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恐怖公馆(陶的悲惨童年,恐怖公馆)
但是,这么高的期望,对刚长大的孩子真的好吗?古代有一种说法,孩子寒窗苦读10年。但是现在,孩子3岁开始上幼儿园,然后上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迎接他的是18岁的高考成绩单。这还不算幼儿园之前报的幼儿班和高考,成绩不理想,年复一年的重复。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密室逃脱》中的节目《恐怖之屋》。
故事的主人公陶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很有抱负。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除了学习,他还练习钢琴。在高强度的学习下,蔡颖以16的年龄考入音乐学院,成为大家眼中的“天才”。然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的心理完全扭曲,最终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承受不了压力,选择了自杀。
现实生活中,像陶父母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以“对孩子好”为名,孩子的童年充斥着学习,周末比上课时间还忙。你怎么看待这种教育?
故事中,陶的父母不仅为他设计了严格的学习时间表,甚至还把孩子居住的地方设计成了一个只能从琴房到书法,再到卧室,再到卫生间循环往复的地方。同时,陶的床被设计成每隔一段时间突然升降,以便叫醒正在睡觉、应该学习的陶。书房是无止境的试卷,琴房是数十倍上百倍的无止境的乐谱。最终,这个“天才”陶莹念在16岁的2月29日被音乐学院录取,于是成为了聚光灯下的音乐“天才”,各种压力最终让他选择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何评价陶的家教?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陶这样的孩子,永远上不完补习班,永远写不完卷子。虽然他们不像陶的父母那样极端,但谁能保证这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的,在现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对子女成功的渴望,我们可以理解,但凡事都有个限度,过了这个限度,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想成功,就剥夺他们的天性,不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对于成功的人生来说,健全的灵魂不应该比成就更重要吗?
道理我们都懂,但就父母而言,不爱父母的孩子可能很多,但不爱孩子的父母却是极少数。毕竟他们有着这样“穷传宗接代”的无奈情怀。
妈妈真的很想再见到你。
妈妈从没想过这些冷冰冰的时间表会成为你的提醒。
别担心,儿子。妈妈和你一起去。
我毫不怀疑这些话是绝对正确的。爱情没有错,只是爱的方式不对,教育的方式不对。所以,最好的爱情结出最毒的果实。
现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有,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基本上所有学生上半年都在网上上课。现在暑假到了,现在疫情没那么严重,各种补习班都出来了。合格的不合格的,只要能教学生的,都办各种补习班,家长也担心孩子网上课效果不好,就跟风,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别说现在是暑假,前面还有网上的课,就是没有这个前提,又有多少家长没给孩子报周日补习班呢?
想想小时候,一放学,作业就是动画片和打弹珠。暑假里,我们去水里钓鱼,爬树抓鸟,所以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充满色彩的。
但是现在的孩子的童年都是在各种补习班、班级、试卷中度过的,所以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在我看来都是灰色的、不幸福的。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第一,家庭期望,成功的期望,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家庭期望,学习成绩优秀的时候全村期望,全县期望,拔尖的时候社会期望。
所以孩子承受了一层又一层的压力,在一层又一层的压力中前行。坚强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能奋进,但大多数孩子会因为一个突然的打击而彻底崩溃。
所以这几年不断有孩子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因为受不了老师的一顿骂,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反对补习班,也不鄙视兴趣班。我只想对家长们说:为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对于孩子,尤其是想给孩子一个早教环境的家庭,最好的早教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早教环境是父母的陪伴,最好的早教课程是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