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内卷,父母忙于“早教”。这对宝宝真的有用吗?

这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需要认真思考宝宝的早期教育,选择正确的方式。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父母后,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领先。但我想说,真正意义上的早教不是填鸭式的学习,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传统意义上早教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学术交流视角。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意义上的早教。在我们传统意义上,早期教育是指根据婴幼儿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理论,对0-6岁婴幼儿进行的以环境启发和诱导为主要形式的特殊教育。我们通常把0-6岁的教育称为早教。

早期教育分为0-3岁和3-6岁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和智力发展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其施加影响,使其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身心发展健全的过程。

更多的学者认同3-6岁的普通教育是学前教育。所以在这之前叫早教,也就是说从0-3岁之前的教育,很多家长的早教观念也更倾向于针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这更接近于启蒙教育。我们现在说的早期教育,主要是针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

心理成长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这句话。这句话可能影响了我们几十年,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的早期教育变得非常迫切。我认为心理成长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成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传统幼儿教育同等重要。

科学的早期教育应针对宝宝的动作、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自理等能力,进行均衡、实时的系统训练,培养日常生活、独立、自信、注重协调有序等综合能力,为其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其全面素质,使其在相对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正如教育家罗素所说,教育应该是孩子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