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自己的脸?最多能换几个?
一.导言:
川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流行于四川东部和中部、重庆以及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创造和传承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
变脸是川剧塑造人物时使用的一种特技。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最初指的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情绪性化妆,后来指的是一种瞬间多次改变面部妆容的特技。这种表演在很多戏曲中都可以找到,其中川剧最为著名。
二、变脸的手法:
川剧变脸的种类和方法很多。总结起来有八种:抹、揉、擦、吹、画、穿、憋、拉。在“擦”方面,有单手擦和双手擦;一只手,一个手指,两个手指,三个手指,等等。
变脸,早在明剧《灌口二郎斩焦健》中,就有“变绿脸”的记载。只是那时候变脸的方法很简单,“变”的方法单一,不太有技巧。
川剧变脸的珍贵,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噱头,更体现了川剧传统的导演艺术。也可以断言,川剧传统的导演艺术是对“变脸”的继承和发展,并将这一绝技运用到传统的导演手法中。
在这里,我们通过川剧中的八种变脸类型,可以了解到川剧传统导演手法在变脸运用上的巧妙之处。
擦就是“擦眼睛”。萧方杀船中的水贼萧方,听说船到了无情渡,杀死夫妻的阴谋完成。大喊:“黄金大有用武之地!”如果风车旋转一周,一根黑棒(名为“棒槌”)两眼交叉;“你活不成了!”丢了帽子,飞衫,持刀,直奔后舱。小方想要什么?观众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擦眼睛》的系列表演。
红梅季芳裴的裴盛,在听说贾思道派来的刺客要来的时候,不禁惊呆了——他还是通过眼睛的扩大和增厚来表现人物的恐怖。
搓脸——用角色脸上原有的浓眉、黑眼睛、粉底、油脸,用手搓。
“马上创业之王”赵匡胤命欧阳方为统帅,胡艳峰为大将,亲征河东白龙(下河东)。丞相欧阳方暗中与白龙沟通,试图达成篡权的计划。请问,当你站在面前时,你想杀死赵。由于赵匡胤的英勇,叛徒欧阳方被匡胤打倒。此时,盛气凌人的欧阳方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垂死之色,一扫刚才的狠毒形象,夹起尾巴逃离了禁军大营——通过“搓”的方法,惩罚了手握兵权的奸贼曹操,并从国舅府找出了那份命令国舅联合外大臣惩罚曹操的“血圣旨”,于是他带着众人杀气腾腾地入宫。曹操当着汉献帝的面把傅皇后打死,杀了二皇子。曹飞用言语试探她的父亲:你忍心篡夺王位吗?把你的女儿放在哪里?因时机尚未成熟,曹操假誓解惑——掀袍跪誓,磕头——只见曹操双眉迷离,目光呆滞,白脸化为灰烬。“擦擦脸”,把这个赌“错咒”的奸夫心中的“鬼”给“照”出来。
马白和青儿在金山为徐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失去了这座桥。受之命,前往断桥与妻子白相会。火如荼的小青(川剧演员饰演)听到许的叫唤,气得勃然大怒,大叫道:“...等着,奴婢来接你!”双脚一跳,立刻转过身来——俊朗的脸L一下子变成了红色b .追上,一把抓住许,自己却用金蝉脱壳,怒视着许。经常写“蓝衫”也是一个错误。)易衫,气得两眼圆睁,然后举手合十...他的脸由红变黑;白连忙冲上去保护并击退小青。怒不可遏的返回,却被他的主人拦住了,青越来越气愤——黑脸熔金。青儿《三追三赶》中的徐贤,三次用“擦”变脸,既表现了青儿的“阳刚”特质,又突出了青儿的刚强性格,为独具特色的川剧《断桥》增添了一份“麻辣烫”的风格。
吹“青州坟”(又名“李存孝显灵”):三月清明节,晋王李克用为养子李存孝扫墓。到了水口,王得知兵围住青州坟,追杀李克用。存孝引殷兵救车——倚仗贾扮作十三太保内应。眼看败军燕章临死前违背了对唐朝的誓言,要伤害义父,转过身来,摇了摇头,顿时面如土色,唐寅涨红了脸,“冲天而起”,把燕章吓得魂不附体。饰孝的演员用嘴吹气的方式改变了容貌,增强了舞台上的戏剧气氛,展现了李存孝的英雄气概。所有的黄金都在脸上,原来的“赤色天空”依旧,这也显示了演员们在“吹”方面的高超技艺。
画就是画变化。演员用笔和颜料作为工具来改变他们的脸。
南北朝(宋)时,被废黜的皇帝刘愚昧无助,于是杀了英雄,败坏了礼教。其叔戴法兴冒死谏,被斩于午门,其弟湘东王刘亦在金殿被杀...于是,爆发了宫廷政变,湘东王率众来到竹林堂。
当众人高呼“打扫金殿,湘东王登基”时,和一起扮成工人的刘得意洋洋地转过身来——白净的脸上添了一块粉红色的“豆腐干”,还配上“嘻嘻”的尖笑和滑稽的表演。一个“花鼻子”的皇帝被推翻了,一个“花鼻子”的新君主来了。台上的戏子和台下的观众自然对这一“即位”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判断:“又一个昏君!”这是川剧朱琳厅传统导演手法的终结。一个例子也是。
