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一名早教老师

D1小的时候,还在家里用火星语叽叽喳喳。他一离开家就不说话了,更别说和人打招呼了。14个月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公园里玩沙子。明明想加入,只是看了半天,不肯迈出第一步。18个月的时候,我带她去了一个新的早教班。她总是远远地看着,根本不参与。回家后,我会自己重复一些早教课上发生的事情。

2岁的时候,她第一次去参加朋友孩子的生日聚会。她站在门口,不时偷眼看看里面热闹的人,却不肯进门。

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会说,是内向害羞的宝宝。之前写过两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随着和小D在一起的工龄慢慢增长,以及接触的老师越来越多,我对她的性格气质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希望可以被你借鉴。

不内向,只是慢热。

为什么要真的去区分这两个概念?因为会影响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虽然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我相信很多人,在谈到“内向”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它当成一个“负面”的标签,总觉得内向的孩子容易吃亏。而且还会让我们家长觉得这就是孩子的性格,是刻板印象。

而“慢热”则不同。《慢热》告诉了我们她气质中的某个特征。但是有办法帮助孩子提前“热身”。这也是为什么小D接触了那么多老师(认知老师、早教班老师、幼儿园老师),都没有用“内向”(内向),而是异口同声地用“慢到热身”。

这样的思维转变也影响了我对小d很多慢热行为的视角,以前一开始看到这些行为,第一反应是“哦,她内向害羞”(其实是在贴标签);但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嗯,她升温慢,看看我怎么让她升温。”。

如果你也是一个内向的人,面对别人的时候应该会感到尴尬,甚至焦虑。孩子也有这样的情绪,不会少。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孩子的性格(况且性格是改变不了的),而是教给孩子一些方法,让她疏导这些紧张焦虑的情绪。孩子学会这些方法后,也能像成年人一样让自己暖和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热身成功的中心思想

虽然“无条件接受”这句话已经被过度使用了,但是对于慢性发热的孩子来说,尽早让孩子暖和起来真的是最重要的基础。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到新环境就蹦蹦跳跳,有的甚至看起来是有自己光环的社会婴儿,但他们的孩子还躲在我们的身体后面,更知道真相的父母估计会表示羡慕。

每个人都有这些表面的“虚荣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打着帮助的旗号,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经常看到在公园里,妈妈们不停的把孩子拽到别的孩子堆里,“去玩吧,为什么不去”;经常看到早教课上,奶奶不停地往孩子手里塞铃铛。“摇一摇,你看他在唱歌,你也这样。”更别提“没出息”、“太胆小”、“成不了大事”等一大堆负面标签了。

冷静想想,我们都知道这些不是帮助,而是伤害。只是我们常常不敢面对,不愿意面对。所以,对我们来说最简单但也是最考验的,就是永远记住“无条件接受”,我爱我的孩子,我爱她的全部,我爱她本来的样子,这种坚定的爱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和参照的改变而改变。

双管齐下:提前通知

慢热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慢,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因为慢热的孩子需要有整体观,在行动之前要了解新的事物和环境。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慢热的孩子是很好的“思考者”,不容易冲动。

基于这些孩子的特点,给他们提前通知,告诉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变化,会遇到什么人,会让他们有一种控制感,会减少他们的焦虑,让他们更容易融入。

对于只发生一次的活动,比如去参加其他孩子的生日聚会,我会提前把孩子的照片给D看。“这是蒂娜,她是我们的邻居和d的朋友。记得吗,上周你们一起在公园里荡秋千,你们都玩得很开心。”(提醒小D她是谁;同时也让他们想起了以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比如我去朋友家,会把我和以前同事的照片给小d看,“这是荷西,这是我妈的朋友。就像多萝西和露西一样,他们是好朋友,可以一起玩。”帮她建立联系,孩子不懂同事这个概念,我就用类比的方式帮她理解。

对于经常发生的新活动,比如小D上幼儿园,我做了一本书,把幼儿园里会发生的场景都拍了下来,请老师拍照。这样我每天都会拿出来和她一起复习她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帮助她熟悉这些新环境。

我以两张照片为例,希望能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小D到了幼儿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朋友一起去操场。小D最喜欢玩这个滑梯。小D和同学排队爬上去,朱迪会说,上,上,上!然后小d会自己坐下来,朱迪会说,一,o,三!嘘~ ~ ~小D要滑下去了!你的同学杰西会在下面告诉你,击掌!”

