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和入学程序

下月初,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出生的孩子将正式入园。后台很多朋友都在问,接孩子放学早好还是晚好?根据上慢班四个多月的同学的情况,给大家分享一下接送的经验。

什么时候送孩子去辅导班比较合适?

哲同学是精力旺盛,超级好动的孩子,出门就是旋风。我担心他以后上幼儿园规则意识不强,就先给他报了个英语班,让他磨砺耳朵,提高和老师孩子的合作。

英语课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外教1,主教1,助教2,孩子10,年龄都在两三岁。

前几节课家长可以陪读,最晚第八节课孩子可以独立上课。我仔细观察过,即使是看起来外向独立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也会哭。倔强的学生哲第一次哭了二十多分钟,助教抱着哄都没用。中间我心软,进了教室几分钟。结果我再出来的时候,他哭得更厉害了——知道声嘶力竭的尖叫会管用,孩子会经常用,我就没再进教室。之后他每次独立上课还是会哭,只是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第四次独立上课后,他可以和老师玩得很开心。

在分离焦虑的过程中,考验父母不如考验孩子——让孩子断了有人陪伴的念头,保证一出教室门就能见到家人,这一点极其重要。

三月中旬,我不全职在家,爷爷奶奶的公司已经满足不了哲的好奇心。比如他经常说一些英语单词,老人无法和他交流;比如他说儿歌,老人回应不了他。此时,你可以考虑让他们去上慢班,和老师朋友相处。

入园第一天,哲没有哭,因为新奇,玩得开心。可是第二天,每次送他进教室,我都哭着喊着“妈妈不去,妈妈陪我……”

我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提前几天带他去早教中心游泳,提前联系了主班主任,提前和孩子一起玩,但是分离的焦虑依然存在。虽然我坚持在他哭的时候不回头,但入园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我申请了独立办公室,在教室外“陪着他”。

出来做课间操的时候,他会东张西望,找妈妈。有一次他挣脱老师的怀抱,哭着冲到早教中心门口,含糊地说要回家找妈妈。我没有忍住,也流下了眼泪。但我知道,如果我这个时候出现,只会让他的分离焦虑更严重,持续更久。所以,我只有一句话让你第一次入园就哭:忍。同时,放学后第一次站在教室门口,保证放学后能看到妈妈的笑脸。当宝宝们确定“妈妈暂时看不到,不是永远看不到”的时候,新的安全感就会建立起来。

谁来接孩子比早接晚接更重要。

从一进教室就哭到和孩子们玩得开心,哲每天醒来问一句“妈妈,今天是周末吗?”我们去幼儿园吧!"

听到小家伙用有点奶的声音问这句话,我莫名的感动。我唯一为他感到遗憾的是,我不能每天亲自去接他。

5月份辞职了,因为每天上午要看书学习,下午还要写公众号。我只能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麻烦老人来接。

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在幼儿园正式放学前半小时到校。孩子们四点半吃晚饭的时候,就站在教室门口等。

关于接送孩子是早接好还是晚接好,国外有学者做过研究:一个班第一次被接的孩子通常比其他孩子更自信,但总是第一次被接的孩子通常更虚荣;而那些最晚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经常最后被接走的孩子,通常都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所以不要总是先去接孩子,也不要经常让孩子最后离开教室。

虽然我总是告诉爷爷奶奶不要这么早去接孩子,但是他们每天还是最早到,和其他三四个家长一起在教室门口等着。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爷爷奶奶从学校接他们,一直到7月初。有一天和朋友聊天(她女儿和哲是一个班的),发现她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以及大部分家长都很熟悉,完全可以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环境。

第二天因为提前敲定了,就直接去接孩子了。我到的时候,哲老师正在拉小火车洗手。看到我,他眼睛一亮,大声指着我对老师说:“老师你看,我妈今天来接我了!”"

一边说着,他一边跳着走。这么开心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回来的路上,他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你以后来接我吗?”

听到孩子的话,我有点难过——写稿子的时间可以调整,学习的时间可以调整,接孩子放学少了一天。

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去接孩子。慢慢的,我知道了他的好朋友是谁,白天的课,每天午睡多久...大部分老人都不太了解这些细节。在他们心里,孩子没有受伤,没有委屈。

然后有一天,我和孩子在教室里玩。我的朋友那天不得不加班。让我告诉她女儿,她爸爸今天来接她。当我解释为什么妈妈不能来的时候,三岁的小女孩生气地说:“你不用跟我说这些,我什么都知道!”“很明显,她很在意妈妈不来接。

任何孩子都会介意,对吧?母亲亲自来接是一种仪式,也是我在父母心中很重要的铁证。

我跟朋友说明了情况,她决定先去接孩子,等孩子睡了再加班。结果坏事变成了好事。我的朋友和丈夫来接她的女儿。小女孩非常高兴。她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骄傲地对哲说:“我爸妈来了。”

哲对我说:“爸爸明天也来接我吗?”

我说:“好吧,爸爸妈妈商量一下,答应每周有一天一起接你,好吗?”

如果不小心接孩子太晚了,爸爸妈妈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说明原因,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故意不管的。

放学后,爸爸妈妈一起来接他们,不仅有陪伴,有爱,还有安全感。爷爷奶奶的爱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爱,所以孩子入园,无论工作多忙,父母都要尽量多接孩子。否则,孩子看到其他孩子被父母接走,会觉得被父母忽视,甚至被抛弃,由此产生的失落和悲伤会影响一生。

收到孩子后发生的事情也很重要。

我去接同学哲的时候发现,老人们接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各种零食,有的甚至还带着饮料。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吃不好睡不好,家里也没补上?

爱孩子是真的,但是零食饮料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影响很大:孩子知道一会儿要吃零食,吃饭的时候会处理;孩子知道放学后有甜水喝,午睡醒来就开始拒绝白开水...

哲也是如此。我接他放学后的头几天,他总是问:“妈妈,你给我带甜水了吗?”爷爷给我甜水你怎么不给我?"

所以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不要因为心理补偿而让孩子吃太多不健康的零食和饮料。

在回家的路上,家长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吃了什么好吃的?你认识新的好朋友了吗?老师和你玩了什么游戏?

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向老师要一份课程表。如果可以在家玩幼儿园的手工课或者游戏,可以作为亲子项目保留下来。如果有外教课,家长也可以学习外教自己教的歌或词,随时随地在家里创造机会磨砺孩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