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宗早期教育

现在富裕的生活,独生子女,溺爱的父母,造就了成千上万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小“祖宗”,无数家长静下心来都忧心忡忡:“这些不懂什么是美德和礼仪,要伸手入不敷出,沉迷网络,有点不开心要么哭要么骂的孩子会怎么样?”!"

武汉一位破产富豪,居然通过帮助同龄人的富家子弟戒除网瘾,找到了“道德早教”的商机,从一位离异父母的“育儿自助”中找到了“道德早教”的神奇配方。他以“古为今用”成立周末“私塾”,执着于做孩子的道德礼仪教练,不仅赢得了富豪和众多家长的喝彩,还获得了著名国学大师、心理学博士。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李广彬,在生活和机遇的起伏面前,其勇气和智慧令人震惊。

破产富豪:迎接富豪子女戒网瘾商机!

从65438到0995,李广彬从华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2001,股市火热,不甘寂寞的他毅然下海,在深圳开了一家股市通讯技术公司。不到两年,李广彬就成了开着奔驰出入高档酒店的千万富翁!然而,意想不到的事件可能会发生。2003年初,熊市突然来临,一些交易商携款潜逃。李广彬多年的积累化为乌有。感到世态炎凉、礼崩乐坏的李广彬,别无选择,只好返回武汉。

生活有时就像过山车。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彬被迫干起了老本行,但这次他在教师的光环下,成了周末家教兼保姆。

7月的一天,李广彬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张先生的儿子被抓了,关在网吧,张先生的妻子气得住进了医院。有时间一起去看看吧?”和张经理一起出海,是多年的患难之交。

第二天,在医院见到了张。原来,张先生夫妇整体忙于做生意赚钱,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张先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如果他们取得好成绩,将给予物质奖励。如果他们成绩不好,他们会被打或被骂。为了对付父母,孩子也学会了父母在生意上的“欺骗”。他们教父母听话,经常通宵在网吧玩。这次出事,是因为张先生的儿子为了网上赚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给了网吧放高利贷。结果双方就火了。

“广彬,你也知道,我们这种做生意的人整天忙着应酬,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容易染上网瘾。你是学教育的。我会投资。你可以创办一个退网机构,帮助这些孩子!不然我们做老板,孩子成不了气候,整天赚钱有什么意义?”张总是红着眼睛慢慢地说。李广彬想了想,也觉得有很大的市场。就这样,在张将军的支持下,借助华师大母校的力量,与武汉某单位联合举办了“无网训练营”。

2004年6月5438+10月,训练营第一期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8富家子弟(不上学的网游精英)齐聚武汉。让李广彬没想到的是,尽管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还是有六个人逃跑了。李广彬和他的同伴在武汉的网吧里找了一夜,但没有找到他们。第二天下午,他们陆续从网吧回来,但是晚上又跑了三个。第三天,当李广彬把他们带回来时,他倒下了。

12斗智斗勇的日子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是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开始感谢父母,开始考虑回去后上学的问题。但3个月后,有家长陆续给李广彬打来电话:“孩子真的好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又去网吧,晚上不回家。我该怎么办?”这些父母平时风光无限,面对孩子却是那么的可怜无助。面对他们的呼救,李广彬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培训班。尽管尝试了无数次,结果还是喜忧参半!

无奈之下,李广彬不得不暂停训练营,与这些训练营的毕业生彻夜长谈。他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抚养孩子成败的原因。就这样,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李广彬逐渐认识到:“办一个戒网训练营,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不管孩子是染上了网瘾、不礼貌还是其他什么坏习惯,他生病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父母。由于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教育缺失和错位。一旦孩子长大后受到诱惑,很容易因免疫力不足而沉沦。"

道德教育一定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越早越好,出现问题才有效。古人说,“生命之初,人性本善。不教则性动。”这是事实。现在,孩子生病的根源找到了,但即使是商战意识很强的李广彬,对于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也无能为力!

点燃商机:灵感来自一位离异母亲的“育儿自救”!

2005年6月的一天,李广彬像往常一样去他的雇主王会芳家,发现客厅里挤满了大人和小孩。仔细一看,原来是王会芳3岁的儿子,在给围坐的亲戚朋友和孩子泡功夫茶!很快,李广彬就被男孩的表现惊呆了:从“治器、取茶、候汤、泡茶、刮沫、倒水、烫杯”,七项“功夫”:三岁以上的孩子,每一项泡茶的功夫都做得很得体,每一道工序其实都蕴含着古代君子的谦虚。围坐的家长和孩子,仿佛被磁场吸引,自觉配合孩子的泡茶动作,兴奋地享受着3岁孩子的礼遇。茶后送客时,雇主子女先站,磕头、递鞋、开门、带路、道别。

