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业余大学创始人介绍

于庆堂,女,江苏太仓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八月初四出生于上海。民国(11)四月,与唐长子唐庆之结婚,后定居无锡。

宣彤就读于上海五本女子学校三年(1911),参加妇女协会,从事妇女工作。在上海圣玛利亚女子学校读书时,她是学生会主席。“五四”时期,他带领同学游行演讲,上演戏剧筹款,开办平民夜校,认为“唤起民众,实在是当务之急”。后来,他被选为上海学联代表,出席全国学联会议。8年秋赴美留学,来台先后就读于佛雅女子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1。回国后在私立无锡中学等学校任教。后在上海大夏大学担任教授。16年,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教授兼推广教育系主任,提出大力推行大众教育的主张。65438+2007年3月在苏州创办中央大学区人民教育学校,任校长。下半年,学校迁至无锡,更名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学院,并增设老农学院。两院合并后更名为江苏省教育学院,余庆堂任教授兼研究实验部主任。她坚持学做结合、走向社会、工农结合的方针,在无锡郊区的黄翔、立新路、江阴巷、高长安、南门、汉昌路、惠北、北下等地设立了民众教育馆和实验区,修订了《人民读本》,编辑了《教育与人民》月刊和《申报》农村生活专栏。民国21、12年,她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学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和总干事,创建了河南洛阳和广东华县两个实验区。次年赴丹麦等欧洲七国考察成人补习教育。回国后,她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公共教育,被誉为“公共教育的保姆”。民国24年起任《人民抗日救亡读本》主编,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教育学院师生迁居桂林。后来,我只身前往汉口,参加照顾困难儿童和妇女救济工作。2007年8月,四川松潘、乐山设立纺织丝绸试验区。重庆新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8年3月,她从重庆回到上海,先后在东吴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女子大学任教。同时为基督教女青年会编写人民教科书,由世界书店出版,稿费全部捐给社会救济。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先后创办108市立公学,并亲自担任上海实验公学校长。36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次年,他担任联合国远东基础教育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同年10赴美留学教育。

1949年5月,她作为教育界代表应邀回国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会后,周恩来总理会见了她,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她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因过度劳累,于1949年2月4日晚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2岁。著有《人民教育》。他的译著有《杜威的思考与教学》(与他人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