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颜家训》有感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梁朝建业(又名金陵,今江苏南京)人。颜之推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谢衍,他通过官方协商加入了军队。他家有儒家传统,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颜之推活了60多年,“三国亡国者”遍布江南、河北、关中,与隋朝交恶经验丰富,远非南北朝狭隅的世家子弟可比。这些也为他写《颜氏家训》准备了有利条件。
《颜氏家训》有* * * 20篇,薄薄的一本书,写满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家族老人对家族儿女的叮嘱和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言交代了成书目的,最后一篇劝诫来世,归心讲述了对佛教的不当崇拜外,其余十七篇分别叙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观(包括教子、兄弟、晚婚、治家),主要强调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德育智育理念(含风操、木宪、绵学、文章四篇),讲述如何培养造就孩子成才。)、思想方法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名实”、“涉事”、“省事”、“止足”),讲述培养孩子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健康教育的理念(包括“指挥士兵”和“健康”,强调孩子不应该靠炫耀勇气和战争来取得伟大,而应该首先拯救自己的生命,照顾自己的身心,以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知识教育的概念(主要包括书证、音韵、杂艺三篇),主要介绍古籍考证知识、音韵知识以及文人所涉及的各种杂艺知识。)。
《颜氏家训》中最突出的家庭教育观也是其他观点,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第一,由于当时社会官方教育的衰落,家庭教育成为贵族教育的基础。其次,颜之推作为当时的封建家长,有权掌控家庭,可以在家庭中贯彻他的教育思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要想让颜氏家族在政局变动中不至于没落,就必须依靠家族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颜之推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也最早提出了胎教的思想。在家庭训练中,作者指出颜之推认为胎教越早越好。“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离他宫,目不邪,耳不伪,乐尝以礼。”也就是说,古代的帝王家注重胎教:孕妇怀孕三个月后要搬到别的房间,眼睛耳朵要干净,不能看邪物,不能听不正当的声音。而是要用优美的音乐陶冶他们的性情,用礼仪支配他们的言行,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而普通家庭即使不能像古代圣王家那样进行胎教,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及早教导。“说到婴幼儿,知道人的颜色,知道人的情绪,就要教他们,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阻止他们想做的事”是指普通人在孩子能够感知情绪和与人交流的时候,就要开始教育他们,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进行最初步的行为规范。坚持几年,孩子会越来越懂事。等到“比了几岁,就可以省处分了。”
颜之推提倡儿童早教,是因为作者认为“生命年轻,精神有专利,长大了要想一想,放松一下,一定要做早教,不要错过机会”(孩子小的时候头脑简单,专一,敏感,容易教育。长大后思想复杂,感情平淡,很难教育。其次,作者也认为儿童在幼儿期的可塑性很大。“人年轻,不确定。”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形成的习惯,就像生来一样稳定、自动,不需要任何努力。但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早教,孩子就会“骄纵迟钝,临摹停止,没有威信就会被打死,愤怒增加,追赶成长,最终失去德行。”即如果不抓紧早期教育,等到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杀了也没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纠正,最终成为不道德的无用之人。
在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上,颜之推提倡语言教育和以孝道为中心的伦理教育,儿童向往和建立高尚的人生教育。
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学习正确的语言是父母的责任。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在这种语言学习中要注意共同语。“我的孩子,虽在童年,后来渐渐督正,一言为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云是商品,不考不敢名。”也就是说一件事一件事,不查,不敢随便叫,怕出错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
以孝为核心的人际道德教育。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颜之推注重长辈的示范作用。这种效应他称之为“风化”。“那些饱经风霜的人,那些自上而下的人,也是从前者到后者。”这是自然模仿,不需要强制教育。
孩子们决心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作为贵族社会的大家族,颜之推非常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他认为,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应该使他们立志实现尧舜的政治理想,继承时代的家业,而不应该使他们以依附权贵和卑微的官员为人生目标。在谈到这一点时,他引用了齐朝的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七岁,颇有学问。教他鲜卑语和琵琶,要他懂一点,好侍奉百官,都是喜爱的,重要的。”在他看来,这样教育孩子是可鄙的。颜之推对此极为愤慨,严令禁止其子女不得效。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影响很重要。在家庭训练中,颜之推指出了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第一:父母要端庄善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既要有尊严,又要有爱心,不能偏废,要严与善相结合。“父母若端庄善良,子女必怯懦孝顺。”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严格而仁慈,孩子会言行谨慎,听父母的忏悔。而且严和爱都要适度。“父子之严,不能废;骨肉之爱,不能简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要严肃,不能太亲近而失去庄重的态度;父母要善待自己的骨肉,不要无理取闹,苛求孩子。分寸感不好,就会“简单孝顺,就会疏忽大意。”对孩子无理取闹,滥用父权制,孩子不会孝顺;如果你太宠他们,你的孩子不会听。
第二:父母不要溺爱孩子。颜之推主张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能溺爱。因为世界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让孩子为所欲为。有些人甚至应该受到批评和奖励;有些人应该被斥责却很欣赏。这样是非颠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错以为对,错以为善,把错当成合理合法,难以纠正。这里,颜之推举了正反两个例子。王增边长大后是“三千人将军,四十多岁”。他妈见他执行公务有错,“少不如意,还打挞”。所以王增边“能成其立功”,大有关系。反面的例子是“有一个学士,聪明有才,受父亲宠爱,迷于道术:一句话,常年偏(遍)于道,所作所为皆有错,藏饰而望改变自己。”单身汉的父亲非常宠爱他的儿子。他儿子说对了,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一年到头夸夸其谈。儿子做错事,他会想尽办法粉饰,替儿子隐瞒,指望他偷偷改。由于父亲的纵容,他的儿子养成了傲慢无理的毛病。长大做官,靠出口伤人,结果被别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家风。父母和兄弟在家庭生活中树立榜样是非常重要的。“风化,从上到下,从第一种到第二种。就是因为父亲不厚道,儿子不孝,兄弟不失礼。”父慈子孝,兄谈义气,弟知尊,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四,对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的孩子。“一个贤惠的男人可以享受爱情,一个固执的男人也应该怜悯。偏宠者,虽欲厚之,更不幸也。”父母自然应该欣赏和爱护贤惠聪明的孩子,也应该同情和怜悯不那么贤惠聪明的孩子。有些父母更喜欢一个用心良苦的孩子,结果却是伤害了他。)被父母宠爱的人,往往会形成骄纵放纵的毛病,因为偏爱已经超过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种无意识的溺爱和溺爱。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偏爱会人为造成孩子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第五,家长要重视环境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和家庭以外的成员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人年轻的时候,不置可否,和钱一样,抽烟沾色,谈笑风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人在年轻的时候,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很自然。)“是以与山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香不绝;与恶人同住,如入鲍鱼,久则臭。”与德行好的人相处,就像进了花园,你自己也会形成德行好;和道德不好的人相处,就想和咸鱼住一个店,德行也会变质。)所以颜之推要求家长教育孩子“要小心如何交友”,“要和拉拢自己的人交朋友”,“没有朋友的人不如自己”。
《家训》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现在的孩子家庭教育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和道德示范教育。对于家长只重视孩子学校的分数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现象,家训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例子。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培养成了现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太宠孩子了。“一句话,他们常年偏(遍)道,不为所欲为,藏着饰品,希望改变自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经不起挫折,不会与人相处。如果他们说错了什么,他们会生气。这样只会给温室里的花浇水,对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