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重新认识榆社

不久前,为了保持健康的体态,晨跑和散步成了我生活中的固定活动。漫步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沐浴着晨光,迎着习习的晚风,舒服就好。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如此敬畏地看待过这个小镇。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榆社”二字,非常容易找到“山西晋中南部中部、太行山西麓、张卓北苑畔”、“化石之乡”、“脊椎动物的宝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霸王鞭”、“赵王石乐”等关键信息。但是,这些官方的客观描述,似乎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90年代的榆社县,只有几条主干道铺上了柏油路,街上的车就更少了。自行车和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蹬上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来到一个县城游览。

县城没有豪华的CBD,只有自由市场、迎春商场等几个大商铺。店铺虽然数量不多,但设备齐全,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基本能满足县城百姓的消费需求。公园、游乐园等健身娱乐场所更是无从谈起。那时候没有早教班,兴趣班等。在张卓河边戏水、捉鱼、捉虾、野餐和爬山成了孩子们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每到秋交会,大人争相购买日用品,便宜的商品口口相传。摊主自然赚得盆满钵满,黑口袋里的钱鼓鼓的,真让人羡慕。孩子们用零花钱进行娱乐活动,如射铁环、射气球和坐过山车。

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紧张有序地进行清扫、保洁、采购工作;正月十五以后的文化游行、看烟花、赏花灯等活动各具特色,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极高。

如今,榆社这座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的交通四通八达,平坦笔直的道路就像榆社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路的尽头,有无限的希望和可能。

多年前的几家店逐渐被各种品牌店取代,各种时髦的衣服受到大家的青睐。东河公园、文峰公园、滨河公园、施乐文化主题公园贯穿全县,踢毽子、放风筝、打羽毛球、钓鱼、广场舞、打太极等休闲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不同的是,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转向室内,尤其是榆社文体馆的开放,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娱乐、锻炼的场所。赶集、春节游行等传统活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榆社这个小镇更有了一番风味。看那个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沉睡了一夜的县城开始苏醒。城市美容师早已开始清扫,随着伞状扫帚有节奏地掠过,道路立刻变得一尘不染。

循着砰砰的声音,我看到做干饼的师傅已经开始营业了。大街小巷飘满了蛋糕的特殊香味,让人垂涎三尺。在农贸市场,几个摆着摊位的农民满脸皱纹地笑着。当顾客询问时,耐心解释,保证黄瓜是新鲜的,油菜是新鲜的,芹菜是新鲜的。没人参观的时候,他们互相聊天。

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学生们有说有笑或看起来很紧张地冲向学校。我不禁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少年是否深爱着学业?或者,多年以后,他们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对待学业?

傍晚,灯光下,繁忙的县城渐渐回归另一番景象。上班族卸下疲惫,踏上了在家幸福之路。周围的公园渐渐热闹起来,健身器材活动区的几个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展示高难度的花样。

一些老年人在跳广场舞,另一些人在练太极。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时间的流逝并不能阻止他们追求一颗年轻的心。干面饼摊上,有节奏的敲击声形成了悠扬的曲调。路边,Keep running群的几个成员正在打卡,几个中年妇女带着宠物狗走来走去。多么祥和温馨的一幕...

在家乡的这几天,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对家乡的认识也变得深刻了。

我的家乡榆社,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它可能没有北京的历史,上海的精致,广东的恢弘,东北独特的冰雪文化,江南水乡的精致。但它朴实无华,包容开放,淡泊无争,默默发展壮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榆社人。

是的,我必须承认,小时候我有过很多次“长大了一定要离开榆社”的天真想法,误以为只有离开这个小城才能变得有出息。长大后,我确实因为工作的原因离开了。但是,我并没有变得像小时候希望的那样优秀。

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乡的依恋越来越深。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乡愁。它深深植根于血液中,在记忆中,它像白酒一样醇厚浓烈。但是,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被唤醒,引起你对家乡的所有美好回忆。那时候你才发现,你深爱的,是那个并不出名的小镇,是它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