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览中心如何刺激周边的其他产业?

1: 10:会展经济与消防服务业

国际上普遍认为,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10,也就是说,如果会展场馆本身创造1元效益,将为周边餐饮、酒店、金融、购物等相关产业带来10元。在新国展建设的同时,这种带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沿着新国展前的天北路走,你会发现这一带已经成了大工地,在建项目一个接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业态的大陆广场还没有建成,麦当劳、俏江南等公司已经挂上了广告牌。较大的荣祥广场正在招商;皇冠假日机场已经封顶;水木兰亭酒店也接近完工...

据天竺房地产开发公司介绍,这些项目是2006年9月开工后立即上马的,计划同时投入使用。据统计,目前新中展10公里范围内有19家三星级酒店,还有五六家四、五星级酒店在建。

距离新国展2公里,后沙峪镇名为“罗马湖”的人工湖滨,因为靠近高档别墅区,自发形成特色餐饮酒吧街。下午,每个餐厅都有三三两两吃东西喝咖啡的顾客。经营者说,随着新国展的开幕,这条名不见经传的餐饮一条街成了投资热点,去年有11家店陆续开业。新国展南侧和西侧,中西特色餐饮街也在规划建设中。

服务展:千人上就业班车

上周末,顺义区人才服务中心为荣丰君华酒店举办了一场专场招聘会,吸引了3000多名求职者。这家即将开业的酒店距离新中国展览5公里。除经理外,顺义区计划在本地招聘超过65,438+000个职位。

“竞争很激烈,但也有很多机会。”从顺义区高丽营镇来应聘的张强(音)说:“过去几个周末都有专门的酒店招聘。我学过烹饪,相信会有机会的。”

"事实上,新的国家展览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就业机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但是,在展会的几天时间里,需要大量的保洁、安保、运输等临时性工作,这些动态工作非常可观。同时为周边的酒店、餐饮行业衍生出大量的就业需求。”

目前,顺义区已为新华展举办了两次招聘会,为70多人提供了土建、电气、水暖等技术工种。同时,随着周边很多商场、酒店的落成,用工需求大增。去年底以来,顺义区共举办新中国会展及相关行业招聘会10场,近千人搭乘会展行业就业班车。

会展经济: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区

天书招牌是后沙峪镇工业开发区京密路附近的几家印刷广告企业之一,专业从事标志、标牌的设计与制作。从公司的宣传册上可以看出,索尼、摩托罗拉等公司都是这家企业的客户。

公司负责人激动地告诉我们:“很明显,新国展的落幕,成了我们这样的企业带来的契机。”新中国展将于4月举行车展,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几家汽车制造商在标牌制作方面的广告订单。"

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顺义区的会展业被确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板块。

顺义区以新国展为核心,规划建设国展产业园,在周边7.2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办公、酒店、商务面积654.38+0.8万平方米,吸纳会展、策划、广告、装饰等相关创意产业。目前正在制定产业布局规划,相关服务和扶持政策即将出台。

顺义对新国展的期待,远远超出了会展行业。根据“十一五”规划,会展工业区、空港工业区、国门商务区和空港物流基地共同构成空港经济工业区。新国展将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为吸引更多投资者搭建平台。目前,顺义区及周边乡镇都成立了专门针对全国性展会的招商部门,以期在各类大型展会中寻找商机,吸引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毫无疑问,新国展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虽然现在还无法统计这块蛋糕有多大,但据预测,新国展每年将为相关产业带来60亿元的产值。(北京日报2008年3月21)

会展经济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交通、旅游和餐饮。

会展经济、住宿、通讯、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会展业的国际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 9,即如果会展场馆收入为1,相关产业收入为9。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想寻找机会收集市场信息,促进产品销售,参加展会无疑是一个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参加会议和展览,及时、准确、低成本地获取各种有效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在展会上展示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来诱导甚至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会展经济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编辑介绍本节展览(会展经济)会展经济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各类交流会、博览会、展览会、博览会的总称。

会展经济是政府或社会团体利用一定的地域优势、经济特色和资源优势,按照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办专业性或综合性的产品展示、宣传、交易和服务的特色经济活动。

会展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特色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经济活动;有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充分宣传,可以使产品得到充分宣传和展示,其直观性、艺术性和宣传性得到充分体现;互相交流。可以把很多供需双方聚集在一起互相沟通。集中时间,批量购销;

不仅交换了产品,还交流了信息。

国内会展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广交会、山西商贸交易会。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等专业型和中国艺术博览会、全国人才交流会等特殊型。

在国外,会展经济一直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经济的作用。一位外国市长评论说,“如果一个国际会议在我的城市举行,这就像一架飞机在我头上扔下美元”。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新亮点,成为许多城市的一道新景观。成功的会展实例足以证明会展的“桥梁”作用及其经济效益。

