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趣味蚂蚁王国”主题活动教案
主题的生成:
我们去公园春游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一群小黑蚂蚁在树边站成一条长龙。他们很好奇就开始聊起来,还邀请我一起看他们的宝宝。“老师,蚂蚁怎么这么黑!”“蚂蚁怎么还能排队!”“他们能打仗吗?”.....看到他们三个一组,五个人看着蚂蚁,有的孩子开始抓蚂蚁放在自己面前;有的在大树旁边放一些食物,吸引蚂蚁,显示对蚂蚁的好奇。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出发,我们决定研究蚂蚁,引导孩子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感官,学会用各种方式探索和实验,让孩子认识蚂蚁、它们的生活习性、信息传递、社会分工等知识。从而确定了“有趣的蚂蚁王国”的活动计划。
主题的总体目标:
1,调动孩子的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饮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
2.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探索关于蚂蚁种类和信息传递的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讲述、记录、计数和定性,培养孩子有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
活动1:我的猜测
活动流程:
活动前,和小朋友一起去树上观察蚂蚁。让孩子们谈论蚂蚁的样子。除了在树下发现蚂蚁,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看着孩子们急于表达自己,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和孩子们听。
孩子们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有些画中的蚂蚁生活在长满草的山坡上,有些画中的蚂蚁生活在滑梯下的水泥地上,还有一些画中的蚂蚁生活在小菜园、地下岩石、沙子、树干和花朵上...
他们猜测蚂蚁的食物也不同。有人写蚂蚁吃面包,有人写蚂蚁吃糖、饼干、饺子、馒头、骨头、肉和鱼...
因为第一次学会填表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总的来说,每个孩子都可以用图片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可以代表自己的各种想法。填完后,请每个孩子讲一下自己的内容,比较完整。
反思:
在这项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蚂蚁的住处和喜欢的食物,并初步学会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和表征。当孩子提出各种想法时,老师并不纠正,而是让每个孩子在表格中填写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做铺垫,并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以便顺利进行接下来的活动。
活动2:寻找蚂蚁
活动流程: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开始了寻找蚂蚁的活动。我们从:草地-沙地-菜园-花坛-石缝-花-路边(水泥地、土路)-树(树干、树底、树叶)-滑道-走廊寻找蚂蚁。孩子们分散在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地方寻找蚂蚁。“我在草地上发现了蚂蚁。蚂蚁的洞很小。”"我发现树上有一群蚂蚁。"“老师,我们来挖蚂蚁的窝,看看里面有什么!”“不行,那样小蚂蚁就没有家了!”……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分组交流他们的发现。老师提醒孩子们把它们记录在“我的发现”表格里。下午离园时,我们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家长引导孩子观察蚂蚁,找出哪里有蚂蚁,并帮助孩子做好记录。
反思:
在寻找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和参与度非常高。每个孩子都仔细寻找,并及时告诉他的伙伴,分享发现的喜悦。通过猜测和寻找,从想象到实践验证,孩子对蚂蚁的生存环境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实践否定了自己的错误猜测,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活动3:吸引蚂蚁
活动流程:
蚂蚁喜欢吃什么?和孩子真的是那样吗?第二天,我们让家长帮孩子从家里带他们认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有的孩子把食物放在蚂蚁洞旁边,有的放在有蚂蚁的地方。孩子们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结果蚂蚁很快发现了放在洞里的食物,不一会儿就把蚂蚁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还发现:“我给蚂蚁放面包,它们不吃,就朝它扔白糖,它们很快就围上来了。”“我给它们饼干,它们变小了”...
