这就是所谓的微重力。生物容易发生遗传变异,这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太空也脱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中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会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的突变,产生新的物种。另外,太空环境几乎是真空,没有污染。专家认为,这些无形甚至无形的环境条件为新材料、新物种、新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地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中,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比在地面上要快上千倍。

文章中增加的“环境条件”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①。

② 。

被调查人:gxh 1994 q-试用期一级11-23 20:34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整理文章的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建一座“桥梁”,将这节课转移到本单元的综合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球上的脚印》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本单元体现了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本和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描述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中描述的四个部分清晰流畅:准备、升空、登月、回家。最后,阿姆斯特朗说,“这一步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登月的重大意义。这个主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又与本单元的综合学习内容——探索月球的奥秘息息相关。关于月球的信息非常丰富,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索。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把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球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因此,学习这一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知识,还要精心搭建一座“桥梁”,将这一课转移到本单元的综合学习中,认真开展关于月球的科学与人文探究活动。

第四,学生分析

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独特的观点。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强,计算机技能好,有网络和网站知识,经常上网查资料,有一定的信息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所以分组学习,网上探索,以计算机为工具,为学生网上探索提供技术支持。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在课前,学生可以做一些与月球有关的手工作品或者画一张月球地图,上课时画一张登月轨迹图,把比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和课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在上网的过程中自己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总结后要向合作组和全班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动词 (verb的缩写)课前准备

老师要了解有关太空飞行和月球的知识,制作有关本课的课件和有关月球的网站。

学生(1)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如《太空时代》、《宇宙之谜》、《十万个为什么》等。,也可以在网上查找有关月球的信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球的作品

不及物动词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程

1,(学生的观点)展示学生的小制作(手工作品和关于月亮的图片等。)并把他们引入月球的世界。

2.(从老师的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诗、调中曲、枫桥夜泊等。).

阅读学生在幻灯片上写的关于月亮的诗。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和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老师指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受到诗人的喜爱。皎洁宁静的月色,圆时充满变幻的月亮形状,激起诗人的怀旧之情和情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词?请用月亮说一句诗(“杨柳岸,清风渐逝”“江南岸春风绿,明月几时照我”“梨花院溶月”“瘦影横水浅,黄昏月上飘淡淡香。”),月亮在诗人的描绘下是如此美丽,现在我们就和航天英雄们一起在月球上走一走,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快速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主旨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读,不动嘴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球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

哪个国家和哪个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D.火箭叫什么名字,飞船叫什么名字?

E.按什么顺序描述什么过程?

(2)用以上信息概括本文所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与评论)本文真实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发射——登月成功——登月返回。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画一张登月全过程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四人一组比较,看谁画的最好,介绍的最准确。推荐一个同学展示一下,上面介绍一下。

(3)展示各组的最佳作品,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的过程。

(4)利用月球课件展示当时月球的轨迹图,了解登月的过程和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解释,锻炼自己的联想和表达能力,这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老师也可以制作图片让学生对比学习。

(三)学习和欣赏,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观看登月视频直播。

(2)说说看到这一幕的感受。

(3)质疑登月。

学生互相提问,或者师生互相提问,形成一个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月球上有什么?那是什么样的世界?

b、科学家为什么要在月球上采集土壤和岩石?

C.宇航员在登陆月球的高空是什么感觉?

d、文章说“返回时,航天员将登月舱留在太空”。这样合适吗?

E.登月舱是如何脱离并与飞船对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幻想。老师也可以做可调答案:月球上有泥有石有山,没有空气和水,荒凉死气沉沉;科学家收集土壤和岩石,用于月球的科学研究、开发和利用;宇航员在高空的感受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对人类来说也是一大隐患。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共同探究文本,会对人体产生深刻影响。

(合作调查)

(1)询价1:同学们对登月过程的讲解准确无误,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登月复杂过程的清晰描述。你认为文字写作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让学生谈论他们的真实经历,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晰有序地描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b、描写恰当,叙述中有评论。c、用图说明)这三点可以举例说明,分析其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2)询问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读书时有什么感受(感觉很紧张,很自豪)?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请找出答案,大声朗读并评论。

(3)探究3:一起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理解。

(辩题)据说这次登月投入了40万人,2万多家公司,花费了23.9亿美元,654.38+0.5亿美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带回了几百公斤的月岩和月壤。值得吗?

(概要)就上述问题,小组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讨论并达成了谅解: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往返76万公里,历时95小时。宇航员上月球采集月壤和月岩样本,立纪念碑,装摄像头,装太阳风测量装置,月球地震仪,插美国国旗,和尼克松总统通话。正文的最后一段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老师们可以总结一下转变: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让人类梦想成真,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不仅是人类的巨大飞跃,也是人类的第一步。

(4)你对月球了解多少?(拓展到综合学习——探索月球之谜)

1.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有关月球的信息,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的月球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参考。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个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组(以“月亮”这个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声誉组、月亮习俗组等。,而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可以组建登月群、月球剖面群、月球之谜群等。),而且每个小组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己的选择和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这项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学生们在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在网上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通过有效沟通解决群内矛盾,处理每个人在群内分担的任务,评估活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