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慢,还是和什么习惯性动作有关?

走到楼下,遇到隔壁林阿姨带着孙子在外面玩。孩子很高,看起来一岁左右,但是不太稳重。他总是握着林阿姨的手。林阿姨问我:‘别的孩子都从大都市跑了。你觉得我的小乖乖是不是有点发育不良?我安慰她说,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就等花开了吧。

但是在我离开之前,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孩子跌跌撞撞地走着,这时一只小狗迎面跑来。婴儿脸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但他还没有哭。林大娘立刻上去抱起孩子,拍着她的背说:‘奶奶,别怕。’'

其实就是大人带孩子的这种习惯性动作,造成了宝宝大运动的滞后性。下面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孩子晚走和这个习惯有关。

家里多了一个胖乎乎的宝宝,长辈怎么可能不喜欢?看着可爱,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就想把宝宝抱在怀里逗逗。孩子哭就更不用说了,还立马抱起来哄着。很多妈妈会发现,5个月后,宝宝会用哭闹来控制大人,达到被抱起的目的。但是,拥抱太多是他运动发展的障碍。

有一次,一个来咨询我的妈妈很伤心的跟我说,她的孩子已经4个多月了,还不能整齐的翻身,看起来很胖,但她就是笨。我仔细问了她照顾宝宝的日常。原来她经常背着孩子做家务。孩子没有自由锻炼背部力量和平衡感的机会,自然不会翻身。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孩子哭的时候你不抱抱吗?这样宝宝就不会没有安全感了?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拥抱,还有很多方式,比如轻拍、抚摸。哭的时候抱抱,或者太在意,其实是一种长期的习惯。

不要耽误‘伟大运动’的发展

儿童发展专家认为,大规模运动是婴儿大脑成熟的重要标志,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发展。

在早教中心,爸爸妈妈经常会听到大体育发展之类的话。婴儿在婴儿期的大运动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用来评价孩子发育水平的翻身、坐、爬、站、走等肢体动作。大运动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意不要用过度的保护来阻碍宝宝大运动量的发展。

一方面,在孩子0-1岁的时候,大脑的快速发育让宝宝学会了翻身、坐、爬。但是这些运动本身也在刺激大脑神经网络的构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相互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由活动越多的孩子越聪明。

另一方面,宝宝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自由运动的滋养。众所周知,宝宝的自我意识从6个月开始萌芽。然后他们需要不断地用‘行为-结果’的模式来肯定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大体育发展要注意这些东西。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体育也很优秀。比如班里那个每年拿全奖的家伙,也是学校棒球队的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脑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那么父母需要注意什么来帮助孩子发展大运动呢?

1,给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

宝宝学翻身,学爬,就像我们学滑冰,学篮球一样。虽然他们有内驱力,但也需要锻炼。它需要大脑和四肢的协调和平衡能力的发展。这些进步是在肌肉的每次使用中积累起来的。所以,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大人不必总是打断孩子的练习过程来保证孩子的安全。

2.不要过度干涉。

蒂姆在我们社区的一个小公园里度过了他蹒跚学步的岁月。他在一片小空地上愉快地走着,不时摔倒。起初,我总是第一次去那里,扶他起来,给他几句鼓励的话。但是有一次一个阿姨来找我,说他自己可以。你在侮辱他。

这件事对我触动太大,我开始试着不去扶他起来。蒂姆一开始会回头看我。我总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当他站起来时,我拍手。过了这么长时间,他也形成了习惯,摔倒后下意识的爬起来。

3.充分鼓励

孩子在搬运和行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候父母的鼓励就是孩子继续练习的充电器。之前早教课上,一班宝宝在努力爬行捡球。有一个小胖子挣扎着爬起来。每次他必须马上够到球的时候,球就跑了。他妈妈也很着急,一直在说,‘‘哎呀,我都快急不起来了!宝宝绝对能从妈妈的语气和眼神中感受到不满,于是扑通一声趴在地上不动了。

4.在游戏中发展大运动

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比较好动,以后会抱着柜子绕着地转。有的孩子仰卧,翻身就不想动了。对于好动的孩子,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安全的环境就足够了。对于不活跃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玩游戏来锻炼宝宝的大运动量。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扒手。网购纸箱清理干净后,我们很快就可以在房子周围给孩子建一个爬行隧道了。让宝宝充分享受爬行的乐趣,顺便还可以增强宝宝的空间感。

小贴士:在学会站立的阶段,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茶几上。为了够到那些东西,孩子自然会帮车站拿东西。

不要用‘抱抱’这种习惯性动作影响孩子大运动的发展。不代表我们不会有孩子。我们可以用充满关怀和平等的拥抱取代过度保护的“拥抱”,让婴儿打滚和跳跃,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大脑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