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山二期附近的早教

第二章古文明开启涿鹿

大约4700年前,张家口市涿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是中华民族的三个祖先:黄帝的轩辕、颜地的神农和蚩尤。战争的结果是黄帝和颜地的联盟打败了蚩尤。同时,战争也加强了华夏部落和九黎部落的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唐代大诗人胡曾游览涿鹿山后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涿鹿白草满秋,轩辕曾破蚩尤。

丹霞映着殿前的水,怀疑承川的血还在流。

那么诗中提到的“轩辕一朝灭蚩尤”之战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跟张家口有什么关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人类的三大祖先,黄帝、颜地、蚩尤

轩辕黄帝

大约5000年前,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晚期,此时人类已经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石和石结合的时代。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母系氏族逐渐被父系氏族取代,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逐渐出现,引发了部落间争夺适于耕种的土地和牧场的战争。总之,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一个文明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标志性时期。

当时的华夏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兼并整合,逐渐形成了华夏、九黎、苗蛮三大部落群。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群,活跃在黄河流域的西部和中部地区。蚩尤是九黎部落群的首领,活跃在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炎帝是中国部落联盟的另一个首领。黄帝、颜地、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人类祖先,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

据《史记》等相关史料记载,黄帝姓姬,谥号轩辕、雄师,是4700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有轩辕故里河南新郑。起初黄帝住在熊里,所以取名熊。还有一种说法是黄帝麾下的军队以熊、虎、虎命名,其中熊部由他直接领导,所以黄帝也被称为熊氏。后来,黄帝在中国西北黄河流域的吉水附近生活和战斗,所以黄帝被命名为吉。我在陕西黄土高原生活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渐多了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是土地,土地“色黄”,故称黄帝。黄帝部落在生活和战争的实践中,最早发明了战车,战车上有玄关(即车围),有轴,所以黄帝又叫轩辕。黄帝有一辆战车。打仗的时候,将军站在战车上。休息时,他把战车连成一圈保护中国军队,只留一个缺口作为进出的门。这个门是两车竖井之间的缝隙,所以也叫竖井门。辕门二字流传至今。从黄帝的这些称谓可以看出,黄帝部落是当时先进生产力、先进军事、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传黄帝之母附宝。黄帝出生后两个月就能和母亲牙牙学语,三岁就能说会道,才华横溢。到了20岁,他已经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了。被人民选举为部落首领。正如《五帝实录》所言:黄帝“生而为神,弱而能言,幼而不偏,长而敏,成而智。”在他的领导下,黄帝部落迅速强大起来,其他部落也愿意接受他的领导,逐渐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颜地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靠近姜水的地方。据史书记载,炎帝和黄帝都是熊氏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国语·于今》上说,“过去少典家嫁尤氏家,生黄帝和颜地。”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黄帝和颜地是有姻亲关系的两个部落,但不一定是兄弟。炎帝从小就对农业生产特别感兴趣。他砍树做犁头,然后用木头做犁头来耕地。他还教所有的人如何使用这些农具。因为他最早教人种地,被尊为神农。炎帝还发明了草药来治病,是中医的发明者。炎帝为了用草药治病,亲自品尝草药的性味,以鉴定其功效。但有一次,他尝了一种剧毒的金钱草,无药可治。最后死于烂肠。现在流传的后世所画的炎帝画像,就是他尝百草的形象。颜地部落是当时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最高的部落。起初他在各部落的威望和影响力都大于黄帝,后来他的地位被黄帝取代。所以他现在习惯称中华儿女为炎黄子孙。

司马迁

部落联盟蚩尤生活在中国的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国语·楚语》记载“九黎亦蚩尤弟子。”九里部落联盟借助黄河、长江下游优越的地理环境、温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艰苦创业,披荆斩棘,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成为中国东南一大部落。当时九黎与炎黄部落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先进。文献记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也就是说,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是在木石作为武器的时代,蚩尤开始用金属制造武器,进入了金属时代。九黎是5000年前中国东南部最强大的部落。

炎帝神农

蚩尤部落以牛为图腾。传说当时蚩尤部落已经发现了铜矿,学会了炼铜,用铜制作剑、戟、弩和防护面具。此外,蚩尤勇猛过人。每当打仗时,他总是身披五颜六色的虎皮,头戴铜盔,手持铜刀,冲锋在前,所以军事实力很强。又说蚩尤有9981个兄弟,人数众多,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据范文澜先生说,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由九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包含九个兄弟氏族的八十一位兄弟,即蚩尤手下的八十一位酋长。蚩尤被尊为古代战神。今天,苗族人尊蚩尤为祖先。

