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红利苗、白苗、幼苗、花苗和蓝苗、服装等有什么区别?
民族识别法只能通过最直观的头饰和服饰来区分,所以称为“红苗”、“黑苗”、“幼苗”、“花苗”。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上苗族的头饰和服饰,我们不妨在这里复制原始书籍,以便研究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是一本书,贵阳和大定是“花苗”,叫做“大头小花”。衣服是用蜡在布上画花染色的,染出来的图案像织锦。我没有衣服,只能投降自己,坚持自己的身体。男的用青布裹头,女的把头发编成马尾辫,大如水桶,聚在木梳里”;同仁府是“红苗”,“男椎髻,约红绫;女人戴着紫色的帽子,穿着短裙和深红色的裙子,边缘像一条锦带。“李平等地为“黑苗”,“衣短黑,女长簪,大环垂下,裙色锦,皆足矣”;白苗”在贵定、龙里、黔西等地,“男有赤足头,女有长发、白衣、短膝”;修文、镇宁等地是“青苗”。”他的衣服还是绿色的,出入必须带着刀和弩。女子以青布遮头,饰以珠饰,裙短”;朱珪、龙里等地是“东苗”,“头发扎花巾,衣短及膝。女人戴花披肩,穿短裙”平岳、清平的《西苗》、《衣尚绿》、《男女知青衣丝带》。平遥、黄平等地是“小苗”,“衣尚绿,左,女工善染纺织品...那些住在陈梦烂土坝上的,以木叶为衣,穿短裙”;清平县的“九谷苗”,“男女风俗服饰与黑苗相同,但特别凶悍。他们以铠甲为官服,膝盖以下用铁皮包裹”;贵定县“平剪苗”,“男穿草衣,女穿长裙”;丁凡府的“谷蔺苗”,“男女皆短袖...女穿青布,勤纺纱,其布最精,有谷蔺布之称”;李平《罗汉苗》“衣尚黑,趁男人不在房中,把羽毛插在头上...短衣服。.....女方送出去,放在木梳里,用水洗几天。用金银做链耳环,用双带扎背,长短裙,或停长裙,挂一条绣带,称为衣尾”;都匀、平岳等地为“紫蓝色苗。”他们的衣服还是黑色的,男女都绑着黑布。男人穿铁甲,带剑带枪”;广顺“柯梦谷羊苗”,“男青衣,椎髻,女盘髻,短裙”。其实不管是清朝的贡赋图还是百苗图,记载的都很粗糙,疏漏很多,只有112处。如果进一步查阅其他的史书和地方志,我们会有更多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大致可以看出苗族头饰和服饰的主要特点。?
就发型而言,淮南苏片说“三苗??第一,“据《苗族简史》考证,所谓”?? "首先”是指混合棕发、麻、马尾辫等。扎进头发里,然后绑在头上,就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上面引用的“女人的鬃毛和尾巴混在人的头发里”是什么意思?大如斗”就属于这一类。但这不是唯一的模式。比如《Xi漫丛笑》中提到的另一种发型:“不披巾,发皆拳,而苗则不同,日头金光,黄猫各有头。”这大概就是剃头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族长”,不仅“男人光秃秃的”,有些地方的女人也有“族长”。但在明清地方志中,最常见的是“锥髻”,即头发像圆锥一样盘在头顶,称为“盘髻”、“挽髻”或“挽髻”。如果把梳子、长簪、牛角、羽毛、雉鸡尾、银角、银冠、头上盖的青布、头上绑的彩带去掉,他们的发型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当然也有很多款式,比如有的是“高髻扎”,有的是“双髻扎”,有的是“像东方人的头”。由此看来,苗族的头饰虽然五花八门,但除了头饰和首饰以外,主要有“??有三种:头、枝头、锥髻,锥髻最常见。?
