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这些幼儿教育真的有用吗?

在一家早教中心,一位老人正抱着他3、4个月大的宝宝上早教课。婴儿在哭,紧张的老人抱着婴儿走进走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该不该去早教?这也是最近一些妈妈留言关注的话题。今天的孩子说不骄傲不黑,用数据说话。

早教对孩子有用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克雷格·t·拉米(Craig T. Ramey)和他的妻子莎伦·l·拉米(Sharon L. Ramey)曾经研究过早期儿童教育对高危儿童及其母亲的持久影响。为什么针对穷孩子?西方学者认为,由于家庭环境、营养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孩子智力水平略低于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在这个早教项目中,学者们从婴儿时期就给这些被选中的婴儿进行长期的强化项目和智力探索。到孩子2岁的时候,他们的智商已经高于当初和他们差不多的同龄人。7年过去了,他们的智商还是高了5分,尤其是他们妈妈的智商在70以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针对的是贫困家庭,也就是智商相对较低的孩子。所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智商有好处。那么孩子应该参加早教吗?不要妄下结论,孩子说了还有话说。

恋爱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吗?

儿童心理学家斯基尔斯曾经跟踪一所孤儿院的25名智障儿童。这些孩子因为智力迟钝被转到了福利机构。这25个孩子没多久就被收养了,受到养父母的喜爱,受到家庭富裕生活环境的刺激。结果,他们的智商平均提高了29分。当初孤儿院里除了那25个被认为智商正常的孩子,都继续待在孤儿院,最后智商下降了26分。除了这项研究,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些智商正常的黑人儿童(黑人儿童被认为智商略低于白人儿童)被家人收养,他们的平均智商提高了13分。我想到了一个孩子,他是我小时候班上的学习委员。她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每次数学考试总是得100分。然后有一天,小女孩的父母死于车祸,小女孩不得不辍学。半年后,听说那个小女孩连自己的手指头都不会数。十个手指长时间数不准,她总是在8和9之间徘徊。家庭环境不好危害孩子智商。

智商超常儿童定律

另外两位儿童心理学家斯诺登和克里斯蒂安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普遍规律。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长,这些父母喜欢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智力。斯诺登认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陪伴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答案很明确。虽然早教有作用,但是父母陪伴、父母自己进行的智力探索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收获。那么,早期家庭教育会更完善吗?这也是儿童理论所提倡的理念。

有人说孩子的早期教育要在3岁前进行,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神经科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说。西方科学家已经证实,人们学习的越多,大脑中产生的新细胞就越多。心理学家斯蒂芬·塞西(Stephen CeCi)也认为,孩子继续学习的时间越长,智商提高的越多。那些毕业的孩子,离开学校后智商每年都会下降6分。总之,学的越多,越聪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上教育,早了不会好多少,晚了也不会落后多少,家长不必太担心。但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付出是宜早不宜迟的,而且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如果孩子远离了亲情,那就真的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以在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智力探索(早期家庭教育)包括:

1,亲子互动,拥抱,眼神交流,挠痒痒

2.玩具

3.比赛

4.儿歌、童谣、顺口溜

5、手工制作

6.艺术和音乐

7.古诗词美文

8.想象力可以诱发孩子的思考和好奇心。

9.阅读图画书和讲故事

……

只要和父母在一起,每一天都是有质量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