二、汉泉之战

汉泉之战发生在颜地部落和黄帝部落之间。通过这场战争,黄帝打败了颜地,颜地向黄帝投降,形成了黄岩部落联盟。同时,黄帝取代颜地成为黄河流域各部落的首领。所以这场战争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战役。

这场战争的原因,既有领导层的因素,也有适合耕种的土地的因素。原来黄帝和颜地曾经居住的吉水和姜水,因为黄河泛滥,已经不适合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于是黄帝首先带领部落东移。据历史学家考证,黄帝先沿北洛水南下至今陕西大理、朝邑,再东渡黄河,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移动,沿桑干河来到今张家口市涿鹿。

黄帝涿鹿传说时期的地理地图在今天河北省涿鹿县东南。

据地质学家考证,桑干河流域的大通、涿鹿一带原是一个古湖泊,水有苗苗,竹有鹿鸣。随着地壳运动,湖泊逐渐渗漏出来,形成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的涿鹿盆地,非常适合农耕经济的发展。于是黄帝一行来到这里,就看中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让他们的部落定居下来。黄帝部落在涿鹿的沃土上辛勤劳作,很快繁荣富强起来。

黄帝部落东移的同时,颜地部落也相继东移。但它们走的路线并不完全相同。颜地部落先沿渭水向东,再沿黄河南岸继续向东,直到现在的山东地区。这样一来,首先就和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蚩尤九黎部落产生了矛盾。当时,九黎部落联盟在蚩尤的领导下,正处于鼎盛时期,致力于向西扩张势力范围,又怎能容忍颜地部落染指他的领土?于是炎帝和蚩尤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从农耕水平来说,颜地部落高于蚩尤部落,但蚩尤在武力方面远胜于颜地。就这样,由于实力悬殊,炎帝不得不放弃驻守之地,北逃定居黄帝的涿鹿向黄帝求助。当时黄帝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他不愿意卷入战争。再加上黄帝部落注重发展生产和与其他部落的联系,使一些原本隶属于颜地的部落加入黄帝,颜地心生怨恨,于是与黄帝部落发生了“汉泉之战”。在这种情况下,黄帝不得不参加战争。战争开始时,黄帝和颜地部落相持不下。后来黄帝“教熊、浣熊、浣熊、貉、虎、虎,为的是在汉泉之野与炎帝一战,然后三战而胜其志。”(《史记·五帝本纪》)也就是说,在与炎帝的战争中,黄帝获得了“熊、肘、肘”的称号?在、夷、胡等图腾部落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战斗,终于在汉泉野战中击败炎帝。这里的“三战”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表示战争的次数。汉泉之战后,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新黄岩部落联盟。这场战争开创了中国古代新的吞并方式,即战争的结果不是一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而是两者通过战争结合,优势互补,新的联盟更加强大。目前,张家口市涿鹿县还有一个叫奇奇村的村子。据说是炎帝在“汉泉之战”时曾经摆放“七旗阵”的地方。当时,如今被称为“黄帝泉”的汉泉,还涌动着无尽的泉水,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汉泉之战的场景。

三、涿鹿之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在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黄帝的仪式。今年4月6日,陕北出版的《新华报》对这一活动做了非常醒目的报道。以林为代表的中华苏维埃*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专门参加了这次全国性的扫墓仪式,以示抗日救国的决心。还亲笔写了《祭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不仅赞扬了黄帝的贡献,还指出黄帝曾经“与涿鹿交战,地区太平”。“涿鹿之战”是指黄帝与蚩尤在涿鹿的“涿鹿之战”。

黄帝与蚩尤作战。

原来,当蚩尤与炎帝发生冲突,逃离涿鹿时,蚩尤也尾随在涿鹿之后,在涿鹿建营,史称蚩尤寨,准备与炎黄联盟决战。正好炎黄之间又有争斗,蚩尤就有足够的时间备战,变得更加强大。黄帝看到蚩尤扎营企图夺取涿鹿之野后,也下定决心与蚩尤作战。

