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但近一年存款不到1万。这正常吗?

月薪2万,工资大概是16000。房贷,车贷,学历都是老少配。每月固定支出至少1万,必要的社交活动和衣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月不剩钱看似合理,但正常吗?

如果不合理地建立自己的心理账户,让自己的人性弱点自由支配自己的消费,月薪2万一年存不下一分钱是正常的;

但因为你抗风险能力太差,一旦失业,家庭就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我的高中同学是律师(我们习惯叫他大刘)。他的月薪只比我多2000元,但他的存款和生活质量却远远高于我。一番交流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学了大刘之后又重新规划。

据说刘从大学毕业开始一直到结婚生二胎都是月光族。有时候他的父母不得不帮他还家里的房贷。首先,他的工资很低。第二,刘和他的儿媳都挥霍无度。虽然两个人都赚了钱,但是一个月一分钱都没留。

作为一名律师,他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开销:

比如作为一名职业律师,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衣着,至少两套像样的西装,外加几千块的皮鞋;

比如吃饭,刘既然能够独立跟客户谈,一是因为他能力出众,二是因为他情商高,他接待的客户都比较高端,谈的东西大多是在一些高档的咖啡馆。

比如出行方面,刘一开始其实是没有车的,不是坐公交上班就是骑山地车,但自从能接待高端客户后,出行费用增加了不少,每次陪客户都要打车。毕竟面子很重要;攒了点钱,家里又给了8万块钱,带了一辆汉兰达。因为通勤时间长,来回油费一个月是不少钱,养车的钱也是不少钱。

诚然,我们看起来像刘工作场所的精英。毕竟在我们这个小城市,从最初的三四千元,月薪迅速涨到两万元,堪称精英;但其实他也付出了很多,比如他经常加班整理材料,为了证书而学习,钻研艰深的法律条文。只有忍受孤独,他才能真正成长;

应该说,在19之前,刘基本属于月光族。虽然夫妻俩都赚了钱,但基本开销主要有三项:

1,房贷,一个月5000左右,首付是刘父母给的,装修钱是岳父母给的;他们已经很幸运了,父母已经把房子安排好了,每个月只需还房贷;

2,养孩子,刘的第一胎是剖腹产,花了不少钱,因为奶水不多。自从刘媳妇上班后,都是奶粉,而且都是进口的。一盒三千多,一个月光奶粉七八个月开始的孩子几千块钱;孩子一岁半开始早教,一个月3000。

3.不太清楚和人打交道,孝顺父母,偶尔出去吃个饭的开销。毕竟我对别人的事情了解不多,只知道一个大概。

这样夫妻俩一个月能拿近两万,基本是月光,有时候还厚着脸皮问父母要钱还房贷。刘是独生子,自然父母不会亏待独子。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刘变了,开始有积蓄了,而且一直在理财,存钱,赚钱,把自己搞得像个千万富翁。

聊了聊,才知道他用了两年时间就有了近30万的存款,真的让我很惊讶。原来,刘是一个客户在帮他打官司聊天时教的。

因为平时和客户的关系,刘烨想向客户学习。如果客户不教,那就粘贴复制。但能看到表面的东西,却学不到内涵。最多你可以复制人家的理财方式,你也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刘的媳妇和这位客户是老乡,聊天的时候会比较热情。而且顾客无论如何都是找刘的,时间长了她也就熟了。她告诉刘一个名字——理查德·塞勒,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并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你的非理性消费。

说白了:我们的大脑会把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里,消费的时候,痛苦的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上班族,基本都是工资+奖金。有近季度奖,优秀员工奖,年终奖。平时工资基本固定。只要不请假,不早退,月薪四千就是四千,自然会打到你的银行卡上。而且如果家庭压力比较大,每一笔工资都是精打细算花出去的,我们也舍不得买这个或者那个。

