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孩子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一,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感氛围是指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态度和感受,由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比如有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融洽,虽然意见时有发生,但原则上是团结的。这样,在整体占主导地位的合作、理解和氛围下,孩子不仅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共同努力和理解,还和谐地发展了思维意志和能力,并从中获得了安全感,形成了乐于接受教育的意识。而在另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争吵不休,自私自利,互相折磨,家庭就像一个精神监狱——这个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康甚至畸形,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里的精神折磨转移到别人身上发泄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和惹麻烦,但很难被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所以要大力倡导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规范。不能以武力欺凌他人,就要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营造家庭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家庭是人生的港湾,这有助于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育儿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育儿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孩子的性格缺陷和不良行为习惯也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育儿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遵循旧封建规则的专制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强调辈分,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所以不服从就会受到惩罚。在这样的父母过于严厉的育儿态度下,稍微不听话就会受到惩罚。在这种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缺乏自主性,要看父母的脸色,一方面可能导致懦弱自卑,缺乏自信和独立,另一方面也可能变得暴力、野蛮、说谎、叛逆,往往在捉弄他人、寻求报复中获得心理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度娇惯,有求必应,父母只想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的过度安排,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形成自私、任性、放肆、容易发脾气、爱吹牛的性格。
第三类是自由放任的态度。在这个被忽视的家庭里,孩子会因为得不到关爱、父爱、母爱而感到孤独,逐渐形成好斗、冷漠、自我展示甚至放荡不羁的不良品质,往往会有情绪化、任性、容易生气、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用民主正常的态度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可以互相忍耐、平等、随和和理解、爱护和关心。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引导,但可以适当的批评和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提高孩子的认识,改正孩子的缺点。这样逐步培养孩子坦诚、友善、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够接受批评,承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做事的能力。可见,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孩子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年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骨干,是顶梁柱,是孩子言行的示范者,为人处事的引导者,是孩子成长的负责人。因此,他们有责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育儿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和谐氛围。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心、民主、勤奋、上进、自大、自立的人。
第三,家庭结构的变化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严重障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单亲家庭的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在动摇,再婚率在上升,并伴随着家庭的解体和重建。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最先伤害孩子的心理。家庭的破裂破坏了孩子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家人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突然消失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失去父母的痛苦,甚至是失去父母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斗争的对象,出气筒,或者是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还成了父母抛弃的对象。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容易形成变态的心理和古怪的性格,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爱他们的亲生父母,并发现很难与他们的继父母相处。所以他们要么成群结队离家出走,要么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回家,甚至打架、偷盗、抢劫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正视离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的教育,处理好已经离婚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围,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增强家长责任,认识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障碍,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以身作则:榜样是用别人好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学、邻居、老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无论父母的言行是对是错,都对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处处表现好自己。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要组织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操。
三、批评和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否定,但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手段。在批评和惩罚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情况,把握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就是指出危害和思想根源,否定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感到羞耻和痛苦,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的时候,不要讽刺,不要嘲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些权利,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摧残身心。
四、引导生活秩序的安排: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引导孩子安排日常生活,布置生活环境,教孩子有条不紊地学习和利用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指点。
5.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方法:一是谈心,家长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某个道理。谈吐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态度要和蔼可亲。不要居高临下,冷嘲热讽。第二种是讨论,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的时候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有不正确的意见,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明辨是非。父母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观点不正确。
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工作、礼貌、社交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让孩子明确目的(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么做),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练习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所给的任务和要求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要适当。应该允许孩子在实践中犯错,不要过分苛求。父母不能因为怕孩子受苦就不锻炼了。
七、表扬和奖励:表扬和奖励是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肯定和表扬,强化孩子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和奖励要实事求是,及时并说明理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八、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孩子阅读书报杂志,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孩子阅读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九、家庭电视的使用:电视进入家庭,孩子可以从看电视中获得很多知识,增长见识,并充分利用。但是要小心:你不能没有选择,不要花太长时间。看完电视后,你最好和你的孩子谈谈,讨论一下电视内容。
10.带领孩子出去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去公园、景点、商店、工厂、农村,或者去看望同学、亲戚、朋友进行社会交往,让孩子开阔视野,接触社会,认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