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组织实施能贴近幼儿生活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户外游戏的意义:

1.目前,独生子女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恰当的经济满足和过度保护,让孩子在过度的爱中成长。大多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运动能力落后,自我中心意识强。

2.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不能保证孩子的户外玩耍时间,尤其是一些民办园。“安全第一”的意识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为了保证不出意外,他们采取了“堵”的极端做法,宁愿让孩子在屋里看动画片、玩塑料插片、做作业,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非正规教师由于缺乏学前教育知识,不了解户外游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盲目培养“好孩子”,却不知道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3.由于“飓风早教”的影响,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包括公办园也开设了拼音、识字、珠算、心算等课程,部分幼儿园还开设了附加课程,挤占了原本属于孩子的户外游戏时间。

4.《幼儿园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时间”。

《幼儿园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这足以说明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培养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孩子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学龄前阶段,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很大,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尚未定型。因此,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户外自然因素进行适当的锻炼,对改善儿童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发展儿童个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增加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户外活动的特点:

1.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虽然有园内和园外两种活动,但是园内和园外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园内的活动仍然是封闭的,只有师生间的交流与社会的接触有一定的距离,而园外的活动则是真正的社会中的锻炼。在大人的监护相对弱化的条件下,孩子必须相对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时候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两种户外活动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教育目的的有目的的活动。户外活动不是随意的,只是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式的变化,是室内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2.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渠道。

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任务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在更大范围内提出给儿童独立活动。随着孩子活动频率的增加,身体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身体的协调性也增强了。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促进了新生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在知识积累和智力开发方面,户外活动更为贯通。在德育中,直接参与的社会活动有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存教育形式,有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教育基础,让孩子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体验理解、友谊和真诚。在艺术设计方面,自然之美,人类在社会中制造的艺术美,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的精神美,都会在儿童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互动中体验到。如;勤奋的学生,无私奉献的解放军等。

3.对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和老师是互相关心和帮助的,这和父母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家庭中的母爱重在生活照顾,孩子过于依赖父母,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的培养。户外活动以培养儿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儿童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园外广阔的活动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无需大人过多干预,孩子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同时,在群体活动中的孩子也会受到群体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将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4.户外活动是教师了解、帮助和引导儿童实现个性发展的有机机会。

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孩子的独立性、毅力、合作精神都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幼儿时期就需要“锻炼”,只有让孩子直接参与社会生活,适当体验和感受不同生活角色的情绪,积极体验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利益,同时相对独立地面对艰难困苦,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群体中的孩子,受群体因素的影响,也会让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在孩子的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正确的做法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发现孩子在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老师及时灵活的提问,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有问题,孩子在思维中自然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兴趣导致了个性的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通过鼓励来促进的。

第三,户外活动的种类

1.游戏活动: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等。

2.集体教育活动:节日晚会、表演、旅游、参观等。,但要注意针对性、安全性、目的性、计划性和教育。

3.活动区:指户外活动区。

4.徒步旅行: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亲身感受环境之美和社会风貌。

四、户外活动的原则

1,活动的渐进性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按照一定的程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少量到大量,由轻到逐渐加强,由相对安静到活动状态。

运动量的合理安排。运用运动后即时测脉的方法,简单易行地掌握儿童的运动量。从实验观察来看,单次运动锻炼一般进行8-10次,运动后即刻脉搏升至174-186次/分钟,每次运动总时间为15-20分钟,运动后身体微微出汗最适宜。

2.规律性原则: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保证每天带孩子到户外锻炼,发展他们的能力,满足他们玩耍的需求。

3.交替运动和静止运动原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通过让孩子交替从事不同性质的活动,可以防止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心情,起到整体锻炼的作用。例如,小班的儿童喜欢运动量大的体育游戏“老狼,现在几点了”,有时他们会出汗和喘息。这时,老师可以带他们玩一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如“我是一只能干的公鸡”,让孩子原地做一些小动作,从而控制和调节孩子的运动量,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孩子的活动。

4、全面锻炼原则:保证各部位和技能都能得到充分协调发展。比如孩子的颈、胸、腰、上肢、下肢等身体各部位要协调发展。应锻炼走、跑、跳、扔、爬、钻等基本运动技能。

5.个体化治疗原则:活动设计要考虑不同能力儿童的需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对不同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动作发育良好的孩子,要适当增加难度,让他们“玩得开心”;对于那些运动发育不好的孩子,降低他们的运动要求,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跨栏,要给孩子提供几个不同高度的栏,让他们自由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身高,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身高。还有对个别肥胖儿童的教育,对体弱儿童的关爱。

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材,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1)体育活动设计的步骤: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二)幼儿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运动特点。

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运动特征排列如下:

小班:单一动作容易掌握,技术动作难以接受;喜欢玩同类游戏,尤其是有人物的游戏内容。我不喜欢参加比赛,比赛和运动量大的活动。我主要玩独立运动。

中产:能掌握简单的不同动作,但创造大动作仍有难度;喜欢团队游戏,对合作运动感兴趣,而竞技游戏只注重过程,目的性不强。

大班:能掌握技术动作,能动脑完成某些高难度动作。比如玩一些创意或者几个运动器材组合,需要同时完成几个动作;我喜欢玩有创意、多变、有竞争力、运动量大的游戏。

以钻爬目标为例,设计一个体育活动,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教师首先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动作发展的特点。比如大班的孩子更适合进行一些高难度的钻爬活动,钻爬活动使用的器械也可以稍长一些。为此,可以准备有趣的、多层次的活动装备:一套大平板垫——由于大垫上没有障碍物,胆子小、行动能力差的孩子可以感到安全,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爬行活动;一组阶梯式地垫——一组小方块地垫呈阶梯形摆放,地垫高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增加爬行过程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锻炼孩子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一组全封闭的拱形洞结合钻爬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而这种拱形形式符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能让他们产生探索和活动的欲望。当然,单一的钻爬活动容易让孩子厌烦,不利于孩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通过增加辅助材料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渗透一些活动的规则。比如提供一些玩具枪,信件等。给孩子,让孩子模仿解放军打仗,发鸡毛信等情节进行侧爬或爬行练习。活动可以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促进孩子大肌肉的发育。