战争初期,蚩尤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刚打胜仗的精神奋勇作战,给黄帝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黄帝被迫参战,所以一开始打得并不好。用《史记》的话说,他“九战无敌”,屡败屡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黄帝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战术,积极寻求其他部落的支持和帮助。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惊心动魄。据《太平毓兰》(卷十五)《黄帝玄女兵法》记载,黄帝和蚩尤一开始九战皆败,不得不暂时休整。这时,黄帝面前出现了一个长着鸟头的女子,恭敬地向他求教。自称玄女的教了他新的战术。同时,黄帝还专门捕捉驯养了大量的熊、虎等动物,以助战争。同时,他还与应龙将军密谋打破敌人的埋伏。他还向有黑鸟、熊、虎图腾的部落求助,被接受。这些部落的参战极大地改变了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战力开始向有利于黄帝的方向倾斜。

决战之初,黄帝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率领精兵挑战蚩尤。这个时候蚩尤就算是打了胜仗,心满意足了,也完全不在乎黄帝了。当他听到黄帝的挑战时,他立即出去战斗。黄帝的士兵多次被蚩尤打败,大部分都受到关注。他们一打起来就撤退了。这是黄帝所预料到的,他也相应地制定了破敌计划。黄帝见兵临城下,也乘势诈败,率众退守山谷,那里有埋伏。蚩尤不知是计,便指挥全军全力追击,穷追不舍。蚩尤进入黄帝伏兵圈,黄帝一声令下,伏兵齐至,把蚩尤部落的士兵摔成碎片,纷纷逃窜。黄帝转败为胜,乘胜追击,在蚩尤大败。

南北朝时期江苏镇江蚩尤像砖

据《太平毓兰》记载,正当黄帝奋力追击蚩尤时,蚩尤突然用魔法挽回败局,鼻孔里喷出一股浓雾。顷刻间,战场一片漆黑,狂风大作,雷声隆隆,持续了三天三夜。黄帝部落的士兵迷了路,一时间士气浮动,蚩尤冲上去猛杀。在这紧要关头,黄帝立即雇了一个名叫侯丰的人来造一辆向导车。在这辆引导车上站着一个小人,他的手臂指向南方,以便黄帝能够辨别方向,带领他的部队冲出重围。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黄帝还用一种只有一只脚的皮子做了八十面鼓,这种皮子是在东海里诞生的。然后用雷兽骨头制成的鼓锤敲打它,声音可以传到500英里以外。这声音震动了大地,使大地布满灰尘。黄帝“九击止之”,蚩尤部落的士兵震惊而困惑。而黄帝的士兵,却在这雄壮的鼓声中奋勇作战,个个奋勇争先,全力出击,包围了蚩尤部,很快就把蚩尤杀死了。他在涿鹿之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涿鹿之战,黄帝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胜反败,是因为他的指导思想高明。他重视政治、经济和军事准备。为了赢得战争,他非常重视“修德动员”以赢得民心。蚩尤虽然在战斗中失败了,但他在涿鹿之战中的英勇战斗精神使他的名声永垂不朽,成为中国古代的战神。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祭祀蚩尤。这些都说明,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确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战争,涿鹿之地不愧为中国第一古战场。

偶氮鸟便嘌呤甲烷磺酸钠

涿鹿之战后,九黎人一部分与华夏集团合并,一部分被迫渡江南下撤退,压缩在“左洞庭右栗鹏”(今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占据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等广大地区。到了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联盟,史书上称之为“三苗”,有时也称“游苗”或“苗人”。苗族至今仍有许多与蚩尤有关的传说和习俗。苗族人也普遍视蚩尤为祖先。在一些地区,苗族祭祀祖先时,要祭祀“裴祐”,即有公蚩尤,相传“裴祐”是一位勇敢守纪律的英雄。

蚩尤和黄帝、颜地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传张家口市的赤城曾是蚩尤的都城。涿鹿蚩尤寨、蚩尤坟遗址至今还存在,供人凭吊。

