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是哪一年建立的?

五莲县建于1947。其版图原属莒县、日照、诸城三县管辖。据旧书记载:居县,周为居国,秦为郡,汉攻秦建制。汉文帝封朱刘璋为城阳王,定都莒,称城阳国。城阳国被金设在这里,后改为莒州。明撤县入州。民国改州为县。日照郡,周属莒国,秦属莒郡。西汉时设海曲郡,后设昆山郡。东汉废昆山县,海曲县改西海县,西海县撤并莒县。宋二年(公元1087年),莒县设日照镇,金朝设日照县。诸城郡,名称不详,周初属莒国,后属鲁国、齐国,后属秦国。汉代设吴栋县、莒县,隋改称诸城县。

以上记载表明,寿县、日照、诸城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丹徒村和东城县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五莲地区早期属于龙山文化。战国时期的齐长城遗址位于齐国北部,建于十八年(公元前351)。位于九仙山前,排谷城遗址考证为战国时期的营垒。

根据莒、日、朱三县旧志及相关资料,五莲地区的历史沿革简述如下:

五莲地区在古代属于青州。周朝是莒国的封地。民国《复居志》载:“周武王于居受封号,初定都晋(交县西南子牙村附近),后迁居。”战国时期,还是一个莒国。楚简王元年(公元前431),北伐被灭,也是楚国之地,后分别归鲁国和齐国管辖。据竹书编年史记载,长城是齐国修建的,北界齐国,南界鲁。之后,楚高烈又在北方征服了鲁,分别归楚、齐管辖。秦朝时属琅琊县莒县(今五莲县北部原为诸城县的一部分,秦朝时属县管辖,已无县名)。

西汉时属琅琊郡,徐州刺史(据民国重建居之记载,居县曾为兖州郡城阳郡,待考)。现五莲县下辖首曲、海曲、昆山、吴栋、竹泉、柘泉(《中国古今地名词典》中的“柘泉县”注:“汉公,汉之国。旧城在今诸城县西南七十里。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为州,隶属徐州琅琊国。昆山县废时,海曲县改为西海县,疆域分为犀首、西海、吴栋、朱珠四县。

三国在曹魏时期,分属徐州的城阳郡和青州的琅琊郡。西海县撤销,并入莒县,版图分为莒县、吴栋县和各县。

晋初属青州部城阳郡;太康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阳县的莒、、、朱泗四县改为徐州部的东关县。该县分别隶属莒县、吴栋县和朱三县。十六国时期,并不排外。先后归、慕容燕、,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归南燕,六年(公元411)归金。

南北朝时,南朝的刘崧因旧而不变。北魏占领山东后,于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归宋文帝元甲,属东关郡,南青州,后归胶州吴栋郡。五莲地区下辖莒县、吴栋县和朱三县。武定七年(公元541),东魏孝景帝改东关县为唐毅县。至北齐时,分属青州南部的唐毅、东安、高密三县。县撤销后,并入吴栋县,现在县域属于莒县和吴栋县。北周改唐毅县为莒州,境内仍属鄄县和吴栋县管辖。

隋朝初年,五莲县隶属徐州琅琊县莒县(公元583年改为莒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符拔府为郡)和青州吴栋郡、高密郡(开帝三年废郡,设交州;帝在位五年,改密州)。开十八年(公元598年),县改为诸城县。

唐朝属河南省道米州高密县。今天的县域分为莒县和诸城县。据《民国重建守制》记载,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立莒州,莒县归其管辖。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莒州被废,莒县改为密州。

五代十国同属一地。

宋初全国分十三路,至宋太祖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废弃,时属JD.COM二路密州;熙宁七年(公元1074),属密州,JD.COM东路;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莒县建日照镇。元佑三年(公元1088),日照镇、诸城县改为水师。随着废除,日照镇仍并入莒县,与诸城县同属密州管辖。此时五莲县分为莒县和诸城县。

晋朝时,日照镇升为日照县。石苴县、日照县隶属于山东东路琅琊县莒州(莒州原为城阳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城阳郡,即公元1182年,二十四年改为莒州),诸城县隶属于山东东路琅琊县密州。五莲地区分别归莒县、日照县、诸城县管辖。