《封神演义》的故事剧——广的《三访碧游宫》,用天印连续三次把天师弟子变成野兽的原形。道长三次闻报,一脸怒气——扮成美男子的天庭道长,每次闻凶讯都变了脸色。这张(第一次除外)画他的脸变了,他玩了四句。观众不仅从中获得了艺术享受,还生动地看到了田童领袖胸中逐渐升级的怒火,这也为田童领袖犯下大错埋下了伏笔。第二个例子也是。
戴《活捉》:书生起事起事,终弃之,致二女自缢。一天晚上,两个女鬼去书房杀死王怀。教怀作业的两个老师到王的书房,见王昏迷不醒,便醒过来质问。昏迷中的王怀看到二师的到来,声音异常——声音尖细,造型精致,粉脸老公变成了粉娘子——他“戴”了一个眉毛杏眼樱桃嘴的瘦女人面具——而“戴”改变了文生饰演的王怀的女声,角爪更倾向于剧情。想象一下,如果王怀不是在和自己谈论过去,第二个老师怎么可能记录下他对自己消极行为的“坦白”?它的艺术感染力也大大减弱,惩罚这个忘恩负义的人的作用也不会那么强。
兵部剿尚书之子李彦贵家突然变故,父亲下狱,全家突袭。严贵在古寺登上母亲和嫂子;颜圭向礼部尚书(他未婚妻的父亲)寻求帮助,并因黄的毁约而受到羞辱。绝望中,他们靠卖水为生...平时,官家子弟都在哪里做过苦力?当他用尽全身力气去吸奶,勉强拎起一个装满几十斤水的水桶时,温柔精致帅气的白面书生变成了“红脸关公”——导演调动了“憋”的手段来变脸,完美地处理了《卖水:卖水书生》中的一个琐碎细节。不用用“苦”之类的台词,也反映了这个落魄书生的悲惨境遇。
拉脸是变脸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方法。
洞庭英雄贝荣,侠义之士,扶贫济困。抢劫黄冈官银激怒官衙,以画俘获,以“移容”改变贝荣容貌,化险为夷——归正楼所有关于贝荣的情节。导演抓住了官画抓义贼的细节,用“移容”让贝荣从你官的眼皮底下溜走。“变脸”给扮演贝荣的演员提供了技巧,也给观众提供了欣赏这一绝技的机会。旧时“三伏天”、“三九天”的淡季,戏班只要挂“归正楼”,表演“九变”,就能座无虚席。由此可见这种“变脸”绝技的艺术魅力,也只有在当时的这部戏里才有变脸的看点。
贝蓉在《归真楼》中不是主要角色。因为使用了“拉”变,所以人物的“座次”上升了,“九变”的副标题也就在剧名改名后应运而生了。
川剧的导演前辈们不仅为贝荣设计了一个“拉”变,还在“九次”变脸中的一些地方做了细致具体的处理:
激烈的《堆积如山的锣鼓》奏响了雄壮壮阔的北荣——他的脸五颜六色,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红眉毛红胡子——“大脸”脸谱;吴生饰演的贝荣,用的是“掌板嘴”、“虎爪”的手姿、熊一样的步伐——川剧《花莲》中的“邓大”;“拔”掉“五彩”面具后,紧接着出现了满额皱纹、白眉毛、银须的老人形象——打击乐配合着演员缓慢的肢体动作,从拍击到慢奏(半鼓)。之后脸一张张拉,锣鼓也跟着变。当“贝荣”的脸有了“小丑”的脸,打击乐就改成以小锣、小钹为主的“小打”,演员也是缩手短脚,用“矮子”...《北荣》的表演一次又一次的变脸,总是在东张西望,探索内容。当他确信没有追兵追到宋朝,之前也没有官方拦截的时候,就露出了真实的自己,潇洒地走了。
《九变》中“拉”脸的方法,是建国后水涌金山寺里从锅童那里借来的,深受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因为“拉”面的材料比旧时代优越,改革也比以前更加多样巧妙。遗憾的是,很多人学会了“拉”脸,却很少有人研究老祖宗使用这种手法的原因,于是就笼统地使用,既不适合场合,也不适合人物,使这种特技失去了吸引观众的魅力。
一般来说,变脸的方法有“擦脸”、“吹脸”、“拉脸”三种。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气”变脸。
“如果只需要局部改变,可以只在要改变的位置涂油漆。比如《白蛇传》里的,放生裴里的,飞云剑里的老鬼,都是用“擦脸”的方法。
“吹脸”只适用于粉状化妆品,如金粉、爽肤水、银粉等。有的把一个小盒子放在舞台的地面上,把粉末放在里面。演员做俯卧舞的时候,趁机把脸贴近盒子吹,粉落在脸上,立刻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一定要注意:吹气时闭上眼睛,闭上嘴巴,屏住呼吸。《活捉滋子》里的滋子和《治中山》里的乐羊子都是靠吹脸改头换面的。
“比如《白蛇传》里的碗仔(紫金碗),可以翻绿、红、白、黑等七八种不同的脸。”再比如老主楼的小偷,看娘娘滩的聂龙,也是用鬼脸。拉个脸都难。第一,不要有太多的胶黏在脸上,以免当时就撕掉,或者一下子把所有的面都撕掉。第二,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瞒过观众的眼睛。
另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川剧著名演员彭泗洪在《空城计》中扮演诸葛亮时,秦桧在报告司马懿退位的时候,能够用气功把脸由红变白,再由白变绿,以示诸葛亮解脱后的恐惧。
总之,变脸是川剧中的绝活(“五年变脸,十年还脸”),被其他兄弟剧种借鉴,流传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