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记得金华双龙洞吗”

山洞里有怪物吗?——《还记得金华双龙洞吗》

?金华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部伟大的游记。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描述了他在路上的所见,外洞的景色,内洞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让人在阅读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叶圣陶的名字

?叶圣陶(1894—1988),江苏冠县人。五四时期开始写作,作品众多。著名短篇小说有《隔膜》和《城市》,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童话集有《稻草人》。1957年,他60多岁的时候,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和胡兵洞,写下了游记《金华两洞》,其文字节选自这本游记。原文现收藏于叶圣陶散文集《十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阅读。

叶圣陶原名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巨匠。他为什么不用“圣陶”这个词,而不用他的本名?这与他少年时的经历密切相关。

?叶圣陶小时候很聪明,12岁就考上了苏州武元公立小学。当时清政府即将崩溃,各地军阀混战,一片破败景象。叶圣陶痛心疾首,强国救国成了他的志向。他请张老师为自己说句话。张先生感慨道:“是你的名字,有诗说‘秉国’,所以这个字就叫‘秉国’。”并教育他爱国爱乡,鼓励他熟悉历史地理。不久,满清政府垮台,叶圣陶又找到张先生:“清朝已经覆灭,皇帝已经不在了。我仍然不应该是一个朝臣。”先生笑道:“你的名字叫,有诗说‘圣·陶俊的一切’,就改成‘圣陶’吧。”叶圣陶满意地回来了。

?此后,叶在该杂志上以“盛涛”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将“叶”和“圣陶”两个姓氏合二为一,形成了日后的大名“叶圣陶”。叶圣陶在文坛的地位非同一般。提起这三个字,人们心中就会出现一个善良的老人。他很有说服力,致力于教书育人。“叶圣陶”三个字享誉海内外,名气早已超越了原名“叶邵军”,这也是笔名的魅力所在。

2.洞穴及其奇特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金华双龙洞是浙江省金华市北山三大洞穴之一。因洞两边挂有水龙头般的钟乳石,故称双龙洞。双龙洞为外洞和内洞,外洞约65438±0.200平方米,洞内泉水清澈,洞内气温常年在65438±0.5摄氏度左右。内洞约2100平方米,覆盖着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内外洞之间有一条水道。

?喀斯特洞穴五花八门,五彩缤纷,显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你知道喀斯特洞穴是怎么形成的吗?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等景观。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

?溶洞是可溶岩岩溶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解的结果。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它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当它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就会变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是一种盐,易溶于水,所以会被腐蚀。在自然界中,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和雨水长期侵蚀石灰岩层,逐渐形成洞穴,石灰岩也被水“雕刻”成各种形状。

?地下水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碳酸氢钙在零摄氏度以下是稳定的,在室温下容易分解。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向洞底时,由于环境的变化,溶于水中的碳酸氢钙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不溶于水的碳酸钙逐渐沉淀,在洞顶形成下垂的钟乳石。碳酸钙降到洞底向上堆积,就会形成石笋;当钟乳石和石笋融为一体,就会形成奇怪的石柱。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可溶性基岩发达国家之一。著名的洞穴有桂林洞、北京石花洞、湖南梅山龙宫、湖北腾龙洞和贵州双河洞。其中,2018最新探测结果显示,贵州双河洞长度为238.48公里,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长。

?溶洞是一种杰出的自然,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他们,我们不能在参观时损坏他们。

第三,从灯台到煤油灯

?你小时候一定听过、看过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童谣中的“灯台”类似于烛台。是古代室内照明器具,材质多样,造型各异。有一个小桌子,用来放蜡烛、灯油和其他照明物品。灯台使用多年后,煤油灯出现了。这种灯腰细肚大,形似葫芦,灯座形似蛤蟆嘴,灯座上立着一根小灯芯。人们注入煤油,用火柴点燃,房间就会明亮起来。煤油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现在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在过去,它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清末,煤油灯传入中国。这种灯看起来很漂亮,使用先进的燃料,以科学的方式燃烧。它的亮度是旧油灯的许多倍,一下子引起了中国人的注意。煤油灯一度供不应求。一些外国石油公司用煤油灯作为他们石油产品的敲门砖,卖给中国人民。

?建国初期和六七十年代,没有电的地区还广泛使用煤油灯。微风中煤油灯忽明忽暗,灯光上蹿下跳,照不了多远。孩子们只能围着灯坐着,在灯光下看书,写作业。这时候妈妈们也会借着灯光拍鞋底或者补衣服。

?电灯普及之前,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设备之一。煤油灯虽然点燃后容易冒出黑烟,但它彻底结束了中国使用灯台的历史。跳跃的灯光不仅照亮了无数人的生活,也照亮了一片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