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
幼儿园《大起大落》教案1的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孩子知道物体放入水中是有起伏的。
2.培养孩子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能力。
4.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发现现象,用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水有把物体托起的力(浮力)。
2.困难在于漂浮物在某些情况下会下沉。
要准备的活动
能盛水的家具(如锅、桶)和能装水的小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把小球放在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小球浮在水面上。然后他让他们用手把小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觉到水有把球托起的力量,然后松开手,小球立刻浮在水面上。问小朋友:为什么小球推到底的时候我们一松手它就会自动浮起来?当我们按下小球时,我们的手是什么感觉?孩子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浮力。
2.让孩子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迅速沉入水底,而干木块浮在水面上。问小朋友:为什么石头沉到了水底,干块却浮到了水面?结论:石头重,容易沉。干木块很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孩子们谈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二部分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积极探索,体验物体的起伏。
2.对物体的起伏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根据起伏对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互助能力,渗透环保意识。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观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经营材料:水盆、纸张、木块、金属、石头、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以收集的东西。
活动流程:
1,故事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美图。(展示图片)它讲述了在蓝色的大海里生活着很多种美丽的鱼。一些鱼在海里游得多开心啊!但是有一天,这些小鱼开始悲伤地哭泣。为什么?原来是一些游客来玩,往水里扔了很多废垃圾。这些废物严重污染了水中的环境,并威胁到小鱼的生活。
2.“你想知道人们往水里扔什么吗?孩子,我们一起看看吧!”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展示桌子上的东西,引导孩子识别并说出。
3.老师:环境被破坏了,小鱼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孩子们,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帮小鱼打捞水里的垃圾,好吗?
4.但是这些垃圾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所以我们必须把打捞队分成两队,一队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打捞水底的垃圾。你说什么?
5、猜谜活动,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会浮到水面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孩子观察)
6.接线员:请试一试,看看结果是否和你想的一样。教师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素材,并引导孩子分组探究,提高孩子自主探究和动脑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请根据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投入水中。)
7.老师:孩子们,你们猜对了吗?现在,谁想告诉你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用间接引导和个别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物体的起伏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8.老师:对,有的沉,有的浮。多有趣啊!孩子,你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秘密。太好了!
9.分类积极分子: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打捞垃圾后,垃圾该怎么处理?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把它们放进垃圾箱好吗?(展示两个带有浮沉符号的纸箱。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引导幼儿认识起伏的标志,然后将下沉和漂浮的物体分入两个盒子,让幼儿巩固物体的起伏。)
10,孩子们学了这么多知识,可以做合格的环保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帮助小鱼从水中打捞垃圾吧!大家要记得把打捞上来的垃圾放在两个不同的垃圾桶里。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活动反映:
要注意孩子的这种学习特点,课前让孩子在平面地图上区分上下,这样就不会出现混淆。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三章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和蔬菜在水中的起伏,获得关于物体起伏的体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水果蔬菜在水中的沉浮。
3.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交际活动中注意倾听和尊重同伴的发言。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如何沉浮
要准备的活动
1,一些实物苹果,香蕉,梨,西红柿,茄子,青椒
2、脸盆、水、小毛巾
3.自制记录卡和笔
活动过程
第一,进口
手指游戏:乒乓球
第二,识别和猜测
1,知道老师准备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让孩子们猜猜如果把它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老师拿了一个水果做实验,在黑板上画的记录卡上记录实验前后的结果。
第三,试一试
1,简介写,左,实验记录卡
2.实验操作。让孩子分组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四、成果展示与总结
老师把所有的水果和蔬菜放在水里做实验。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让孩子回家,尝试一些常见的水果蔬菜放入水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也愿意参与实验活动,但还是有一些不足。第一,还是对班里孩子的能力把握不够好。我带头介绍他们的时候,只是告诉孩子们箭头的名字,并没有教画画。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不够细致。第三,准备材料不充分,因为儿童实验用的果蔬都是漂浮的,没有下沉的果蔬。另外,仅仅解释水果和蔬菜的起伏是不够的。
儿童百科:浮力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被液体(或气体)向上推。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四章活动目标
1.儿童感知水中物体的起伏;
2.大胆探索和尝试使物体下沉或浮起的不同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3.初步学会两个人合作做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发现现象,用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要准备的活动
每人一份练习材料,包括石头、牙膏皮、橡皮泥、空药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单(见附图)、铅笔;有几个水盆,几个积木,几个塑料插件。
活动流程1。介绍:展示材料,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老师提出了试探性的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发现什么?