但是突然之间,如果你从来没有中过季度奖,那么你就会得到2000元的季度奖金,或者年底8000元的年终奖,你才会舍得花这些钱。为什么?其实不管你赚什么奖金,都属于你的工资范畴;毕竟你有意无意的把年终奖和工资放到了不同的账户里。

刘的这个客户对这个概念深有体会,他对刘说了一句话:“你能不能理性消费,取决于你的心理账户。”

刘的客户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他脑子里至少有十几个账户,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上班族来说就简单多了。两三个心理账户差不多,就看你怎么管理自己的账户了。

重点是我们不能让人性的弱点操纵我们的消费决策。我们做什么呢(这是我自己总结的)1,记账

记账很有必要。我们首先要知道钱去了哪里。你花在哪里?

有没有一种什么都没买的感觉?钱怎么都花光了?记账的目的是让你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

2.区分主要消费和次要消费

一般来说,我们的钱都有一些必要的固定支出,比如房贷、房租、生活费、交通费等等。

是我们每个月都要花的钱,是必须的消费。

其他都是可有可无的消费。

当然,除了必要的消费,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但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还有休闲娱乐的需求,所以需要第三点。

3.节流的基础上开源。

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确实工资基本固定,每个月固定什么钱。至于奖金,只是少部分有,大部分都很少。如果你想在固定工资的基础上存更多的钱,或者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你需要拓宽自己的渠道来增加收入来源,比如:

副业收入:只要你的工作没有让你每天忙着加班,建议增加一份副业收入,无论是来自媒体还是设计,尽可能与你的专长相关。

金融投资: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我不碰不熟悉或者风险大的东西,比如股票。这个我不懂,只能选择一些保守的投资方式,比如基金,给开店的阿姨投资分红。都是很好的方式。

我的一个同事也自己开了两家炸串店,一家是有人雇的,一家是他姐姐和妈妈做的。到时候他会分利润,所以我不得不承认他挺聪明的。

说到最后:我们都知道借钱是人情债。真遇到事口袋里有钱更踏实。

记住一个4321的规则:收入的40%用于投资,30%用于生活开支,20%用于储蓄(硬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投保。如果其中一个增加,建议保持不变,基本保持4321的规律。

我觉得这个存款比例不正常。我每个月可能要还房贷,车贷,日常开销,但是除去开销,平均每个月只剩下800块左右,很过分。

你可以先列出每个月必须还的贷款、水电费等项目和金额,剩下的钱平时随便花。既然习惯了随意花钱,不如每个月领工资后把钱转到特定账户,比如每个月2000或者3000,然后月底缺钱的时候尽量存钱,不要碰钱。2万的工资不低,平时应该有一些积蓄。

如果扣除所有必要的费用,剩下的生活费勉强够用,可能是你的贷款额度超过了你的还款能力。比如可能适合20万的车,但是你贷款买了50万的车。

我觉得不正常。

众所周知,居民收入水平不同,会导致工作人员生活质量的差距。大部分人的工资维持在5000元左右,高技能人员工资可达万元。但是月薪两万多,一年就能赚24万,远远超过普通人的工资水平。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个角度是这个员工生活在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日常开销大。第二个角度是员工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相对较低。情况一:员工生活在一线城市根据一线城市的官方人均收入,月收入2万元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高收入群体。除了互联网行业的技术人员工资超高,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还需要面对一个非常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一线城市各方面的物价水平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以租房为例,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合租,每月住房水电费能达到3000元,加上其他生活费用,显然达不到员工的工资收入。情况二:员工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倾向于住在大城市。在大城市生活意味着高昂的开支和费用,必然会使居民无法满足生活费用的需求。这使得一部分年轻人在小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从而获得了非常好的生活状态。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一线城市,显然不能让居民一个月消费几万元。总的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费用和压力都不尽相同。月入2万,一年只有1万的生活积蓄,这显然不符合每个城市的生活水平,除了购买奢侈品。

正常!房贷、车贷、赡养费、抚养费的开销下来2w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