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的四个小技巧非常实用。请记住这四句顺口溜:激发兴趣是关键,打好数学基础,做好思维训练,习惯和坚持很重要。

第一部分:激发兴趣是关键。

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学习它,所以我愿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克服困难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习数学。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眼前,所以学好数学,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激发兴趣的方法有:

1.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永恒的真理。老师和家长如何做到这一点?

1)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孩子佩服你。比如你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你的学识,强大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孩子都佩服你。

学校ICT在对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个老师,甚至是因为这个老师可以随意画出非常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现人格魅力,让孩子佩服。

一个教育者人格中的一种或几种突出魅力很容易感染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一般来说,一个老师至少要储备200-300个笑话,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也有很多孩子喜欢老师,因为:“她在家认真负责,每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什么的。”

3)用心关爱孩子。

如果你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那就一视同仁吧!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答得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孩子,那就“宠爱”他吧!"我喜欢这位老师,因为她把我当成她的妹妹。"“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练习本上放了一张纸条,问我有什么心事没有。我很感动!”

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性格特点,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找出老师值得学习的思维方法、习惯和品质。

2.化抽象为生动。

比如讲例题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华的顺口溜“数与形是相互依存的,怎么能一分为二呢?”在统计缺失形状时,很难做到直观;当表格数量缺失时,很难做到细致入微。代数和几何是一体的,它们总是联系又分离的。“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现在很多家长热衷的股票发行;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每个月都在你家消费,人均消费多少;今年淮河流域有洪水,泄洪时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和下游河宽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和活动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历法中的方程”,数学话题的黑板报等。

3.把抽象变成形象。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对电脑感兴趣。从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郑州某重点中学的刘老师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学习几何画板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成功经验的积累。

兴趣往往和成就感有很大关系。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成为研究者和发现者的渴望,需要被认可和欣赏,希望有所成就和进步。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有机会成功,体验成功时的成就感。

具体方法如下:给孩子出题目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思路说完,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或者说一半说一半留一半让他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无力思考后半段,至少让孩子独立思考到下一步。当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口头鼓励,一方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长也会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提高对孩子的了解,培养孩子对同一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提示:成功记录簿

也可以鼓励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写下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用了错题本,孩子才能更加关注自己的失败经历,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一道难题的过程,记录今天与昨天相比的一点点进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5.创造学习数学的环境。

比如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可以放在家里的书架上,比如《快速计算的秘密》、《中学生数学物理》、《趣味数学丛书》、《训练思维能力的数学书籍》、《故事中的数学》等。,推荐儿童阅读。这样的氛围也可以在学校里营造。一位老师说:“我每天课间都会坐在教室门口,拿起一本书看。”总会有几个同学问我看什么书,一问一答就对我手里的书感兴趣。几天后,我会发现有一两个同学带头借这本书。过一段时间,这本书会在班上流行起来。"

第二部分:要打好数学基础。

没有坚实的基础,哪里来的高楼大厦?有很多问题孩子看起来很粗心,会犯错。仔细分析,都是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公式。考试的时候我用错了。”其实,如果孩子不仅记住了公式,还能推导出来,那么在考场上当场推导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需要孩子掌握和记忆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1-9的立方。

打好基础也可以通过做题来实现,和题海战术不一样。有的同学可能做了两道题就明白了,不需要再做了。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做20道题。总之,为了达到最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学生在自己理解知识点后,再多做1-2题,达到150%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打好基础的五步学习法;

A.做好课前准备,掌握上课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B.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上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C.及时复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复习要有计划,不仅要及时复习当天的功课,还要及时复习各个阶段。我会对上周,上个月,这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思考和总结。最好是利用寒暑假把去年或者本学期之前的内容全部复习巩固。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最好是对过去不太清楚的内容进行查阅和验证。数学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普遍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如果这样坚持2到3年,他们在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中就能逐渐表现良好,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逐渐建立起来,数学成绩自然会变好。

D.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权威杨乐院士用短短三句话回答了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问题: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练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第三,循序渐进。这里说的练习是做题,做完作业。这里说的练习,一方面是做练习,完成作业并进一步反思错题,想透,找相似题做3到5题,达到彻底掌握、巩固、提高。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E.及时总结,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化。学完一个题目或者一个章节,要及时做总结。每个环节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下一个环节的进度和效果。一定要听前预习,作业前复习,经常做阶段总结。