1.孩子尝试。
2.孩子们介绍试验结果。
石头、牙膏皮和橡皮泥沉入水底。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一一下沉。空药盒、泡沫板、塑料吸管漂浮在水面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一一浮动。
(B)老师提出一个试探性的问题:“如何让被淹没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孩子尝试。
要求:两个孩子友好地协商,一个尝试,另一个记录。
2.试用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揉成有棱的薄片)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头和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以浮在水面上...(3)老师提出一道试题:如何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孩子尝试。
要求:两个孩子试着交换。鼓励孩子大胆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去尝试。
2.试用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能沉入水底;将膏药放入空药盒中,使空药盒沉入底部;放在泡沫板上的石头可以使泡沫板沉到水底...(4)教师提出一个试探性的问题:
小班的小哥哥小姐姐在收集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混在一起了。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快速分离积木?
幼儿试答:将混合好的积木和塑料镶块倒入水中,积木下沉,塑料镶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演示了实验并验证了答案。
活动扩展:
老师把这些资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以过来继续尝试。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幼儿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学习,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答案,通过玩耍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学科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让孩子愿意去观察和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以后多准备些设备做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4.如果我再上一次这门课,我会把实验项目换一下,让他们多尝试,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下沉浮。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五篇教材分析:
大起大落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沉是指物体掉到水底的现象,浮是指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物体的起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体积、材质、重量等等。这个活动主要是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重,什么是浮。孩子们每天都在玩水,尤其是在小班。他们在玩耍时能直观地看到物体在水中的起伏,但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物体的起伏。
这项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难点在于用文字表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以“起伏”宝宝找朋友为线索,按照“认识起伏、观察起伏、表达起伏”开展活动。最后,通过寻找跌宕起伏,让孩子的探究兴趣延伸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起伏。2.学会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起伏。3.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风风雨雨找朋友》2,实验材料:石头、钉子、钥匙、乒乓球、棍子、树叶、塑料水箱、抹布等。3.教师实验记录板。4.音乐“你好”
活动流程:
一、了解涨跌,说明探究的任务。
1,演示动画,引起兴趣。老师: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两个可爱的朋友。他们是谁?孩子们观察水中动画图像的起伏,并说出他们所看到的。
2.老师总结:说实话,水面上飘着一个朋友的名字,就是飘。一个掉到水底的朋友叫沈。
3、教师与“跌宕起伏”对话,讲解探究任务。
二、动手实验,观察物品的起伏。
1.看课件,了解对象。老师: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老师操作课件,孩子知道事情。
2.解释方法并进行实验。老师:我给你们桌上的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小水池和一箱物品。请大家稍后将物品逐一放入水中,然后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谁浮在水面上与浮交朋友,谁沉入水底与沉交朋友。以后会告诉大家吗?
3、动手实验,巡回指导。
第三,总结实验结果,表达语言的起伏。
1,老师展示物体图片,小朋友对比实验结果,告诉浮在水面上的朋友(或沉在水下的朋友)。
2.老师用实验记录板记录下孩子们根据表情找到的起起落落的朋友。
3,老师和孩子有说有笑,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4、送物品回家,养成良好的实验常规。
第四,延伸活动兴趣,继续寻找起伏。
1.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浮在水面上,也有很多东西沉入水底。回家后,你可以再找些事来看看谁会和沈做朋友,谁会和傅做朋友。让我们明天谈论它,好吗?
2.节奏“你好”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六章的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和看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只停留在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对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却知之甚少。现在是各种水果上市的时候。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水果。有一次,不知道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到了金鱼缸里,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围观。据了解,他们想喂鱼,但他们发现一些水果漂浮在水面上,一些沉在底部。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学计划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起伏,获得物体起伏的体验。
2.识别“↑”和“↓”这两个标记,可以简单的按照高低来分类。
课程计划准备:
时令水果有几种,一个“↑”和“↓”的标记,一个头饰,几个盛水容器,两个篮子。
教学计划流程:
1,老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两位小客人。看,有什么水果?
