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县经济
1958 ~ 1962时期,由于大跃进和浮夸* * *风盛行,工农业产值急剧下降,年均下降5.4%。
1963 ~ 1966年期间,贯彻党中央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代表大会精神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建设发展明显,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2.438+0%。
1966 ~ 1977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受到打击,工农业产值锐减。后期县内新建了一些工厂,使生产得到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83%。
1978以后,木兰县农村逐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生产实行岗位责任制。经过调整和改革,工农业生产开始发展。到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12%。
2010上半年,木兰县经济总体趋势继续沿着高速增长的轨道发展。半年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554万元,增长17.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0%、22.6%和17.6%。木兰县是黑龙江省的粮林综合产区之一。
解放前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只使用简单的传统农具和有限的水利设施。木兰县平均每亩粮食产量不到100公斤。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增产措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结合县情提出了“走水路、养畜富、开五荒、兴工商业、办交通”的号召。木兰县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各公社、队的村、社广泛实行。
1982以后,各村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调整农村内部产业结构,使县内农村经济逐步转变为商品经济。1984年,木兰县农业总产值934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1.1%,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49的3.24倍。由于重视水田开发,建立了五个小项目,整治了以香磨山水库为主的中小型水库灌溉配套工程13,采用了旱作、稀植、抛秧新技术,使水田面积由1.985不断扩大到231.2万亩,占木兰耕地总面积的23.1.7%
2010上半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093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农业3219万元,林业208万元,增长5.7%,畜牧业22370万元,同比增长8.0%,渔业158。
木兰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3万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水稻、玉米、大豆分别增长3.6%、-8.9%、3.1%。畜牧业生产呈增长趋势。上半年木兰县生猪出栏50078头,肉牛出栏23626头,家禽出栏987112头,同比分别增长20.0%、20.1%、28.3%。
在36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654.38+0.46万亩耕地,占30%。2007年大豆面积49万亩,产量3.8万吨。水稻面积49万亩,产量20万吨;玉米面积34万亩,产量11万吨。80%的水田都是天然水灌溉,水温适宜,水质好,无污染,米质优良,产量高,口感好。大豆生产的特点是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产量高、品质好、销路好。木兰县工业兴起较晚,分布不均衡。
1905建县时,工商办的酿酒、榨油作坊只有1家。民国后期发展起来,东北沦陷时近一半作坊倒闭。
1946后,县内工业恢复,国有工业开始兴起,生产手段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发展。到1949,木兰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6.6万元。之后虽有起伏,但工业生产仍发展迅速,由半机械化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
到1985,木兰县工业产值达到459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49的67.7倍。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1985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6%。
1978后,该县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加强横向经济联合,走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结果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创造了黑龙江省著名的动物蛋白果酒——“天基白”,还创造了炸药、酒精炉等省优产品。
1985年木兰县工业门类和企业18家,达到42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136家(重工业43%,轻工业57%),个体工业288家(重工业1.4%,轻工业98.6%)。
在136家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建材采集业占5.14%,森工占5.14%,自来水业占0.74%,食品饮料业占24.06%,纺织业占2.2%,缝纫业占2.94%,木制品加工业占65438+。工艺美术行业占9.56%,电力行业占1.47%,化工行业占2.94%,橡胶行业占0.74%,塑料行业占0.74%,建材制造业占8.82%,金属制品业占6.92%,机械行业占5.15%,交通运输设备行业占65438+。由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省政府授予木兰县1984、1985年度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先进县。
截止2010年6月,木兰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0453万元,同比增长476.543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65万元,同比增长41.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40835万元,同比增长76.6%。木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78万元,同比增长16.7%。
木兰县以蓝艺地毯集团为龙头,形成了以纺织、柳编、绿色优质大米加工、肥牛养殖加工、木材加工为主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地毯和柳编制品出口到10个国家和地区。木兰肥牛在黑龙江省享有很高的声誉,优质大米居黑龙江省首位。教职工人数办学性质单园占地建筑面积幼儿人数园长姓名童星幼儿园民办3120020050梅昌丽爱心幼儿园民办588018080余新星幼儿园民办488015070乔艳春童话幼儿园民办4130030080李怡新世纪幼儿园民办380028050民办350016040张红娇毛毛幼儿园民办360013035王宇东方红幼儿园民办380016045杨春玲雨荷幼儿园民办3120026050李红京金街幼儿园民办260012030牟书华阳光幼儿园民办315002050。园民办4120020060杜丽梅红色摇篮幼儿园民办250016030杨秀华小天使幼儿园民办480018060颜丽晶亲亲双语幼儿园民办480018060孙洪涛地毯厂幼儿园民办85000800260董世华星月幼儿园民办21200650。30崔星月东河幼儿园民办2180011025滕宝宝音乐幼儿园民办92300360120田爱美幼教中心民办82000320120刘丽静幼儿园民办61800300120。38+08040阳光幼儿园民办2200016045窦春蕾幼儿园民办3200018060夏丹幼儿园民办2180012045冯丹丹新幼儿园民办4220030080滕小贵花仙子幼儿园民办2160065438。幼儿园民办2180012045杨晓红荔琴幼儿园民办2200016045刘桂华广信幼儿园民办2180013030张淑兰东山幼儿园民办2160013030徐立平缪欣幼儿园民办265438。聚童心幼儿园民办2170012035李春华超越幼儿园民办3180015045刘晓娟小太阳幼儿园民办2160010030张瑞华童星幼儿园民办3220016042王艳辉之星幼儿园民办220000。新幼儿园民办2200014035鞠晓辉红旗幼儿园民办2230016030邹光明幼儿园民办2130012025李明瓦安幼儿园民办210016035池莉莉希望幼儿园民办2200065438+438+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