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特殊儿童
当老师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或障碍时,老师总会“特别”对待特殊的孩子,不经意间给他们贴上隐形的标签。久而久之,“标签效应”被扩大了,学生会认为特殊的孩子是“特殊的”,老师也会坚信“这样的学生应该接受特殊教育”。
调整策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一直将特殊儿童与师范生分开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种套路。而全纳教育提出了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主张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该不分学生的各种特殊性接纳所有学生。让特殊儿童和师范生共同学习成长,不仅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主流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加强对师范生不歧视残疾人的教育,让他们善待特殊儿童,不再有标签意识,从而逐步改变和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当然,如果身体缺陷或障碍严重,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从专业角度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但是普通学校的老师必须正确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必须上特殊教育学校。
误区二:对于大多数师范生来说,个别特殊儿童可以不管。
我们常说“教育要公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这里所说的“公平”往往被老师们固定为对师范生公平,所谓“全体”就是指大部分师范生。老师认为,和正常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学不会怎么教,积累的知识永远学不完,听障学生不会和老师交流,思维理解能力差也教不了。有行为障碍的学生甚至是一种负担,影响其他学生。所以老师尽量让特长生的成绩不影响个人考核。智障学生可以打几分,安全就好。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能听懂多少就数多少。作业基本都是抄的,有行为障碍的学生基本都是混的。他们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或者被自己的得力助手安排“给我看着!”
简而言之,特殊儿童因为学习的重要性而被忽视,这使得特殊儿童“坐”在普通班里。
调整策略: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教好大部分学生,同时要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个案选择特殊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考虑到自身缺乏特殊教育知识,就应该借此机会加强学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其次,学校要牢固树立接纳全体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效果纳入教师考核,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