“操场玩好了,我们就回教室。小D的教室在二楼,大家会排队走楼梯。露丝老师会唱歌,这是我们爬楼梯的方式~然后大家爬啊爬,爬啊爬上楼。”

上幼儿园的第一周,小D对着这个楼梯一动不动的站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长的楼梯,所以特意拍了照片给她看。现在她能跟上大部队的节奏了。很多事情不要想当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到与他人相处的舒适。

对于慢性发烧的孩子来说,需要体验“和其他人在一起很舒服,没什么不好”的感觉。所以,有意识地邀请朋友和孩子到自己家里一起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的环境和陌生人,对于慢性发热的孩子来说,这两个因素都是新的,他们的接受会比较困难。所以,帮助他们降低“难度”,从舒适的环境中第一时间接触自己不那么熟悉的人,有助于他们热身。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点。一个很大的原则就是尽量保证整个体验是积极的,孩子是舒服的。

1,之前

和上面一样,提前告诉孩子,告诉她下午谁来,她是谁,为什么来。

2、在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融入(这里的融入也包括打招呼,不是强迫),还是不能强迫。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要轻易沮丧,在一两次不起作用后放弃。我是典型的“失意勇敢”型。

如果孩子开始放松一点,我会抓住机会让她体验成功。比如小D就很擅长在厨房玩过家家游戏,这也是她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我会引导孩子玩这个,然后小D就有机会带别的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增强她的自信心。

3.然后

回顾一下你的孩子发生了什么。这是我在很多文章中用过的技巧。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教育”,强化孩子的积极体验。举两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埃文和阿什利今天来我们家玩。你们一起玩了什么?哦,做完饭,小D给他们煮了面。他们很喜欢,一直说很好吃。你后来告诉他们面条很烫。你该怎么办?没错,小d带他们吹。大家都好开心。”

——尽量详细,尤其是小D主动做的一些行为。比如这里我强调她教别的小朋友一起吹面,就是为了强化她的正面体验。

“詹妮弗今天来我们家玩了。小D不认识她,也不想和她玩。小d在看她搭积木,心想,这个人是谁?慢慢的,小D发现詹妮弗其实很友好,她的父母也是她父母的好朋友。这次我们没有一起玩。下次可以再找机会玩。”

——尽量帮D表达内心的感受,但不要加上我们个人的感受,比如“D不喜欢和她玩”,实话实说就好。最后可以给一个开放的建议,就是告诉孩子不要有压力,下次再来。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每次在公共场合演讲,我都表现的很好,以至于很多人长期不相信我内向。其实每次演讲前,我都会熟悉会场,知道听众是谁。前一天晚上,我会闭上眼睛想象我的演讲。有时候我在台上紧张的时候会回忆上一次成功的经历,越生动越好。

小时候没人教我,曾经被贴上“不值钱”的标签,这些都是我成年后花了很长时间和成本去摸索的。所以我现在特别想告诉小D,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没必要改变。但是因为性格导致的负面情绪,需要我们去管理和疏导。

最后,引用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送给所有慢热的大人小孩:

这是我第一次当妈妈,但我曾经是个孩子,那个害羞的小女孩。

我曾经希望,脸红的时候,妈妈温柔的拥抱告诉我,没关系;

我曾经那么渴望有人告诉我,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受欢迎;

我曾经多么希望,当外人评论我的时候,我妈能告诉我,不管我怎么样,她都爱我。

愿每一个害羞的孩子都能得到温柔的对待;

愿每个成年人都尊重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