每天放学回家,要复习当天的作业,做完第二天的作业,再预习第二天的作业。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第二天高质量的讲座就没有保证。

掌握以上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和习惯,如数学思维能力、口算能力等。现在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些。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晚上回家,睡前在脑子里看电影,那我今天学到了什么?复习也是用这种方法。一门课程有多少章?每一节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哪些例子?学习非常系统有效。

提示1:巧用错题本。

要引导孩子认真对待老师的习题,尤其是做错的习题,一定要反复思考,找其他类似的体多做3到5道题,充分理解和掌握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做好思考老师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什么没有想到,以后怎么能想到,常用什么方法来考虑这类问题。

另外,要经常借学生的错题本。借款时注意:

第一,借比自己高的同学的错题本,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第二,多看比自己低的同学的错题本,以便经常给自己敲响警钟。

同时要自己做读书笔记,供自己参考。刚开始的时候每周至少再读两遍,两周后再读一周,这样循序渐进。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

秘诀二:打破沙锅,温故而知新。

很多孩子都有这个习惯。如果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难倒了他们,他们就搁置。慢慢的,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搁置,很难收回。所以,最好是那些不会马上解决的问题。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定要写下来,以后解决。解决的办法可以是查资料,咨询别人等等。

另一方面,要定期复习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永远做,永远是新的。

第三部分:思维训练要做好。

1.尝试解决一个问题,锻炼孩子的变式思维。

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就要让学生敢于创新,习惯创新。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故意犯错,让学生思考并改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会一直处于主动思考的状态:老师说的对吗?还有别的办法吗?另外,老师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节课只教一个问题,方法越来越好;今天谈一个话题,明天再谈,经常谈。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意识和能力,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在变式思维中,对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对称往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现实生活中,日本一家生产味精的公司,有一段时间无法盈利,于是召开内部研讨会。在会上,每个人都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降低成本等。,但因效果不明显而未被采纳。后来做消费者调查的时候,一个家庭主妇说味精是瓶装的,上面有很多小眼睛,可以增加小眼睛,这样大家做菜的时候就会用的多,销量就上去了。这个建议被采纳实施了,确实效果不错。其实员工是从生产源头考虑,家庭主妇是从消费端考虑。这就是思维的对称性。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从已知到结果,从结果到已知,也体现了思维的对称性。有一个经典题目:1/2+1/4+1/8+…+1/256。你可以从头数到尾,1/2+1/4=3/4,3/4+1/8 = 7/8...你找到规律就知道最终答案等于255/256,也可以在公式末尾加一个1。这就是思维对称性的体现。

2.一题多解,锻炼归纳思维。

每个学习时期其实都有几种数学方法在使用。可以经常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某一种数学方法。比如这节课只讲方程思想,下节课讲另一个话题。

3.用发展的眼光告诉学生问题。

换句话说,还是那个老问题:1/2+1/4+1/8+…+1/256。可以鼓励学生笼统地做,在做的过程中延伸到高中学过的知识点如算术、几何级数等。孩子以后学起来会很轻松。

4.互相讲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个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是基于题目的。因为我有耐心,脾气好,所以很多同学会问我问题。在讲解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外,和与自己水平接近或略高于自己的同学就自己已经掌握或尚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辩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通过辩论学到的知识也是深刻理解,终生难忘的。

第四部分:习惯和坚持很重要。

好习惯造就生活,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上面说的五步学习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孩子需要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仔细审题。一位著名的数学老师说过:一个问题的深度是有限的。想得多,写得少,也快。想的越少,写的越复杂。开始匆匆看题,很容易出错。建议学生养成做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如果学生马虎,可以建议认真看三遍,思考一下已知的条件和思路,再做题。练习的次数越多,就越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仔细检查。这也是很多老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做完题,大致看一下结果是否符合套路(主要是生活经验和常识)。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检查一下,看看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时间有限,就按原来的思路查。当然,一个问题的每一个小的计算步骤,也可以用向前计算和向后计算的方法来检验。

有问题就一定要解决。当你遇到问题和困惑时,你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你需要学习任何课程,甚至达到一生的习惯。

提示:认真对待草稿纸。

一位学生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我考试时因为粗心犯的错误很少,因为我养成了认真对待草稿纸的习惯。”我在计算的时候写的字很工整,很认真,工整的字无形中给了我一种更认真仔细的态度;而且,我还刮花了稿纸。这张写的是这个子题目的计算过程,那张写的是题目的那一部分,这样计算和检查就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