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志愿者“扫楼”,收获满满。

作为一名近10年的党员,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和家庭,很惭愧自己从来没有报名过任何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公司没有要求这一块,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过去陷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循环,我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做不好自己的工作的,所以我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当然,这是最近才意识到的。

知道问题后,一定要努力跳出怪圈,注意力和行动必然会发生变化。通过查询和指纹识别,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社区党团组织群。

昨天,集团发来通知称,晚上组织了一场关于“党员下沉社区,预防接种进社区”的宣传活动。看到信息,我立马报名了。

我的第一次社区志愿服务就是这样开始的。

下班后压缩加班时间,提前7: 15到达社区支部所在地,第一个报到。

因为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签到后就坐在后面等,陆续有人来报道,四五十人都是年龄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员工。

当晚的活动是两人一组,负责登记小区四五十户的伊苗接种情况,引导未接种人群利用园区的便民服务抓紧时间接种疫苗。我把这个活动叫做“扫楼”。

在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合影后,我和伙伴(当地一位四五十岁的大哥,叫他“C哥”)一起出发了。我们负责两栋楼梯楼,每栋7层(住户从二楼开始),每层4户,加起来48户。我们会挨家挨户敲门登记。

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完成“扫楼”,回表还马甲的时候已经快9点了。交完表回家的路上感觉很好很充实,因为这个过程经历了期待,紧张,平静,欢笑,当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所以借助文字做了回复。

1.迈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享受这个过程。

从内心对这种活动的抵触到自愿参与,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过程实际上用了将近10年。迈出这一步后,发现自己之前错过的太多了,要积极参加更多类似的,甚至更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

2.我更熟悉我的社区。

我进入现在的小区已经快五年了。由于活动范围基本只有家、小区出入口和游泳池,所以我认识的人也只有我经常遇到的同一个小区。

通过这次“扫楼”,我不仅认识了同事C哥和一两个健谈的业主,还认识了孩子之前早教中心一个同学的妈妈。这位妈妈之前在楼下和小区门口遇到过我几次,每次都是她主动和我打招呼,但我总是礼貌的笑着打招呼,因为我不认识她。直到孩子毕业典礼那天,她代表父母上台发言,我才知道她是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好朋友的妈妈。

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己生活的小区有了更多的了解,决定多关注一下,发到我所在小区的生活中去。

3.沟通表达能力都经历过。

第一次敲陌生人的门,让别人配合登记信息,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一向很主动的我,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敲门和人说话。自然第一家简单几句就直接拒绝注册信息,后面的也不是很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陪伴我的C哥,因为我太“主动”,基本上没有说话的机会。

最后C哥估计受不了了,就主动和别人交流,加入后基本都是让业主填资料。

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问题。一方面是主人开门后我没有用简短的话语表明身份。比如C哥直接说:“你好,我们是居委会的,我们是来收集家属的接种情况的……”,这样的好处是更容易让人信任,不那么啰嗦。

另一方面,我自己不会说粤语,很多居民都是本地人,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有了一些经验后,我和c哥商量,他和当地居民交流,我和说普通话的人交流。我还负责给他拍了几张照片,最后任务圆满完成。

所以通过这种与不同人面对面的交流体验,体验到了平时被忽视锻炼的口语表达能力。

4.开了个小玩笑,后来想想还是觉得哭笑不得。

在扫楼的过程中,一户人家自己开门,出来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这时候C哥正在给旁边的另一家登记信息,我就主动和那个小伙子沟通。他也很有礼貌。他听了我半天,最后虚弱的指着C哥说:“他是我爸爸。”

原来那栋楼是C哥的大本营。

总的来说,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和收获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更加豁达。希望以后能尽量多参加类似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和阅历,让自己更接地气。

2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