第六,营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户外运动游戏环境。

幼儿园良好的户外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给幼儿安全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欲望,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多功能、多变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在户外游戏中,给孩子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的游戏素材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可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中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

1,整体把握,打造和谐户外场地。

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室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如土堆、墙面壁画、墙角植物、土堆曲径、楼梯下的角色扮演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上的挂饰、地面的网格、脚印以及台阶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成为立体化、多层次、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了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园户外活动很有活力。注意整体布局和色彩搭配的变化,设置水池、石子路、草地、砖地、沙池、树木、土山等。,使户外活动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弯,有梯有平,给孩子多种感官刺激,顺从他们好奇、流动的天性,给他们留下一个联想的空间。

2、合理划分,创造户外活动区域。

近年来,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游戏形式——区域活动。因此,室外活动场地应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区域化,体育活动区包括球类区、绳索区、大中型器械区、田径区、钻爬区等。,满足各种教育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实施教育目标提供条件和帮助。

在室外场地的营造上,既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营造,又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紧密结合。在各类活动区域,设置明显标志,搭配符合地域特色的图片和文字,营造文化背景。比如在运动区,设置了“我很勇敢”、“互相帮助”、“不要推挤”、“各种运动趋势”等图片,让孩子从中学习勇敢和坚强。学会谦让和合作。在纲要中体现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培养幼儿坚强、勇敢、无畏的意志和体育活动中的主动性、乐观性、合作性。再比如喂食区:设置“爱护小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标识,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保护动物的意义,达到大纲科学领域提到的“爱护动植物,使孩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教育目标。

3.科学摆放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玩具和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直接活动的物质基础。孩子的发展取决于材料的操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材料的传送是教育、教学和活动设计的重要部分。

第一,素材丰富,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

除了购买一些用具,比如绳子,球,橡皮筋等。,也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自己制作大量的运动玩具。比如橘子粒、酸奶瓶、椰子罐,可以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担架;用手帕和瓶盖做降落伞;把竹子切成许多段,变成竹棍,引导孩子多做一件事来玩:孩子可以跑接力赛或骑马,孩子可以互相配合,玩“开火车”、“放烟花”、“跳方块”等许多游戏。无论是材料的数量还是种类,都是丰富多样的。这样可以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需求。

第二,提供满足孩子不同发展水平的材料。

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特点,在传递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健康的发展。例如,提供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可以拼凑在一起的平衡梁;在投掷游戏中,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投掷箱,有的口较小,有的口较大,有的口较高,有的口较短,有的正面和斜面...在这些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激情、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使孩子从各个角度锻炼投篮能力,也有利于孩子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运动适应能力。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提供能引导孩子不断创新的素材。

每种玩具材料都有自己的作用和特点,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常见的一些材料,如球、环、绳、垫、沙袋等。,可以发挥创意。在我们熟悉了各种活动材料的作用,掌握了它们的技巧后,就可以开发和探索它们新的玩法,引导孩子创造性地玩不止一件事。比如绳子,除了常见的玩法(跳跃),还可以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玩法。另一个例子是垫子上的运动。除了垫子的正常铺设,还可以在垫子上玩各种动作,可以把垫子叠高,玩各种爬跳的动作。重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了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不同的动作和能力。还有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废旧半成品材料,可以动员孩子和家长收集各种游戏材料: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这些五花八门的材料,创造出抛接球、羽毛球、手推车、报纸球、树钩等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收获大肌肉和小肌肉。

第四,玩具和材料要及时调整。

在预设的环境中,孩子与环境互动,自主开始活动,但孩子的兴趣会不断变化。如果环境是固定的,保持不变,儿童的独立活动就不会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的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和材料,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充分的空间,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五,让孩子参与玩具和材料的运送。

“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理念,已经被幼教同仁所接受。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造。每个区应该放什么?怎么说呢?墙角怎么装修?这些都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制作,一起摆放,让孩子更加认同和爱护环境中的事物。

户外运动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安全性

安全是体育比赛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师应提前检查活动范围、场地和玩具设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比如检查运动器材和场地,湿了就晾晒,损坏了就更换。鉴于户外活动范围广,孩子活动分散,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因此,在活动前,要检查孩子的器械是否整齐,口袋里是否有尖锐的东西,并向孩子解释活动规则和相关安全事项。孩子在活动中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让孩子知道在户外时不要把手放在口袋里。如果他们摔倒了,把手放在口袋里,就会伤到脸。如果你摔倒了,用手扶住地面,这样你就不会伤到脸等等。活动时要调整孩子的运动负荷,孩子出汗时要及时擦干,老师要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活动前减少衣服,活动后增加衣服。及时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孩子的危险动作,倾听孩子的对话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目的

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要根据短期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要防止出现“老面孔”的内容。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

(3)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动力。单调的体育活动形式不能激发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坚持趣味性的原则。只有设计的活动生动有趣,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坚持克服困难。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可以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者加入剧情和人物,使其更具趣味性。比如玩椅子游戏时,把小战士打架的场景设计成孩子喜欢的样子,会大大增强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让孩子感到无聊。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孩子逐渐掌握。比如一个基本的运动技能,可以通过短时间练习单一的基本运动技能,然后将运动技能的提高与游戏相结合来培养。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可以不断提高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样一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孩子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一起玩或独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