黄帝、颜地、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在《史记》等相关史书中都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始于《五帝列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已经明确指出了黄帝“平定蚩尤之乱”的重大意义。虽然孙中山对蚩尤的评价与我们理解的黄帝、颜地、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大祖先不同,但他肯定了黄帝对蚩尤战争的功绩。革命领袖毛泽东在1937年4月亲笔撰写的《祭黄帝陵》一文中,也盛赞黄帝“涿鹿之战,区宁”。清朝乾隆皇帝在《涿鹿之旅》中也肯定了“轩辕熊蚩尤隐居”。明代著名学者李治在《焚经》一书中写道:“轩辕姓王业,七十战而得天下,杀蚩尤于涿鹿之田,战炎帝于汉泉之田。”中国学者钱穆在《中国文化史概论》中指出:“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比较可信的故事是神农和黄帝。”他在《黄帝》一书中说:“黄帝的事迹虽然隐晦,但我们不能不谈。一个人的童年虽然记不清楚,但却极其重要。有些东西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成为他深层的潜在精神。当他长大后,他回忆起他的童年。虽然他不由自主地混合了自己后来的想象,但这种想象背后还是有童年遗留下来的成分。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古代历史,即使有后人的想象,它仍然充满了古人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说,很多关于黄帝、颜地、蚩尤的传说,虽然传说中的人物都是半人半神,但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华夏、九黎民族早期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因为在文字发明之前,口述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唯一形式。《史记》正式记载了历史上的五帝传说。所以涿鹿之战就发生在今天张家口市涿鹿矾山一带,这一点已经被历史学家认定了。

四、合肥釜山

黄帝杀蚩尤投降炎帝后,黄河流域的部落更加支持他,供奉他为天下“* * *主”。也就是说部落从涿鹿之战前的“咸归轩辕”变成了“咸归轩辕”。黄帝顺从了部落的意愿,先进行了一次大巡逻。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为了开天辟地,东至沿海,南至长江,西至崆峒(今甘肃)。如有抗命,黄帝必“征之。”大巡之后,显示了黄帝的实力和德行,为成为“天子”奠定了基础。随后又领兵“北探山”、“北追肉粥”,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让黄河流域的部落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两件大事完成后,黄帝审时度势,在蚩尤战败的涿鹿故乡釜山举行了类似开国大典的“釜山和”,成为天下“* * *主”。

轩辕黄帝

釜山和谐不仅确立了黄帝作为部落中最高军事长官的地位,也确立了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地位。高于部落酋长、部落联盟首领的“* * *领主”,形成了国家、王权、礼仪的雏形,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五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黄帝、颜地、蚩尤之战实现的部落整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合。这种融合最终在颜地部落融合之后,在黄帝部落联盟和东夷部落的交界处形成了部落* *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釜山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

偶氮鸟便嘌呤甲烷磺酸钠

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龙图腾的形成与黄帝的“合肥釜山行”之间也有着动人的传说。相传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中原各部落,在涿鹿釜山与部落首领开会。黄帝在组合符号时,有意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作为类似于现在的国旗或国家的符号。起初黄帝以下的人建议不要搞新的图腾,要沿袭黄帝部落的图腾。黄帝认为各部落尊称他为* * *,应该体现各部落平等团结的关系,于是要求各部落献上自己的图腾,各部落派代表制定新的图腾。黄帝与各部落商议后,制定了新的图腾:蛇身、鱼鳞、马头、狮鼻、虎目、牛舌、鹿角、象牙、羊须、鹰爪、狗尾,取名为龙。现代考古也证明红山文化就是龙文化,张家口市是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交汇点,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在张家口市也有发现。釜山的龙和黄帝的关系是有一定基础的。

目前在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城附近有一座水壶形状的山,就是传说中黄帝和各部落和睦相处的釜山。山上还有古代祭祀的祭坛遗址。目前,有关各方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涿鹿中华合家欢祭坛,进一步弘扬中华合家欢文化,积极争取成为2008年奥运圣火采集地和传递点。

五、首都涿鹿

黄帝在釜山与部落会师后,也在涿鹿山下宽阔平坦的地方建都城。据《五帝志》记载,黄帝是“涿鹿之地的一座城”。黄帝都城涿鹿成为黄帝对外开放的基地,也是当时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正如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在《涿鹿》一诗中所描述的:

我期待涿鹿郡,自古与蚩尤为敌。

轩辕这一杆,玉帛向着群臣飞去。

诗中的“立竿”是指黄帝在涿鹿建立了最高权威,所有的“诸侯”(实际上是部落首领)都到涿鹿向黄帝建功,表示臣服。

于右任作品

至于黄帝都城涿鹿,得到了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肯定。王国维先生著名的史学理论《论殷周制度》说:“自古帝王之都在东,太昊之不足在陈,大庭之库在鲁,黄帝之城在涿鹿之地。”这应该是历史学家的权威理论。

