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打骂真的有效吗?有哪些科学方法?

曾经有个妈妈在网上吐槽自己的宝宝。她命令她的孩子面对墙壁站15分钟,反思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孩子不仅轻声哼唱,还冲妈妈做鬼脸,完全无动于衷。母亲事后反思:是惩罚方式不对,还是力度不合适,为什么看不到效果?

这位母亲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家长所谓的惩罚教育有用吗?在早教专家看来,家长选择用过激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不理智的,会让孩子的情绪系统报警,让孩子更加情绪化。时间长了,这种教育方法会逐渐失效,不如不用。

在一些家长的经历中,耐心的劝说对孩子是没有用的。例如,两个孩子经常为琐事争吵。老大总是欺负老二,或者抢老二的玩具。父母劝了老板很多次也没用。而是偶尔用“逼”让老板“老实”一会儿。这样,打骂孩子是不是更有用?当然不是。

首先,无论是惩罚还是打骂,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或者愤怒。比如文章开头,母亲让孩子站起来反思,孩子却表现得漠不关心。其实这说明孩子感觉不舒服。他希望用各种“假象”让家长误以为无效。下次,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来惩罚自己。其次,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屈服”,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他们长期笼罩在恐惧中,对身心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长此以往,不解决根本问题,自然也没有效果。其实惩罚孩子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只要家长能够掌握和运用,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在惩罚孩子的同时,我们需要引导他反思自己的错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告诉一群孩子:不要玩插座,否则会被关禁闭。对另一群小朋友说:不要玩插座,因为有点,触电的话会让我担心。结果,第二组的孩子更听话。这说明只有告诉孩子自己错在哪里,才会让孩子更好的反思,这比一顿没头没脑的打骂更有效。

第二,明确惩罚的目的。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经常用“不收拾玩具就不能出去玩”、“不吃饭就不能吃冷饮”之类的句子来“惩罚”孩子。这样看似有效,其实模糊了惩罚的目的,孩子以后难免会再犯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不整理玩具,家长应该没收;如果孩子不吃饭,父母就用不吃饭来惩罚他。

最后,家长要端正态度。如果孩子做错了,家长要认真,握住孩子的手,让他看着他的眼睛,明确告诉他错在哪里,告诉他如何改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联想,在下次想犯错的时候阻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