编辑本次展览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展览活动必将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为推广产品和建立民族优秀品牌创造了机会,特别是为新产品的推出创造了机会:

2.它为生产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展会期间签订的合同进行组织,获得了生产的主动权;

3.为需求方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按样选货、按质定价,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

4.加深感情,沟通信息,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5、最根本的作用是创造经济效益、企业效益、国民收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内外展览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会展经济一直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世界形成了巴黎、伦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街等著名会展城市。因此,中国的会展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把会展场馆建设作为城市形象工程,投入巨大。全国万平米展厅30多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等区域中心已经形成。正在建设中的南京会展中心,一期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068个,停车位1,000个。其餐厅可一次性供万人用餐,建成后将是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展厅。但业内专家指出,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大型会展中心,已经超越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投资的盲目性和浪费性,亟待统筹规划和管理。总的来说,会展经济是

中国的会展经济还是朝阳产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必将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必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会展业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1978年,中国只有6个国际展览,21个展览在国外举办。从65438年到0999年,国内国际展览694个,国外展览292个。在过去的20年里,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增加了几十倍。目前,会展业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等行业,都有自己的国际性专业展会。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从展览规模来看,北京是全国最高的;从展会数量来看,上海位居全国第一。据统计,近年来,中国的会展业务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北京主办了世界建筑师大会、万国邮政联盟世界大会等数十次大型国际国内会议。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一年举办12次以上1000人以上大型国际会议,300或400人以上国际会议30余次。1997年,上海四馆承办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展览,并成功申办20010年世博会。目前,每年在上海定期举办的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性会议超过40个。

目前,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都建设了现代化的大型展馆,以培育“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街头城市明确将会展业列入城市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位于浦东的中德合资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已开工建设,展览面积达26万平方米。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大连、沈阳为中心的全国性展览网络已经形成。

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会展业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如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来看,世界各国的世界会展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在这个区域,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大国。

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和国际性展会最多,规模最大,效益好,实力强。在国际贸易展览会方面,德国是世界第一会展强国,世界著名的国际和专业贸易展览会约有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按营业额计算,全球十大知名会展公司中,也有六家是德国公司。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国际贸易博览会超过130场,净参展商17万人,其中近一半(约48%)来自国外。在会展设施方面,德国也堪称世界第一会展强国。德国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8个展览中心面积超过654.38+万平方米。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240万平方米,世界四大展览中心有三个在德国。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近万场展览,其中净展览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460平方米)的展览约有4300场,净展览面积5亿平方英尺(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654.38+0.2万人,观众近7500万人。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和波士顿。

经贸展会近年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渐发展起来。据估计,拉丁美洲的会展经济总额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排名第一,每年举办约500场展会,营业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举办约300场,成交额2.5亿美元。除了这三个国家,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都很小,很多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

整个非洲大陆会展经济的发展与拉丁美洲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南美和埃及。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南非的会展业在整个南部非洲遥遥领先。北非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凭借其连接亚欧大陆、沟通中东北非市场的极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展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30个大型展会。当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大型展览一般都在首都开罗举行。除了南非和埃及,西非和东非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一个国家基本上一年举办一两个展会,而这些展会由于天气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年举办。亚洲的会展经济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是高于拉美和非洲的,尤其是在欧美之后。日本是这个地区唯一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会展业的发展水平不言而喻。其余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和香港、西亚的阿联酋、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缘优势,成为这一地区的会展强国。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负责推动会展业。此外,新加坡本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服务业水平高,国际开放程度高,英语普及率高。2000年,新加坡被比利时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17年一直是亚洲首选会展场所,每年举办3200场展览和会议。

与新加坡相比,地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规模比新加坡大得多,每年举办的会展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2000年举办的展览会数量已从1998年的23个增加到63个,预计2006年将超过100个,2000年的会展经济总额有望达到150亿美元。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小于亚洲。这一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约300场大型展览,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达600万人次。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的全球发展,不难看出,一个国家会展经济的实力和发展水平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据绝对优势。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会展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国会展经济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集中展出,辐射面广。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大。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广交会为助推器,深圳、珠海、厦门、东莞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业结构特征突出,展览面积和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和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汽车博览会、沈阳制造博览会、大连服装展等品牌展会。中西部地区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重庆、Xi等城市为重点,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成都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高交会、Xi东西博览会等品牌展会。

景山8时53分07秒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展示,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行为。会展经济通常被认为是高收入、高利润的产业。据专家测算,会展业的国际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 9,即如果会展场馆收入为1,相关社会收入为9。会展经济可分为四种模式:政府推动型(如德国和新加坡)、市场主导型(如法国、瑞士和香港)、协会推动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和政府-市场结合型(如美国)。

以上来源为互联网,

我个人认为拉动周边产业的主要方式是举办展会,大型的,国际知名的展会,但是国家展会面积有限,只能多办展会。会展经济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