明代,据明史?6?1卷41载:“莒州,洪武初,治州,莒县省,领日照、沂水二县。”据《山东通志?6?1的沿革记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撤销密州,(诸城)郡属青州府。“十五连县属诸城县管辖,莒州县和日照县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管辖。

清朝顺治、康熙时期,县域归属因旧而不变。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为直隶州,仍辖日照县。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为散州,后升级为府。今县界属益州府莒州、青州府日照县、诸城县管辖。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地方改为省、省、县三级。当时莒州改县,日照县属戴南路。民国四年(公元1915)更名为集宁路;诸城县属胶东路,五莲地区仍属莒县、日照县、诸城县管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济宁路,修郎家路,辖莒县、日照县。民国十七年(1928),北伐军统一山东省,废路、县直接归山东省管辖。现在五莲县隶属于敌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同年冬,莒、日、朱三县,民、党政府竞相拉队,“武装逃亡”至五莲山区。1938年2月,侵华日军先后占领诸城、日照、莒县。3月,又* * *山东东南特委成立;秋冬,中和莒县、诸城县、日照县县委相继成立,各县八路军办事处相继成立。此时,五莲山形成了三股政治势力。南部、西南部和中部山区是鲁东南特委和莒、日、朱县委的活动区;太威公路、太石公路沿线地区被日伪军占领,建立了“维稳会”、“新民会”等伪管理制度。其他地区被国家和人民党的地方游击队占领。当时五莲地区的国军、民军、党军多达十三个部分。1943年3月,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政府在长兰村成立(当时叫日照县行政委员会)。之后,立即在所辖第三区(辖五莲县高泽、洪宁、白松、街头、王石庄)建立了抗日平民政权。同年6月,由于局势恶化,党的武装力量和政府机关从五莲山区撤至太石公路以南。

1943,八路军第十三滨海团向太石路以北进军,解放了五莲大部。同年,泥北、巨北、诸城三县抗日平民政府相继成立,隶属滨北行署。当时,五莲县分为日北、巨北、诸城、竹局边四县,先后建立了十一个区级抗日平民政权:日北县的洪宁、界头、五莲、宾安,巨北县的中支、石场、关帅,诸城县的马湾(后改为户部)、任丽、高泽。1944,诸城县增设吉沟区,辖五莲县牛家官庄、元西、佛堂。

1945年,日北县撤销,下辖的洪宁、界头、五莲三县合并为藏马县。诸城县户部也划归藏马县管辖。

1947年5月12日,召开大会宣布设立五莲县,隶属胶东行署滨北机构。县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区:藏马县的户部、五莲、洪宁、街头和诸城县的常山、任丽、高泽。1948中增加了松柏区。1949年,12年,撤销巨北县,下辖中支、关帅、淮河三区,并入五莲县。当县* * *辖十一个区。

1950年春,撤销滨北署,设立胶州署,五莲县归胶东行署胶州署管辖。1954 1二月,莒县石场区划归五莲县,当时辖十二区。1956年2月,松柏地区撤销,辖十一个地区。

1956年3月,撤销交州署,五莲县划归昌潍地区。同年4月,常山区划归诸城县,五莲县辖十区。

1958年6月撤区并乡5438+0年,全县划分为元西、徐萌、高泽、坊子、界头、宋家、潮河、口关、华雅、回头、户部、高格庄、王虎、张喜安、关帅、鱼里沟、中支、薛庄、洪宁。同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行政机构一体化。全县共分13个公社:洪宁、高泽、徐萌、王虎、关帅、中支、石场、尉犁、街街、潮河、口关、户部、白松。1965年5月,经长潭署同意,将原来的十三个公社分为十六个,增加元西、杨珊、王士通三个公社。1970,昌潍区更名为昌潍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1981,改为潍坊区,五莲县隶属关系不变。1982 12月经潍坊行政公署批准撤销洪凝公社,设立洪凝镇。当时五莲县辖十五个公社一个镇。1983 10,潍坊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更名为谭芳,五莲县归潍坊市管辖。5月1984,12,进行体制改革,取消人民公社。除洪宁镇建制名称外,原潮河、徐萌、关帅、界头四个公社改为镇,即口关、户部、白松、杨珊、王氏团、石场、尉犁、王虎。当时全县辖十六个乡,六个镇。同年8月至1年2月,农村体制改革。原生产大队更名为村,大队管委会更名为村委会。