(小朋友一个一个识别水果。)
2.老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很奇怪。我弟弟叫浮,专门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看你吃太多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的嘴巴就会上翘(老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我沉下去,他只吃沉在水下的水果。你看,如果你吃了太多沉在水下的水果,你的嘴巴就会下垂(老师出示了“↓”的标志)。我们不想向他们学习。”
老师:“但是你不能。吃错了水果会拉肚子,只好帮两兄弟把水果分开。”
3.老师:“小朋友,你想想。如果把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孩子可以自由讨论,然后回答。
4.老师:“刚才,孩子们各抒己见。我们不知道哪些水果沉在水里,哪些浮在水上。现在,让每个孩子拿一个水果在水里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是重的还是浮在水里的。
孩子做实验,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孩子。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沉”和“浮”来表达。
5.老师:“现在谁来告诉你你发现了什么?”
Young 1:“我拿了一个苹果,我发现苹果在飘。”
年轻人2:“我坐电梯,我发现电梯在下沉。”
……
6.巩固特征,进一步理解“↑”和“↓”标记。
7.老师:“看,孩子们,我们到了。让我们给他们水果吃。”
孩子送水果,感谢他们,帮助他们分辨水果。
8、并分享水果,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起大落”第七章活动目标:
1.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找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2.学会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跌宕起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子、小纸片、珠子、篮子、装满水的塑料瓶等。;记录表。
活动流程:
(一)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分部:今天放假。小蚂蚁要运食物过河,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帮助孩子们看看这些材料中哪些适合做小船来帮助蚂蚁过河。
2.老师要求每个孩子说出。
总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小朋友说珠子可以当船。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起伏情况,并记录结果。
1.老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并解释要求。
老师:记录纸、笔、珠子、纸、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满水的盆和抹布。轻轻放入水中,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果桌子和衣服湿了,及时用抹布擦干。
3.孩子们分组探索最初的想法,鼓励孩子们玩各种材料,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起伏并集中记录结果。
(1)孩子探索,老师观察引导。
(2)集中分享研究成果。
(3)儿童讨论。
老师:现在,我们来谈谈什么会沉,什么会浮。(个别孩子回答)
(4)老师总结:小朋友讲得很好。小纸片和泡沫会漂浮,而积木、珠子、橡皮泥和鹅卵石会下沉。
(3)活动结束。
活动扩展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事情的起起落落。我们回家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浮。
活动反映: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素材,让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条件和可能。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孩子去感受和探索,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用这种隐性的示范激发孩子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满足孩子在已知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方案并加以验证的需求,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大起大落”教案第八章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橙子),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起伏,获得关于物体起伏的体验。
3.认识汉字:沉与浮。
4.教育孩子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袋苹果香蕉葡萄橘子。
2.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些苹果、香蕉、葡萄和橘子,还有一盆水。
3,一张记录卡,苹果,香蕉,葡萄,橘子和水果。
4.大牌分别是“重”和“浮”。
活动流程:
1,摸摸看。
A.老师出示“水果袋”,让孩子摸摸袋子里的水果,猜猜是什么。
b、倒出来,看一看,说说每个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想想猜猜。
老师:如果你把这些水果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b、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和判断,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3.试一试,说说看。
a、请将桌上的水果放入水中,并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b,让孩子谈谈他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
c、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沉”和“浮”来表达起伏现象。
4.找点乐子
a、给孩子带水果卡。
b、老师交替亮出“重”和“浮”牌。是“申”牌,拿着葡萄和香蕉的孩子出来;是“飘”牌,拿着橘子苹果的小朋友出来。
C.游戏开始,给做对了的孩子送红花。
D.交换卡片后,游戏重复进行。
5.活动结束了。
老师:除了这些水果,还有什么水果?把孩子请回家后,如果爸爸妈妈买了其他水果,也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
教学反思:
有些孩子在心理上是知道哪些水果浮着,哪些水果沉着的。跌宕起伏也能正确的记录在老师的大记录单上,相反的却记录在他们的记录卡上。为什么?是因为老师的记录卡贴在黑板上,很容易区分上下,而孩子的记录卡平放在桌面上,有的孩子分不清“上”和“下”,其实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