通过验证,孩子们发现蚂蚁喜欢的食物与自己的猜测基本一致。他们还发现,小食蚁会立即检查家,大食蚁会通过触角互相传递信息。一段时间后,食物上会爬满蚂蚁,天就黑了。对于肉骨头,交子蚁发现可以快速占领食物。经过两天的观察,食物并没有被托运回洞,反而逐渐变小。
孩子们在表格中填写这些发现,用图片展示每种吸引蚂蚁的食物,并做出自己的标记。在填写这个表格的时候,孩子填写的又快又规范。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很高,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班里调皮的孩子。他们在活动中与老师合作最密切,在讨论中提出最多的问题,做了最出色的陈述,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所以,我们意识到,必须重新认识孩子。在参与活动时,我们的经验是,教师能及时、恰当地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给孩子提供学习机会,通过正确的启发和诱导,让孩子的观察、探索等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活动4:认识蚂蚁
活动流程: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几只蚂蚁,抓了几只回来,我们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鱼缸里,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看到围过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把蚂蚁放在桌子上,准备了放大镜让孩子仔细观察。一开始大家争着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看着孩子们争论。我们提出了一个游戏中孩子们常用的方法“剪刀、书包、锤子”,他们同意了,并分成两组,一组让孩子们观察,一组让孩子们查找资料。
在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蚂蚁的头是弯曲的,上面有两根长长的触角。”"蚂蚁的肚子是椭圆形的,有点尖.""腿在胸部上,有六条腿."一个小孩问:“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有的说能找方向,有的说好看。观察蚂蚁的嘴也有区别。有的说蚂蚁的嘴很小,有的说很大,还有的说“蚂蚁的嘴上有两颗大牙。”任哲说,“那是蚂蚁用来战斗的。王琦:“那是用来吃的。“他们谁也不相信。对于孩子的争执,我们没有回答,也没有约束,而是引导他们去找相关资料。在幼儿对蚂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我们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系统讲述。
在信息区,我们引导其他孩子学会寻找相关信息,给他们读信息中他们不认识的单词,引导他们告诉观察组的孩子他们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知道小蚂蚁的形状特征后,在角落活动中,有的孩子用水彩笔画出各种姿势的小蚂蚁,有的孩子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画出蚂蚁的各个部位,然后加上腿和触角,再加上周围的景物,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启发和引导,自发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教师要抓住时机,注意观察,捕捉孩子瞬间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让孩子得到满意的答案。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自己指导方法的巧妙,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活动5:蚂蚁的划分和分类
活动流程:
蚂蚁有妈妈吗?这是孩子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提出后,立刻引来了大家的争议。众说纷纭。怎么上课?这时,万信义说:“我们去图书馆找找蚂蚁的书,看看书上都说些什么。”于悦说:“我让我爸爸在电脑上查一下,也许我能找到答案。”那我们都去找吧,有人找到了就通知大家。很快我们就从网上下载了蚂蚁分工的资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听到答案,就用投影仪讲故事,问问题,更好奇了。“蚂蚁也有爸爸妈妈,它们中间还有警察!”
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查阅资料的机会太少。家长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得到他们的帮助,引导孩子正确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蚂蚁的不同分工及其职责。
活动六:会画画——蚂蚁王国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活动流程: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蚂蚁有了新的认识和研究。他们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查找信息和解决问题,而是希望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知识。他们经常在脑海中想象蚂蚁王国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于是我们安排了“蚂蚁王国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的刻画活动,并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操作材料:纸、胶水、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等。在活动中,更多的孩子选择了绘画,孩子们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分成几个小组,包括合作绘画、剪切粘贴、拼贴等。
他们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专为找食物吃的蚂蚁;有设计蚂蚁大战的;有的设计蚂蚁生宝宝;天上有蚂蚁,地上有蚂蚁;有些生活在树上;有的跑,有的玩,各种造型。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做了作文故事,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童心,但我们从未干涉过他们。以下是我们录制的小朋友讲述的蚂蚁故事内容:
蚁后生了许多小蚂蚁。每个人都忙着为婴儿准备食物,包括面包、米饭、糖和毛毛虫。有多少?
