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所说的“感官失衡”是骗局吗?

这几年很多年轻的家长可能都会听到感觉失调这个名词,尤其是现在一些早教机构,儿童健身机构,总是在打着“预防感觉失调”“治疗感觉失调”的广告来吸引顾客。目前家长对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支持者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存在的,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愿意花钱花时间陪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第二,反对派认为,所谓的“感官失衡”卖的是父母的焦虑。怎么会有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钱和时间。在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感官失衡”。

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障碍。目前很多大医院的生长发育科都会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治疗方案给出建议,所以感觉统合失调这个名词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说明感觉统合失调确实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在医学领域也是存在的。官方的说法可能还是比较混乱,那么感官上的不平衡主要会如何体现呢?它可能有以下症状:

一、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表现为坐立不安,走路容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难以与人分享乐趣,难以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无法考虑他人的需求,还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晚。

二、视觉感差:表现为不能流利阅读,经常跳读或漏读,字数多,字数少。书写的偏旁部首颠倒,甚至是文盲。学着学着就忘了,不会做计算,还经常抄错题漏掉。

三、触觉过于敏感:表现为紧张、孤独、害怕陌生环境、咬指甲哭闹、玩弄生殖器、过于依恋父母、易产生分离焦虑、过于紧张和挑衅他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四、听觉差:表现为听别人的话却不听,忘事,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

第五,本体失衡:缺乏自信,被动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能力差。

动作协调性差:平衡性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会有摔倒。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打滚、跳绳、拍子。动手能力差,动作精细。

根据上面的说法,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中招了。例如,如果他们上课不专心,十个孩子中可能只有两三个是绝对专心的。这也是很多家长不相信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按照官方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感觉统合问题。这怎么可能?这不就是你要我们花钱培养孩子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感官不平衡的问题。以我自己为例。我从小运动细胞不发达,平衡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能长期坚持做事,健康快乐的成长了...如果存在感觉失调的危险区域,应该警惕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大的感官问题,比如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注意力特别低...这些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与同龄人的社交能力,其实轻微的感官不平衡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家长也可以在家里通过一些感官游戏帮助孩子提高。

如果孩子有我上面说的严重的生长发育问题,我建议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干预训练。强调“专业”二字,是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机构,很多甚至打着治疗语言障碍、自闭症的口号误导家长。正规的感官训练基地可以通过一些教具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但短时间内无法根治这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持续的感官训练可以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畏难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通病。目前市面上感官训练的培训费还是比较贵的,所以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机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官训练设备:

特别提醒:通常情况下,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觉失调。一旦过了12的年龄,他们就定型了,无法改变。

写这篇文章,是希望有感觉障碍甚至长大的问题孩子的家庭,能尽早关注孩子的问题。我见过太多家长意识和观念的问题耽误了最佳治疗日期。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我一定尽快开始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