李广彬完全被孩子的“优秀”吸引住了,而李广彬更是被父母脸上惊讶的眼神和孩子们赞赏的目光震惊了。原来,王会芳两年前离婚,带着孩子单身。因为没有父爱,孩子缺乏管教,在家里非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人害怕,也没有规则。让人觉得自己无知,没教养。别人不喜欢和他玩,他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封闭。因为她的离婚伤害了她的儿子,王会芳总是觉得她欠她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5年1月,王会芳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过春节,还特意去了孔子的故乡曲阜,想在那里想办法养孩子。

她带着孩子参观孔庙时,被孔子的“无礼不立”、“无诗不言”深深吸引。王会芳认为这非常合理。孩子只有在懂了德行礼仪,学了诗词歌赋之后,长大了才能站起来说话。

怎么能从小教孩子礼仪?回来后,王会芳开始了解传统文化,并发现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代的茶道(泡功夫茶)是很好的礼仪教育,有很多待客礼仪,可操作性很强。因此,王会芳邀请茶道专家来训练孩子们沏功夫茶。

在孩子们学习茶道的同时,她还了解到《弟子规》是一本专门培养孩子礼仪规范的古代教材。她买了之后,觉得自己是个宝。她通过教授《弟子规》并稍加解释来帮助她的孩子学习茶道。

单亲妈妈在育儿方面的“良苦用心”终于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一天,在北京出差的王会芳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儿子说:“妈妈,奶奶生病了,咳嗽。请快回来!”王会芳说:“妈妈要工作,爷爷要买药给奶奶治病。”。”王会芳真的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儿子居然给她背诵了《弟子规》里的一段话:“如果有亲人生病了,先把药试试,日夜卧床。“现在奶奶生病了。白天晚上你都不在家。我和奶奶都很想你。”

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王会芳的心病。儿子稚嫩懂事的话语突然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喜极而泣!为了给儿子做个榜样,原打算第二天回汉的匆匆处理完公务,当晚就登上了回汉的飞机。

李广彬从王会芳那里学到了这一点,彻夜未眠。他兴奋地意识到自己找到了“早期道德教育”的钥匙!那就是从弟子规矩和茶道说起。

在钢琴、英语等西式技术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以传统文化来注重孩子的德行礼仪培养,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只是一块未开垦的贫瘠处女地!李广彬终于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既然早教是不道德的,我就用传统文化作为早教的美德教练。”

改造“私塾”:为孩子的道德培养提供鸡汤

2006年3月,有了主意的李广彬也来到山东曲阜,拜见了圣人孔子。在庄严肃穆的孔庙里,他想到2500年前,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将文化礼仪传承给3000名弟子,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治国人才。

曲阜之行让李广彬顿悟: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古为今用”,建设一所现代的中国教育“私塾”,让孩子们受到国学的启蒙,学会德行和举止,为他们的成功奠定基础?

就这样,一个注定要引起中国教育“石破天惊”的计划正在李广彬心中发酵酝酿。他决心改进古代的“旧私塾”模式,在21世纪建立现代的“新私塾”,为现代孩子提供一碗心灵鸡汤,终身受用。

然而,当李广彬告诉他周围的朋友他的想法时,没有人支持他。有人建议李广彬:“现在,父母愿意送他们的孩子出国学习。如果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礼仪,那是不实际的,也是没有效果的。肯定不会有市场的!”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李广彬开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解决资金问题。当李广彬愁眉苦脸时,他的老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流着泪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把房款和所有积蓄都给了儿子,和李广彬一起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接着,李广彬找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和博士,创作教材和教学方法。首先,他将茶道与《弟子规》融为一体,结合动画、图片、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独创了一套“儿童礼仪”课程。然后他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创造了一套贴近现代生活的“国韵诵读”课程。教孩子美德礼仪和汉语母语。

为了营造一种私立学校的文化氛围,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精神体验,李广彬煞费苦心:他在华师大西门租了一套200平米的房子,装修成古典风格。大厅里有孔子雕像和香炉,墙上挂着字画,出门定制了几个案和蒲团,还买了一个手摇铃作为上课的铃声。

改造完成后,李广彬邀请母校幼儿园的家长来参观,征求意见。家长一进教室,时间仿佛回到了2000年前的古代私塾,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惊讶。一个家长突然蹦出来:“孩子穿的什么?教室就像私立学校,孩子们穿着时尚,肯定不协调!”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李广彬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我不知道少了什么。如果孩子穿上古代汉服,一定会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效果!

但是哪里能找到古代汉服呢?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只能靠个人想象去设计。明亮,不是吗?不庄重,庄重不童趣?面料是缎的还是棉的?帽子是编织的还是飘带的?李广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先设计再看效果。当设计师的第十二式穿在孩子身上时,他的眼睛和聘请汉服的国学教授的眼睛几乎同时发光。

最后,我们应该给“现代私塾”取什么名字?如果简单地称之为“私塾”,显然不合适,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如果不叫“私塾”,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自己的个性?当年,李广彬苦苦思索,灵光一闪:“既然是子弟修德、学国学的地方,其简称不就是‘子弟书院’吗?”当李广彬以“儿童学院”的名字来征求专家教授的意见时,他立刻赢得了满堂喝彩!