1992年底,潍坊市划归日照市管辖,现辖12个乡镇,632个行政村。【编辑此段】野生杜鹃花的风土人情,俗称映山红,在五莲山、九仙山分布非常广泛,总面积约1万亩。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广、色彩之美,在华北地区享有盛誉,被誉为“江北第一杜鹃园”。

五莲山和九仙山的杜鹃花颜色不同,花期也因品系不同而不同。从农历三月开始,粉紫色的“蓝锦”株就争相开放。“五一”时节,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鲜花丛生,五彩缤纷,香气四溢,犹如一幅天然画卷。此时上山赏花的游客如织,但看到成群结队的鲜花,游客们仿佛在做梦,陶醉其中,如入仙境。为了让游客更容易赏花、玩得开心,同时达到保护管理的目的,选择了更合理的路线,完成了杜鹃园周边的游览道路,让游客可以有序地欣赏。

五莲山和九仙山的杜鹃花历史悠久,花形多样,色彩绚丽,成为五莲山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游山赏花已成为人们的一大胜利。

2月2日俗称“龙抬头日”,也叫“土地神生日”。它也被称为“春节”。一种是万物复苏,适合耕地;龙掌管雨水,祈求一整年的雨水。一大早,农家用草木灰在房子周围撒了一圈,然后在院中、院子里做了大小不一的圆圈,俗称“打村”。圈外面画一个梯子,圈里撒五谷杂粮,叫做“喂粮”,意为求五谷丰登。

这一天,我早餐吃了饺子。晚饭前,家家户户都要给土地庙送饺子,庆祝土地神的生日,祈求风调雨顺。早餐时,也有人分一块过年时的蒸饼或毛球,是小孩子必吃的。据说吃完可以避免遇到狼。50年代末,祭祀土地神的习俗被废除,“打战车”的习俗也被废弃。近年来,这一习俗逐渐兴起。

2月2日,家家户户炒豆角花生,称为“炒虫”,寓意当年无虫。这时又有一个传说,就是武则天篡夺了唐朝,自称大吴州皇帝,惹怒了玉帝。玉皇大帝命令四海龙王三年不要降雨在大地上。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久旱之后人命就要断掉了,不顾一切地喝足了水,张口就要下雨。玉帝听了勃然大怒,让太白金星把玉龙打落在地,放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起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玉龙降雨违反天理,应受世人世世代代的惩罚。如果你想再次登上凌霄馆,金豆将不会返回,直到他们开花。人们看了碑文,知道玉龙违背了天条救了他们,非常感激。为了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过度拥挤的人们到处寻找金豆开花,却找不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个老婆婆提着一袋黄豆去市场卖,不小心洒了一地。金豆让人心潮澎湃。“这大豆不就是金豆吗?炸的时候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从一个字传到十个字,很快就家喻户晓了。这一天,大家炒黄豆。压在玉龙上的山,是太白金星的尘埃。因为它老了,眼花了,它看到人间的炒黄豆就以为金豆真的开花了,于是按照玉帝碑文的旨意把它拍成了尘土,玉龙才得以重见天日,升天。后来,为了纪念它,人们在每年的2月2日早起炒大豆。有的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东港黄墩周边山区有做春牛的习俗。这种举动通常是在村子范围内进行的。养牛人事先用刷子把牛全身刷一遍,在牛角上系上红布,还用红绫系上一朵红花戴在牛头上。2月2日早饭后,牛被牵到一片平坦开阔的田野上,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伴随着爆竹声,主人解下了牛的缰绳,牛在田里自由奔跑,试着自己的身体。这时,人们可以欣赏到牛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后的肥硕身躯和奔跑时矫健的身姿。有些村庄还在这一天把牛牵出去,在山的周围耕地,这被称为“试耕”。相传清朝皇帝每年二月二日在地坛做牛耕地,以示天下,祈求五谷丰登,故有“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帝做金牛,后宫娘娘送饭,保佑黎族百姓五谷丰登”的顺口溜和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