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早教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早教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早期教育最好的老师,健全的人格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方面。父母和家庭是婴儿接触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和场所。宝宝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耐心教导。培养孩子会让孩子以后更好的成长。以下是早教最好的老师,家长分享。

早教最好的老师是家长1。现在早教是一个热词,也是一种时尚。尤其是年轻的父母,生怕在早教上落后。但是我仔细研究后发现,早教就像一桶越来越浓的浆糊,让人摸不着头脑,容易上当。

在我国的教育法和教育行政法规中,似乎找不到“早期教育”这个词,规范的提法是“学前教育”。早教,怎么叫早?有一种说法,3岁到6岁是学前教育,3岁之前都是早教。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早教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而划出的“势力范围”。

即使在3岁之前,早教的提法也不科学,突出的问题是“教”什么。上海市教委制定的《0-3岁儿童教育纲要》中有明确要求:“教育优先,教育融合,强调婴幼儿身心健康是发展之本。”这句话可以解释为:3岁之前,育儿为主;对婴儿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与养育目标相结合,不能教多于养,甚至以教代养;一切教育都应以尊重和满足宝宝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禁止鼓励他人。

今年,本市相关部门还出台了0至18岁家庭教育指导纲要:“0至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在照顾婴幼儿的过程中,父母充分的肢体接触、情绪表达、行为举止、语言刺激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岁以后,随着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出现追求玩伴的欲望,于是有了一对一的玩伴关系。”这段话至少说明,3岁前的宝宝,最大的“教育”空间应该是在家里,他们最好的老师不是外人,而只是养育他们的父母。

我们不妨定义一下“早教”,即不是“早教”,而是“早教”,是一种让婴儿自然健康发展的教育。早教再怎么丰富多彩,也必须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因为,就像婴儿特别渴望的“身体与皮肤的接触和情感表达”一样,再好的早教专家也会无能为力,或者有瑕疵。

早期教育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受狭隘的早教观念影响,一些年轻家长热衷于迷信专家和特定环境下的亲子游戏,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进行某个项目的专项培训。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小学”式的超常教育,还是盲目跟风的特殊教育,都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背离了幼儿的天性和兴趣,不仅难以取得成效,还可能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其实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而不是大自然。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个早教机构或者早教专家,都是可以代替家庭和家长的。科学的早教,其实是父母和孩子无时无刻的沟通影响,是提供给孩子的每一个环境细节的熏陶和引导。

专家表示,游戏和快乐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是最好的内容。家长与其带着孩子在各种超长课间徘徊,不如有针对性地玩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学校玩,在中学玩,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比如敲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听觉;如果孩子对马桶很好奇,可以解释一下马桶几个开关的使用关系,让孩子知道“马桶的水箱怎么用,就会满”的小秘密。通过这些游戏,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心智。

专家说,不要以为早教就是教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动中教会孩子如何生活。作为从业者,家长需要科学的理念,认识,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早教水平。只要有心,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