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简介:海马的功效
海马简介
海马(拉丁名:海马)是海龙科几种小型暖海洋鱼类的总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体长5-30厘米。因头部与身体成直角弯曲而得名,头部呈马头状,与身体形态成一角度,吻长管状,口小,有背鳍,均由鳍组成。眼睛可以独立运动。海马体移动缓慢,但能高效捕捉快速移动和隐藏的桡足类,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和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海马头侧平,头两侧各有两个鼻孔,头部与身体成直角弯曲,鱼厚而平,完全封闭在骨环内;嘴尖而呈管状,无法开合,只能吮吸水中的小动物作为食物,眼睛可分别上下、左右、前后转动;胸腹部突出,躯干由10-12骨环组成,一般体长约15-30 cm。尾部细长四角,尾尖,可卷曲,常卷曲;头部弯曲,与躯干形成大钝角或直角,顶部有突出的冠,冠端有短尖头;吻是管状的;小口,端位;小鳃孔;全身完全被膜骨包裹,背鳍无刺,无腹鳍和尾鳍。背鳍位于躯干和尾部之间;臀鳍短;胸鳍发达;没有尾鳍;它的鳍不容易用肉眼看到。但是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以看到动的刺。这些脊椎可以在一秒钟内来回移动70次。根据从背鳍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海马可以骑着这个波自由地前后或上下运动。雄鱼在尾巴的腹侧有一个育儿袋,卵在里面孵化,一年能繁殖2-3代。
栖息地
在自然海域,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由于不擅长游泳,它们经常用适合抓握的尾巴紧紧勾勒出珊瑚枝和海藻叶,固定身体,以免被急流冲走。大多数种类的海龙生长在河口和大海的交界处,因此它们可以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存。海马和海龙的嘴很小,只适合吃活饵,而不擅长游泳的则不能快速捕食。[1]
生活习惯
活动
由于其拟态适应性,海马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它喜欢生活在藻类或海苔繁殖的潮下带海域。性很懒,常以卷曲的尾巴缠绕在海藻的茎枝上,有时倒挂在漂浮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即使你因为进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纠缠,游了一定距离后,发现有其他物体附着在上面。海马的游泳姿势非常漂亮。鱼在水中直立,依靠背鳍和胸鳍以高频率(每秒65,438+00次)波动,缓慢游动(每分钟仅可达65,438+0-3米)。海马的活动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但在晚上是静止的。当海马水质恶化,氧气不足,或遭到敌人攻击时,常因咽部肌肉收缩而发出汩汩声,给养殖户以噪音。救命?信号,但是在水面吃饵会有声音,所以要区分。[2]
寻找食物
在鱼类中,海马有一个独特的弯曲的脖子,看起来像一匹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嘴巴的马。海马的整体形状,加上没有尾鳍,使它们成为地球上游泳最慢的动物。它们游不快,通常就像海藻一样,用卷曲的尾巴绑在海底。
因为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喜欢吃桡足类动物,所以它们对食肉动物靠近引起的水流模式波动极其敏感。一旦桡足类动物察觉到敌人逼近,它们每秒钟能游500倍于自身长度的距离。相比之下,以奔跑速度著称的猎豹,每秒钟的行进速度仅为其身长的30倍。
但是海马体。海马必须用弓状的脖子作为弹簧,将头向前扭来捕捉猎物,这也限制了它们捕捉食物的有效距离,只相当于脖子的长度,即0.1厘米。但海马可以利用头部的特殊形状悄悄接近猎物,然后将其捕获,成功的概率超过90%。海马体的嘴位于长鼻子和嘴的末端。在向猎物移动时,口鼻附近的水线几乎不动,所以它能偷袭对方,成功捕食。[3]
进食习惯
海马通过鳃盖和吻的伸展活动吞咽食物,饵料的大小不超过吻的直径。对饵料的种类和新鲜度有一定的选择性。海马的摄食视距只有1米左右,诱饵要放在经常聚集的地方。自然海域的海马主要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主要有桡足类的藤壶幼体、卷须、虾类的幼体和成体、萤火虫、糠虾、钩虾等。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投喂糠虾和樱虾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波达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也可以食用,但要注意避免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质。
海马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食量越大,消化越快。水质差的时候,食量减少甚至停止。正常情况下,海马每天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性食量大,耐饥能力也很强。从新生幼苗到成虫的耐饥时间可达4-132天。
锻炼方法
海马尾部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鱼类有很大不同。休息时,海马利用尾巴的卷曲能力,让尾巴缠绕在海藻的茎枝上。所以海马大多栖息在深海藻类中。游泳姿势也很特别。头朝上,身体微微倾斜直立在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运动。扇形背鳍起到波浪推进的作用。
育种模式
海马和海龙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宝宝袋),雌鱼没有腹囊。
雄性海马从不和自己的孩子玩耍是真的,但它们在另一方面优于人类的父亲?生下后代。海马是地球上唯一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雄性海马体的腹部、前部或侧面有能育的囊。交配时,雌性海马将卵释放到育雏囊内,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受精。雄海马会把受精卵留在育雏囊里,直到发育成型,然后放入海水中。[4]