“父母打电话不要慢,做事不要懒。父母要教,要听,父母要负责,要听话……”2006年8月13日,李广彬第一所现代化私立学校——“儿童学院”隆重开业!一群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和老师,在古琴的伴奏下,开始了第一天的美德国学!

开业第二天,武汉各大媒体都在头版进行了广泛报道,全国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网上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了上万条信息。同时也成为了无数家长眼中一道亮丽的“育儿风景线”!开课半年多来,已经有800多名孩子从这里顺利“毕业”,成为一个孝顺礼仪的好宝宝,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融资奇迹,打造全球儿童学校!

儿童学院刚开办的时候,媒体充满了好奇和质疑。然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推出了于丹的《论语》讲座,“国学”一下子变得流行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李广彬身边的员工和朋友们也逐渐放弃了沮丧,支持他的大胆举措。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李广彬在武汉、大连和郑州开办了六所儿童学校。

为了搞好R&D和儿童学院的发展,李广彬不仅把赚来的钱都投了进去,还借了几十万块钱。在李广彬艰难经营的同时,社会上与“私塾”的对抗声不绝于耳,李广彬创办的“儿童书院”顿时被卷入漩涡!虽然与李广彬洽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多数都被他委婉地拒绝了。他知道,儿童书院的事业必须由有德行、热爱传统文化、有志向、有见识的人来承担。如果贸然和一些功利主义者合作,虽然会有眼前的利益,但最终还是会毁了这个大业!

此时的李广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高处不胜寒!他孤独而虚弱。到2009年初,没有社会理解和支持的李广彬在课程开发和职业发展方面都举步维艰。就在李广彬筋疲力尽的时候,机会悄然而至!

2008年3月,李广彬从深圳回到武汉。在飞机上,李广彬忘记了休息,但他修改了隔板上儿童学院的宣传单。当飞机即将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时,李广彬收起了纸笔,却听到一个声音:“我可以看看你有什么吗?”

李广彬转过头去看,惊呆了。坐在他旁边的是中国幼教教父——金色摇篮集团董事长程悦博士。在中国学前教育领域,可以说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拥有70多家幼儿园。他是中国最大的幼儿园品牌的创始人,也是李广彬一直以来最崇拜的人。李广彬只在媒体上见过程悦,但现在他近在咫尺。2008年5月,兴奋的李广彬如约见到了程悦博士。

程博士开门见山:“有没有考虑过多的利用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动画来设计儿学园的课程,让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乐趣?有没有考虑过让更多的孩子来儿院学习?比如0-3岁的宝宝,或者小学生?”李广彬摇了摇头。“我暂时还没想好,”程医生接着说,“如果你愿意,你应该把3-6岁的课程拓展到0-12岁。我们应该把美德教练的理念延伸到中国文化教练。在中国学英语成就了一个新东方,在世界各地学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一定会成就一个孩子的学校。现在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中国文化未来一定会重新获得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如果能共同努力,制定出中国0-12年的文化教育课程计划,那将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业。”

郑博士的灵感让李广彬豁然开朗!程博士欣慰地说:“教育要有一些理想。我决定投资,全力支持你做这件好事。”

八年的努力,仅仅用了15分钟的谈话,李广彬就得到了近乎救命的投资和精神支持!一个人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15分钟?!

在程博士的悉心指导下,先后开发了《心蕾》、《生命之初》、《易》、《文曲星》、《智多星》、《易》、《念诵王》、《速读万卷》、《郭云作文》、《盲棋思维》等十余门课程。

2009年2月,华师大心理学院正式指定儿童院为“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研究基地,由导师、院长周宗奎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

针对一些人对私塾的误解,周教授评价道:“童学院与国内其他私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借助西方心理学技术传承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中西结合的创新方式,很有时代感。”

5438年6月+2008年2月,BBC、美联社相继报道了少儿学院后,李广彬接到了第一个来自美国的越洋电话:“现在美国学中文很热。我向几位中国学校校长介绍了儿童学院。看了儿童学院的网站,很有兴趣加入。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个许可证。”这个电话突然点燃了李广彬在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梦想!

这个曾经的富翁,落魄做家教,从帮助富家子弟戒除网瘾中认识到商机,从一个离异父母的“育儿自助”中得到启发。他创办了现代私塾,古为今用,开发了做孩子“道德教练”的巨大市场,从而奇妙地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他对待人生滑铁卢的态度,以及他另辟蹊径的创业故事,必将震撼无数创业者。

你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