黄帝都城涿鹿也是符合历史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从考古发掘的历史来看,城市的建设始于5000年前。相传黄帝领兵到涿鹿后,起初所有的军队都住在悬崖洞穴和树下,非常不安全。当时正值战争时期。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是很紧张,这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黄帝也很担心。有一天,他爬上了涿鹿山,极目远眺。他看到涿鹿盆地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心里豁然开朗。于是他命令手下用土建一个方形的建筑,把人围在里面,这样人会安全很多。因为当时的建筑全是土造的,所以黄帝把它命名为“城”,意思是“土造的”。

涿鹿县矾山镇三宝村北有一座“黄帝城”。黄帝城是一个不规则的正方形,剩余的城墙在东、西、北三面。1958拆除东城墙,浸入轩辕湖。城内遗迹众多,有红陶带砂、泥灰陶、黑陶,出土了石杵、石斧、石凿、石环等石器。经过考古发掘,初步确定黄帝城建于战国至汉代,但其下有丰富的龙山文化遗迹,有待进一步考古研究。到了明朝,黄帝城内还有人居住,还建了轩辕庙,到了清朝逐渐废弃。1997年,黄帝城旁,中华三祖堂建成。中华三祖堂里有黄帝、颜地和蚩尤的雕像。大厅的墙壁上有四个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即涿鹿之战、韩泉之战、釜山和涿鹿及其首都。涿鹿正成为追寻中华民族形成的圣地之一,华夏文明的源头。

《五帝史记》说:“从黄帝到虞舜,都是同姓异国,所以张明德为名。”也就是说,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君主都是炎黄子孙。黄帝被历代帝王尊为始皇帝。

据《史记》、《国语》等史书记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时期的古史,最早起源于黄帝。有人将历史记载列举如下:

表一:邵店(姓蒋)

黄帝(姬姓)

表2:黄帝小轩(青阳)-极限-高辛(帝喾)

昌邑莱文(颛顼)

表3:被遗弃的高辛(周朝始祖后稷)

齐(商朝始祖)

迪志

放勋(唐尧)

表4:莱文滚玉祁(夏朝祖先)

说——老小子(卷一章,嗣为楚先祖)

穷蝉-靖康-王驹(句芒)-乔牛-瞽叟-虞舜

六、古代文明开启了涿鹿

轩辕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的历史贡献在于通过涿鹿之战和汉泉之战,实现了部落的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借鉴其他部落的优秀成果,创造中华文明之光。黄帝的这些历史功绩与涿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的文学武功在涿鹿达到顶峰,古文明开涿鹿是对黄帝在涿鹿历史功绩最准确、最凝练的评价。

指南针车

涿鹿为千古文明所开的命题,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古史演义》中提出的。虽然顾颉刚认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是由神话演变而来,后世对古史的描述越来越详细,是“疑古”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本书中仍然提出了“涿鹿是由千古文明开的”的论断,可见中华文明与涿鹿的密切程度,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于五千年的黄帝、颜地、蚩尤之战。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现代考古发掘的结果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点的,而是一维的。不仅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巴蜀地区等很多地方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以,我们说涿鹿被千古开发,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只起源于涿鹿地区,而是说涿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涿鹿所在的桑干河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之一。

当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黄帝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人类踏入文明门槛的时代。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黄帝对中华文明贡献的记载。黄帝成了“箭桩人物”(胡适语)——很多发明都是以他的名字记载的。因此,黄帝被尊为“文明之祖”。在《世本》和钟松的《世本笔记》中,黄帝及其官员的发明创造多达28种,有日常生活用的衣、船、车、鼓等,也有文字、星系、历法、指南针、医药、音乐等学术发明。其他史书中也有不少记载,如《史记正义》中说,“黄帝受神启示,命下大力气做历法。”《新词》说:“世间人居野穴,无房无屋,与禽兽同域。黄帝是伐木结构,建为宫殿,建在建筑物上。”《笔记》中记载黄帝“开始戴冠挂衣”,“开始订书约”。《世本》也说,“黄帝有明名,穿井。”总之,黄帝系统地梳理和完善了现有文明的成果,使他成为大师。

嫘祖

涿鹿文明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炎帝开创的农业,蚩尤发明的医药,创造的金属兵器,都在涿鹿结出果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经过涿鹿之战和汉泉之战,黄帝接受并消化了这些部落联盟的文明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创新,把它们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涿鹿文明是由黄帝、颜地和蚩尤创建的。黄帝、颜地和蚩尤是中华文明的三大祖先,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