海马不是雌雄同体,只是雄性孵化。每年的5-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在此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里。50-60天后,幼鱼将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诞生,所以据说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虽然父亲不是真的有孩子,但父亲还是要完成孵化。爸爸的育儿袋只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自妈妈。8-9月是旺季,渔民往往在这个时候用网捕捞。
分布范围
中国:
皇冠海马:黄海和渤海。秦皇岛沿海、塘沽近海、黄河三角洲。海马:东海,南海,台湾省。福鼎近海、澎湖近海、高雄近海、陵水近海日本海马: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北海、澎湖、陈达岛、厦门、青岛、平潭岛、阳江、汕尾、秦皇岛、大连、烟台、屏东、营口、三亚、陵水、台州沿海地区。管理海马:渤海、东海、南海和台湾省。陵水近海、汕尾近海、厦门近海、陵水河口和蓝雨近海。克氏海马:汕头近海、高雄近海、琼海近海。三斑海马:陵水外海、东山外海、汕尾外海、厦门外海、高雄外海。河北、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和海南。[5]
世界:
皇冠海马:日本刺海马:日本、新加坡、红海。日本海马:日本,韩国。西太平洋:日本、中国、越南、泰国、柬埔寨是否有分布有待确认。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中国大陆、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越南。海马管理:日本、印度洋、新加坡、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东非、澳大利亚(北领地、昆士兰州)、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喀里多尼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所罗门群岛、台湾省、泰国、汤加。三斑海马:新加坡、南洋群岛沿岸、西印度洋、东印度洋、西北太平洋、中西部地区、澳洲、中国、埃及、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留尼汪岛、西萨摩亚和塞舌尔。【5】刺海马:主产于福建莆田、同安、诏安,广东沿海及海南岛,山东日照、胶南、青岛、烟台,辽宁大连、庄河、丹东,河北乐亭、黄骅、唐山、秦皇岛等沿海地区。
主要价值
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特别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男人对它情有独钟。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物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强身健体,治疗疾病。
保护水平
38种被列入IUCN 2012,ver 3.1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濒危(EN)1种,易危(VU)10种,低危(LC)1种,数据缺失(DD)26种。[6]
海马的功效
海马是一种不太常用的中药。最早出版《本草纲目》。商品有三种:海马、海马、海蛆。
别名:水马,蜻蜓。
来源:海龙科去除内脏的干燥身体,如海马或斑点海马。海鲜,现有人工养殖。
产地:主要产于广东沿海地区,福建、台湾省、山东、江苏、浙江、河北、辽宁等沿海地区也有出产。
性状鉴定:1,海马长方形,弯曲,长8 ~ 30厘米,宽2 ~ 3厘米,厚0.8 ~ 1.5厘米。头部略似马头,故名海马。它有一个长管状的嘴,头上有一个冠突和一个相对的棘突,冠突顶端有五个短突。背、胸、腹平而方,有11横联,7纵脊。尾部呈长方形,弯曲如树干,有39 ~ 40个横环和4个纵脊。横链和脊也形成一个长正方形,交点呈钝状或棘状。胸、腹、尾前端下方的交点为棘突,尖尖的。头后第一环前有一对胸鳍。背部第九个环节后有背鳍,腹尾交界处有短臀鳍。雄性海马在1 ~ 9尾段有一个囊袋,而雌性没有这个器官。都是软骨物质,形成一个坚硬的甲壳动物身体,没有鳞片。黄白色、灰褐色或浅褐色,略带光泽。重量轻,坚韧,不易折断。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
2.棘海马的形状与海马相似,但异形棘海马的形状比异形海马小,一般长约15 cm,最大长度不超过24 cm。在所有环脊的交点处,除了尾端有一小段外,其余都有长而尖的棘突。体环11,尾环35 ~ 36。我和海马类似。
3.海蛆是幼海马,体长小于8厘米,形状与海马相同,货物不分种属统称为海蛆。同样的药用。
海马和刺海马都是带着身体长大的,没有损伤,黄色和白色比较好。
功效与作用:补肾壮阳,活血化瘀。其功能强大,滋补,作用与海龙大致相同。
加工:生用。
性味:甜暖。
归经:入肾经。
功能:补肾壮阳,消除痢疾。
主治:肾虚阳痿、难产、癔病、疮毒肿痛。
临床应用:1。治肾阳虚弱,夜尿频多,或妇女体虚带下,海马汤可单用,或与鱼脂胶、枸杞同用。
2.治愈疮疖,尤其是儿童夏疖、脓疱疮等抵抗力低下引起的疮疖,此时可用抗生素控制,但常复发。我们应该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开始。我们可以用海马4.5 ~ 6g,加入半肥瘦肉煮汤,甚至连汤带渣一起喝。服用2 ~ 3次,就会看到明显的改善。
慎用:阴虚内热、外感邪气、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用量:4.5 ~ 12g
方药举例:海马汤:海马12g,枸杞12g,鱼脂胶12g(溶解),大枣30g,水煎。
注:除了以上两种海马,还有三种海马和同一科的大海马,形状与沙舍夫斯基的海马相似。如三斑海马,吻管短于1/2的头长。体环1,4,7,11与尾环1,5,9,13,17的背环边缘交点为凸脊。背棘也比其他物种大,身体背侧1、4、7连结的mucro基部有一个大黑点,故名三斑海马;在海马体中,吻管正好等于眼眶后部的长度。头、体环、尾环上的刺不明显。用作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