苗族服饰男女没有太大区别,无非就是右襟衫,大排扣衫,双排扣衫的区别。裤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头上套着头套,脚上裹着绑腿。最大的不同是女装,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着装最能体现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最基本最有民族特色的是穿短衣百褶裙,其次是穿西裤大排扣衣服,然后是穿汉服。后两者是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与“百越”民族穿“筒裙”的习俗不同,苗族的裙子基本上属于“百褶裙”的一种,但有许多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款式,颜色、图案、长短、质地各不相同。语气似乎最引人注目。史书上所谓的“红苗”、“白苗”、“绿苗”、“黑苗”、“花苗”,无非是用声调来区分。装饰图案也很醒目,有的是蜡画,有的是刺绣,有的是刺绣,有的是编织,“大花苗”和“小花苗”的区分大概就是根据装饰图案来区分的。裙子的长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长到脚背,有的只到小腿,有的是膝盖以上的超短裙。所谓“长裙苗”和“短裙苗”,大概就是据此区分的。至于搭配裙子的上衣,大部分都是短外套,只是款式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从头下穿的所谓“透头衣”,有领孔,没有袖子;一种是无领无扣上衣,左右交叉胸前,里面穿大袖衬衫;另一种是束腰右后衣或双排扣衣;此外,还有“背牌”和“披肩”。黔东北苗族妇女过去常穿百褶裙,但从清代开始,逐渐改为裤装和大胸装,裙、裤上有花边或“栏杆”。贵阳、罗甸、都匀的苗族一般都属于这种类型。至于穿汉服的,这里不用我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地区,即使是相邻的村庄,他们的服饰也不会互相混杂。比如黔东南长裙、短裙、超短裙并存,黔西北大花、小花并存。另一方面,过去以某一种服饰为特征的苗族人,在迁居他地后,往往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比如一些从黔东南迁移到黔西南的苗族,他们的服饰和黔东南的基本一样。?
除了发型和服装,首饰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戴在头、颈、胸、腰和四肢(主要是手)上的饰品。起初,苗族先民多以自然物为装饰品,表现出一种粗犷质朴的美感。比如有的“发髻插白鸡毛”,有的“雄发髻插白鸡尾或锦鸡尾”有的“发用豪猪箭”,有的“首饰缀海蓝白珠”或“五色药珠”,甚至换成薏苡仁,有的“竹筒斜插三寸。后来虽然有了劳动?
剑河苗族头饰制作的木簪、木梳作为装饰,依然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大约在明清时期,苗族普遍使用银饰,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种类繁多,制作精美,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各地苗族人佩戴的银饰五颜六色。比如,雷山大塘的女人头上插三朵银花,龙里的女人在绿手帕后面放一串大小不一的银泡泡,紫云的苗族姑娘头上排列五个圆锥形的银饰。雷山桥岗的苗族妇女头戴银花、银链、银铃做成的帽子,台江石洞口的苗族妇女头戴华丽的银冠,丹寨的苗族姑娘打扮时头戴银饰。这些只是泛泛而谈。其实无论是项圈、项链、耳环、手镯、银花、银泡、银角、银冠、银帽、银衣片,都有几种款式和各种组合,在工艺美术一章会详细讨论,这里就省略了。不同的头饰、服饰、首饰组合在一起,苗族服饰自然是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但是,无论如何,文献的记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深入调查,实际差异远不止这些。经过安、蒋志毅、于新志的大量调查,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一书中,有一节专门论述苗族服饰艺术,内容相当详尽。根据苗族服饰风格和苗族方言,分为湘西、黔东、中南、川黔、滇琼五大类。除海南ⅰ外,其余四大类均分布在贵州,每一类又细分为若干个型号。书中不仅指出了各类特征和图案的差异,还指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如:以刺绣闻名的台江女装,以采花突出的贵阳女装;以羊毛为主的威宁女装,以蜡染为主的丹寨、安顺、黔西、织金、黄平女装,以编织著称的贞丰、安龙女装,银饰最多的雷山、台江、黄平、凯里女装等。?
