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低龄化的电子教学,谁来照顾孩子的“触摸屏”?

孩子在家是禁止使用手机的,但是去幼教机构却经常接触到电子产品。

越来越低龄化的电子教学,谁来照顾孩子的“触摸屏”?

“家里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反而上了早教机构后,看动画片成了常态。”“幼儿园一开始就有需要手机完成的‘打卡’操作,真的有必要吗?”“疫情后网上培训越来越普遍,孩子越来越低龄触屏”...最近,许多家长反映,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电子教学”非常普遍。然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仍然是空白。

现象:电子设备在学前教育中无处不在。

“孩子上托儿所,玩伴多,能学到新东西,还能避开家里老人时不时秀出来的手机屏幕。”去年,吴小姐把她两岁半的女儿送到了托儿所。每月近4000元的托儿费并不便宜,但吴小姐认为还是值得的。田甜上学后也很开心,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

然而,吴小姐在和女儿的一次聊天中,偶然发现老师在晚饭后给孩子播放卡通投影。据她了解,从晚饭到午休,老师会在15分钟左右给孩子播放动画片。这让吴小姐很困扰:因为高度近视,她一直很注意甜眼睛的保护,严格限制女儿在家看电视和手机。没想到,甜甜看动画片,在她上了幼儿园之后,已经成为了常态。

“现在很普遍,没办法避免。”吴小姐在与朋友和其他孩子的妈妈交流后发现,在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中,使用电子设备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几个月大的宝宝也会在早教机构接触电子产品。比如早教课快下课的时候,老师会播放儿歌和动画片;一个连锁绘画兴趣班在正式上课前在电视上播放短片,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想学什么绘画;很多幼儿园一般会布置需要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问题:低龄人群近视问题日益突出。

吴小姐担心,家长有时很难掌握孩子在托儿所、幼儿园接触了多少电子产品。“如果是纯娱乐性的电子产品,希望避免接触。”吴小姐说。

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调查结果称,目前我国低龄人群近视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不科学是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14.5%,小学生36%,初中生71.6%,高中生81%。因此,近视的防控任务艰巨。

整理:学龄前儿童使用“屏幕”没有统一标准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2019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0至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儿童早期视力的保护和健康。

2019-10,国家卫计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指南》明确,中小学生视力筛查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学校教学和作业布置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国家卫健委还专门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指南(更新版)》,明确限定了在线学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要超过4小时,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

在地方层面,2019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健康校园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学校使用电子产品教学的时间不超过总教学时间的30%。原则上使用纸质作业,学生每天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提醒:每天保持两小时户外活动。

有家长提出,当今社会,孩子很难完全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对此,李珊建议,即使想用,也可以选择。“优先考虑离得远的投影或电视。在保证分辨率的前提下,离屏幕3-5米比较理想,因为看5米以上的东西,睫状肌处于放松状态。然后根据屏幕大小选择电脑、平板、手机。”李珊说,目前全世界都推崇“20-20-20护眼法则”,即看手机电脑屏幕20分钟后,停下来看别处20秒。

防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意义在于日光浴和自然光的照射,所以夜晚和阴天不算。”李珊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