人们开着挖掘机把草连根拔起,蚂蚁城只剩下一只蚂蚁。因为这里要建楼,所以很难过,不得不在别处定居。
红蚂蚁和白蚁在争夺食物。红蚂蚁很凶猛。它们有的用头咬,有的用嘴咬,很快就占了上风,占领了食物。
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它正用触角传递着好消息,告诉它的伙伴: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吧。
反思:
孩子们对这项活动有很高的兴趣。他们可以自愿组合,选择自己的伙伴和材料使用绘画、剪纸和水粉,创作出“蚂蚁王国”的画面,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用语言进行构图和讲述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通过活动,我们感觉到,虽然教师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需求,教师预设的教育计划也不能完全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教师只有随时调整和改变预设的计划,认真观察和理解孩子从兴趣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在这个空间中相互交流,认识和掌握各种知识,从而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活动7:人员分工交流会
活动流程:
蚂蚁也有爸爸妈妈,分工不同,那么我们身边的人是怎么分工的呢?为此,我们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一起讨论,并带回讨论的结果。有的孩子和父母讨论了家庭成员的分工,有的讨论了父母工作单位的分工,有的讨论了我们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分工。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兴奋不已,互相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我们为孩子们组织了一次交流会。通过交流,孩子们更加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对做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离开,他们就会失去力量。只有合理分工,他们才能成功。孩子们自然认为,在游戏中,也应该团结合作,“一起”进行人物塑造活动。虽然小朋友的线条不是很流畅凹凸不平,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一起画他们拔河,一起画他们排队滑行,一起画他们搭建...
反思:
随着儿童探索的深入和完善,我们的兴趣已经完全融入到儿童中,从蚂蚁的分工延伸到家庭和幼儿园的分工,渗透着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主题的思考:
“有趣的蚂蚁王国”计划的实施已经圆满完成。回顾每一个问题,每一段对话以及他们对作品的分析,我们对儿童思维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儿童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主题活动教学对孩子主动发展的价值有多大?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有了很多体会和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杜威曾说:“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教育应该追求的东西早已隐含其中。”《有趣的蚂蚁王国》主题的确定,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作为老师,要真正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从而协商确定主题,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作为教师,要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在快乐情绪的支配下,积极参与活动,支持和鼓励孩子探索科学现象,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们深刻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宽松的环境是儿童主动探索的前提。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参与探究活动,我们在活动前反复考虑和思考,确定孩子在活动中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探索中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如何营造;如何减少创设环境中的各种无关干扰,保证孩子在创设的环境中快乐地、创造性地探索和表达。在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信息。* *根据幼儿探究活动的内容和需求,创设了观察区、创意区、幻想区等区域,充分利用现有的角落区、园林环境、家长、社区等环境资源,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活动。
(3)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积极推进家庭教育。
探究式主题活动是一种灵活的课程。主题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活动的推广和拓展,都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在探究中,孩子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无疑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请家长帮我们收集。家长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知识问题的动画片、VCD光盘、电脑下载打印的资料和图片,为我们在活动中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准备了第一手资料。另外,我们每天尽可能多的给父母看活动,让他们在家继续我们的活动。整个活动结束后,只有这些书面通知成了解读这个活动的小本子。
通过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家长也逐渐转变了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支持和配合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
(四)师幼互动,事半功倍。
在活动中,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找答案。教师只是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操纵者和主人。整个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都是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探索的答案,思维活跃。在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听到意想不到的意见,比如“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想说话”。孩子新事物多,想象力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强。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如果条件成熟:教师的知识、幼儿的相关经验、充足的操作材料、适宜的探究环境,就会产生满足幼儿需求的活动。而如果条件不成熟:老师的知识和资料没有准备好,孩子的兴趣就会消失。所以,通过活动,我们认识到孩子是考官,我们是他们的学生。面对孩子,必须大量阅读书籍吸收知识,才能应对。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给儿童的活动带来巨大的支持;只有及时恰当的引导,才能给孩子的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只有全身心的参与,才能给孩子的活动带来活力。同时,我们意识到,如果教师能够在活动中抓住时机,向孩子提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将会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范围,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就好比: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