台江苗牛?“黔东式”银饰苗族服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复杂的一种。总的来说,这一类型的特点是:以自织土布为服装材料,服装的基本形式是有领上衣和百褶裙。上衣刺绣,银饰特别丰富。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台江隧道、台江反排、台江拱门、台江岩板、台江五角、台江五合、剑河温泉、雷山西江、雷山大桥港式、凯里周西、凯里唐凯、黄平古龙、丹寨莫排、丹寨龙泉、从江岜沙等。因为贞丰的苗族是从黄平迁来的,所以他们的服饰也属于这一类型。不难看出,“加缪腹地”保留了最多的传统,也特别富有风格。台江有六种风格,依次是雷山、丹寨、凯里。台江石洞的服装比较典型。以刺绣和银饰闻名,颇能体现“黔东风格”的特色。女人在上面扎一个发髻,发髻上盖着自织的红、蓝、白花。手帕的外围有一圈银花。发髻上插着高约30厘米的银冠,冠的两侧插着各种银花和银簪。发髻后插一把银梳,戴四五条银项链,两三条银项链,胸前戴一个半圆形银项圈。上衣的后背、前摆、肩部、肩部。刺绣也很出色。袖子中间外侧的绣花是全身最耀眼的部分。衣领和肩部配有宽大的绣花边。刺绣图案多为龙、凤、牛、人物、鱼,颜色有红色、绛红色或紫色。他们穿着蓝白色的百褶裙和脚朝上的绣花鞋。银饰与刺绣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世东服饰的特色。?
苗家以银迎客,但台江挖洞式毕竟只是“黔东式”的一种,其他类型都各有特色,从不同方面表现出独特性。台江苗族妇女也戴银冠,但裙长不是膝盖以下70厘米那样的窑洞,而是只有膝盖以下六七厘米的短裙,腰间系一方绿布腰,大裙,无领长袖。台江台的牌坊不一样,衣服都是自己织的。
由自染“花椒布”制成,用独特的绉绣、花瓣绣法绣成袖花片,具有浮雕感,用青缎或白布绣成长方腰。台江岩盘有两个特点;一是发髻上插着一朵横银花,花上高高地立着一排金雉;二、裙子超短打褶,有30到40层褶,外面套一个黑白编织图案的腰。台江魔女的脚式比较简单,顶上一个大发髻,然后用一块紫绿色的布从后往前绕在额头上,肩上和背上搭一条毛巾挡风。台江五河和剑河温泉基本都是一样的风格,头上一圈银花,发髻插一只锦鸡。袖花由六个方形织纹组成,两肩有花纹,背面为倒“针”字形,腰部三分之二为大花纹。雷山西江风的特点是最突出的银角,另一个特点是裙外穿碎花裙,由22条绣带组成。雷山桥最突出的港式就是超短裙,只有20厘米长,有细有粗的褶皱,让臀围显得特别大。裙子前面是齐膝的方腰,后面是宽褶方缎,穿着蓝色打底裤。凯丽的周西发型与众不同。发髻前面做成波浪形帽檐发型,右高左低,有光泽。凯里唐凯风格以其众多的大银项圈而闻名。它戴四种项圈,最小的是圆形的,第二层是圆形的,有卷花,第三层是方形的,有卷花,第四层最大,宽40厘米。下端挂着排列整齐的银花银铃,挂着一条粗大的项链。黄平古龙风格的大银帽是最有特色的。这顶帽子由四层银花组成。精雕细刻,玲珑剔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贞丰风格的服装样式与黄平的相同,但衣服的颜色,无论男女老少,都以黑色为基调,刺绣简单大方。丹寨派墨头戴“山”字形银冠,顶上有一束白色鸡毛,所用蜡染衣袖都是传统的“漩涡”图案。丹寨龙泉式是枇杷翻领大衣,青色,小领小扣,只有35厘米长,不遮腹。风格不同寻常。从江巴沙式,衣服短到肚子,紧身,袖子细长,腹部下裹一个倒三角绣花肚,穿蓝色裤子。榕江平永式最具特色的是“羽带裙裾”,长短适中,褶裥细密,竖蜡染与绿布相间,每种花纹分为三个横段,段间有红、黄或红、蓝相间,每朵花下端系两束白色羽带裙裾,故名“羽带裙裾”。?
