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介入孩子的矛盾吗?
的确,有时候孩子需要直接经历和体验冲突从发生、发展到解决的全过程。经验是最好的学习,父母过早的干预会打断这个过程。孩子也可能会产生依赖父母帮自己解决矛盾的心理,长期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我女儿快四岁了。从近几年照顾孩子的经历中,我观察到很多父母,尤其是奶奶和一些母亲,过早地卷入孩子之间的冲突。有一次,我们带女儿去一个亲子乐园玩。我女儿正在超市玩购物游戏。一个和她同龄的女孩从女儿的购物篮里拿起了一个玩具菠萝,女儿立刻抓起了菠萝。我刚要观察她女儿的反应,小女孩的奶奶(或者外婆)说话了,“这是我姐姐的,你不能拿。”
太可惜了!两个孩子练习解决冲突的机会消失了。我明白那个老人做了什么。她可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卷入这场冲突。也可能是为了照顾我们的感受;或者展示你的品质。总之,她唯一没有考虑的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从亲身经历中学到东西。
以上是我比较认同主流育儿观点的部分。同时,我也持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当冲突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无法妥善处理时,这个时候,我们成年人就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否则,孩子不仅无法从中学习到积极的经验,还可能产生消极的理解,从而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女儿刚满三岁的时候,曾经上过早教班。休息的时候,她用磁性薄膜搭建了一个小房子。一个小男孩跑过去,从房子里拉出一个磁性片,房子就散架了。当时女儿很生气,嘴巴扁扁的好像要哭了,右手举起来,好像要打小男孩。我一看到就要发生肢体冲突,我不得不介入。我赶紧对女儿喊:“喂,别打人。”我女儿举起手,停了下来。她看着我哭了。
以上情况,作为家长,肯定需要及时介入,提供帮助,因为孩子已经被强烈的情绪包围,只剩下本能的冲动。精心建造的房子被毁,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事件,情感上的冲击不亚于一个成年人失去自己的房子。如果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之间难免会发生肢体冲突,这种经历对两个孩子都不好。
综上所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介入。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干预:
01
当有危险时
比如小孩子在高处互相推推搡搡,互相扔硬物,打架已经开始了。家长要第一时间分开。
02
当孩子处理不了的时候。
孩子的社会经验和处理冲突的能力非常有限,需要很长时间慢慢习得。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示范。在上面的第二个例子中,我的女儿没有处理这种冲突的经验,她需要我的帮助。
那么如何参与呢?我们需要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不要判断对错。
在绝大多数人类社会冲突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与错,往往是“人人都是对的,人人都是错的。”社会化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即使在最天真的孩子身上,社交行为也往往表现出交织的属性。如果父母把干预的重点放在是非上,就会陷入“老实巴交,家务难断”的窘境。
第二,家长要充当“润滑剂”
经纪人”,而不是当警察和律师。
警官
看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有的家长会威胁孩子说:“你要再闹就别玩了!”这是充当警察;有的家长只看行为,不问原因,武断地指出谁对谁错。这是在充当法官。这两个角色都不会让陷入冲突的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家长要充当“润滑剂”,帮助孩子缓解僵局。
在把握以上两个原则的前提下,你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孩子解决矛盾。比如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用游戏化解孩子之间矛盾的经历:
她的孩子在滑梯上玩,大一点的孩子在滑梯上横冲直撞。她担心会伤害到孩子,于是充当交警,和孩子一起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孩子们觉得很有趣,遵守规则,排队玩滑梯。
家长们要记住:家庭教育包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即使是像冲突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和成长!多一些智慧和幽默,父母越放松,孩子成长得越好。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