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省一顿饭的故事。

类别: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郑板桥省一顿饭的故事。。。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分析:

郑板桥“留饭”

-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来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市区桃花巷东端开了一家画店,以卖画为生。在桃花巷的西端,还有一家画室,主人是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标榜自己的梅花是“远看花动,近看花香”。这意味着他画得像一朵真正的梅花。

自从郑板桥来到苏州,他画了一些竹子和花羽的鳞片和风景,但他没有画梅花。这幅梅花是吕子敬画的,但郑板桥自称低人一等,所以他一无所知。通常,如果有人请画梅花,总是谦虚地笑着说:“我画的梅花比鲁先生画的差远了。走,我带你去找鲁老师画画!”

郑板桥果然领着买主找到桃花巷西端的吕子敬,让他卖掉一幅梅花图,弄点零散的银子养家糊口。吕子敬是个秀才,拖着病体,带着父母、妻子和孩子,生活相当艰难。他画梅子写实,传神,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郑板桥总是在众人面前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称赞道:“鲁先生画的梅花,我就算再学个十年八年,也未必能画到这种程度。”

有一个高级官员退休回家了。他精通书法,品味很高。看到郑板桥的字画是极品,便想出了一幅《梅花谷独香》的画题,并出了500两白银的高价。他亲自来到郑板桥的画室,请郑板桥作画。郑板桥谢绝了,说道:“尚书先生,论画梅子,吕子敬先生还是一位好画家。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能值五十两银子,我画的顶多值五十两银子!”

老尚书听了之后,拿钱去求吕子敬。

日子一天天飞逝。郑板桥已经在苏州住了三年了,他将搬到扬州去。当他离开时,吕子敬来为他送行。文人送别,要作词赋诗作为礼物。画友临别,当然是以画家的色彩互送。这一次,郑板桥送给了吕子敬一朵梅花。

郑板桥摊开纸,挥了挥笔,笔歪向一边。由深及浅,他画了一个有白点的梅花树干。画花卉时,用墨深浅要适当,有轻有重,用淡墨直接点出花瓣,然后在水未干时在花瓣下端用焦墨浸润。这样画出来的梅花酣畅淋漓,笔法流畅,意气风发。看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的很清楚,其余都是涂抹的。真有“击千树,只看三五花顺眼”的意境。

吕子敬看着郑板桥画的梅花,张了好一阵子嘴。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咕哝道:“郑师兄有这么高超的画梅技艺,你怎么不早教教我?”

“我怕陆师兄谦虚,不肯再做梅花图,画的赏就少了许多。”郑板桥平静地说道。

这时,吕子敬恍然大悟,感激地说:“郑哥哥不是为了给弟弟留口饭吃才画梅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