贵阳花溪苗族服饰是指贵阳、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安顺、长顺、安龙的苗族服饰。它具有东西方服饰的特点,女性在上衣上穿蓝色百褶裙或蜡染裙。据初步调查,有贵阳花溪式、贵阳-龙里式、龙里式、贵定桂东式、贵定云雾山式、清(镇)平坝式、安(顺)清(镇)式、安顺关式、安龙卢沟式。贵阳花溪式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女子用一条五颜六色的丝带将头发扎在脑后,发髻后向前斜插一排银簪,有十余根,形似筷子。面漆是前短后长的面漆。因其领口镶有白布边,形似旗帜,故名“旗服”。衣片的正反面不缝合,袖子只与衣肩上部连接。胸前系十字形绣带,蓝色百褶中裙,绣花腰至脚背。腰带也是绣花的,下端挂着一排白色的珠子,上端系着三组银链和铃铛,脚上裹着绣花绑腿。整件衣服的特点是绣花。在与龙里、贵定、惠水相邻的贵阳苗族,妇女将头发在顶部扎成发髻并剃去发际线的下端,用几块绿色的布将头包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头,正面看起来像一个橄榄,顶部是一个圆圈,里面有玫瑰和浅蓝色的丝绸手帕。隆礼式“白裙苗”是另一种样式,里面穿白衬衫,外面穿浅蓝色大排扣右后卫衬衫。衣服宽大,袖口长到腕下,穿一件绣花背心,配一条短百褶裙。裙子的上半部分是蓝色的,下半部分是白色的。贵定的吴韵山风的特点是,姑娘们喜欢把头发四周剃光,把头顶的长发扎成发髻,再用红蓝白黑四色的长布条裹成圆盘状的大包头。最外层为黑色,手帕两端饰有贵州望谟苗族的白色银饰,露出手帕两端呈蝴蝶形状。平坝、清镇、长顺的苗族也是里层蓝布,外层黑白竖布,围成一个大圈。大衣大胸右襟,长领,腰系宽腰带,两端有蕾丝和玫瑰红色的一排排络腮胡,蓝色裤子,一个领子,一把银锁,一排银铃。一种苗青服装,至少有两个刺绣的妇女手帕头和十多个刺绣的手帕头,是圆柱形的。用三条红色绣花腰带将手帕从前到后依次包好,系在背后,而手帕的两个角向上翘起,穿大领双排扣连衣裙。背面中间用黑底玫瑰图案装饰,上衣依次连接多层绣衣,俗称“背扇裙”或“礼服裙”安顺关苗族姑娘的头饰比较特殊,系在前顶,编成单辫,弯成蝴蝶结形状。然后用坚韧的树皮做一个桥形的发架板,上面盖着辫子,发架板和辫子用一个长长的银发夹固定。同时,包在发架板上的绣花围巾与包在额头上的绣花毛巾相连。安龙卢沟风女子的服饰是“旗服”,左开领口,右开领口。内衣的领子向外翻,两条白边相交于胸背,像一面有肩有绿布裙的旗帜,但它的头却像一个人。?
“川黔滇型”主要分布在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部分散在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因为这种类型与川滇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与“川黔滇”相称。这类服饰色彩较淡,女裙多以蜡染布绣制,银饰较少,如六枝梭式、六枝式、毕节式、毕节咽口式、安(顺)普(丁)式、普定式、镇宁式、安龙普平式、桂阳武当式、望谟式等。六枝特区索甲乡的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还保留着传统的风格,看起来原始古朴。该女子的发型很特别,一顶重约两公斤的假发扎成“∞”形发髻,横躺在头上,宽度远超肩膀,十分奇特。梳这种发型,首先要在后脑勺上套一把长约65cm的木梳,将沉甸甸的假发撑在木梳上,然后用白色毡带将发髻绑在木梳上,这就是所谓的“戴角”。只有有了这个标志,你才能参加社交活动,说明你已经成年了。上衣三层,除了两件衬衫,还穿了一件蜡染双排扣无领紧身衣。袖子很小,前面放在腰部,后面放在脚后跟。前胸、后背、袖子用蜡染图案装饰。穿着百褶长裙,一年四季穿着羊毛制成的束腰,造型独特,用羊毛毡剪下的绑腿裹住腿部,还有形似草鞋的绣花鞋。鲍曼青帕做了几个回合,穿着和尚的衣领和紧身衣,百褶裙裤,宽灯笼形,腰间有花。据说花越多,女人越爱。六枝式,头戴数百顶雉鸡尾羽冠,身着白色大褂,腰系黑白方格带,披宽大厚坎肩,以黄、朱红为主,间隔少量黑白,绣纹为几何图形。毕节风格有两种,一种是赫章、纳雍、水城的“小花苗”服饰,一种是毕节、大方的“木卡姆苗”服饰。女孩的发型是用掺假的头发和红黄色的羊毛包裹的编发髻,上衣是一件无纽扣的紧身上衣,配有红黄色的编织披肩,上下两段是多节百褶裙。毕节燕子的口型,女人用红毛线裹住头,把混着黑毛线的长发裹在头上。她们披着一条上面有几何图案的白色披肩,下面是几条百褶裙。裙子上半部分为蓝色,下半部分为白蓝灰条纹,腰部下部打褶,上半部分装饰有“个“模式。安普女子的发式颇有特色,只有少量的假发,一把红月形的木梳,顶上一个发髻,发髻上绕着几圈细细的银链,而银链一端的方形银片和银铃垂在脑后。普定永田式头饰独特,长发编发,用蓝色长手帕折叠,绕成大圆盘状,外围有流苏、须花带。镇宁龙将妇女的发型很特别。一根两端有半个木梳的红竹片,一端固定在发髻里,另一端挂在头部左侧70cm。然后将长发分成三股,分别缠绕在竹片上,形成长角状的蓬松发型。安龙普平女上衣,两个前翻领从左至右交叉于胸前,前翻领至脚背,后翻领长于臀部,肋下两侧开衩。衣领和两个前翻领是暗红色和白色的机织花边,前翻领是五个精细的几何蜡染花的水平部分,由机织花边隔开。袖子也分三段,黑色收腰,蜡染百褶中裙。贵阳武当式,女子打扮时,在头顶横插一个木制月牙形的角,长发和假发缠绕在角上作为头饰。外套是有胴体的长衫,领子折成两三层,袖子像两层衣服,穿蜡染百褶裙,有的穿几条裙子,形成向外散开的裙式。望谟王乐式女子的礼服,头发顶上裹着绿色手帕,手帕上有五个圆锥形的银花泡泡,泡泡上挂着一条细链子和一个银铃,白色双排扣连衣裙,红色和黄色几何图案的后吊牌,蜡染百褶裙,绿色布料的长腰。威宁“大花苗”的男装比较有特色。头裹布衣,身穿亚麻长衫,头戴羊毛制成的披巾,披巾上有几何图形。后面的那张特别与众不同,是回文背卡,有四条带子。?
贵州“湘西式”服饰不多,主要分布在松桃和黔东北,另一部分在青龙和普定。这部分苗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受到了汉文化的极大影响。女性已经不再穿裙子,换上了无领大排扣上衣和阔腿裤。头帕在他们头顶呈圆柱形,只看到松桃式和晴(长)将军(定)式。松桃式最能体现这些特点,头上布满蓝白相间的小方块几圈,长达33厘米。戴上薄耳环,下垂的梯形银片和四五条细银链。上衣大胸右搭,宽袖,袖子四周深蓝色布边,中间有一条细细的蓝色丝带,袖口有花边。穿胸围,上有圆角三角形,中间镶嵌三角形蓝缎,上角有云纹。然后在蓝缎上绣上几朵鲜艳的荷花,上沿嵌上两排白花,格外醒目。穿着银丹的蓝裤子,裤腿很宽,膝盖以下有花边,花边下有蓝布,绣着稀疏的花朵。青浦式和松桃式差不多,只是姑娘的发式是单辫,裹着一条长长的白手帕,辫子从后向前缠在手帕上,而婚后则在顶部扎成锥形,披上青帕,手帕两端垂在脑后。?
从上面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苗族服饰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应该说上面提到的只是比较突出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形式没有提到。即便如此,* * *同性恋依然存在,比如以“锥髻”为主要头饰,“百褶裙”为主要服饰,银饰为主要首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