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3岁开始一定要上兴趣班吗?

教育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80后、90后的父母,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不惜占用自己宝贵的童年,给孩子报才艺班、兴趣班、补习班、超长班...而且不止一个。

中国儿童中心与社科文献2019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65 438+0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儿童的校外时间都花在了家庭作业上,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达不到正常标准。

这种满满的课后安排对孩子真的是好事吗?高:你不必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学习。

我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聊些家长里短的话题。前几天有个妈妈偶尔提到补习班的问题。老李投诉说,他媳妇给上一年级的女儿报了数学、英语、钢琴、舞蹈四个兴趣班,想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

老王还说,儿子才几个月,媳妇已经为孩子上早教班花了好几万。大家一口一个我的说着,不禁感叹我小时候更幸福。

但是这样和时间赛跑,占用孩子所有的休息娱乐时间,真的能培养出一个天才吗?

我们都知道高,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从《祁怕列传》到《小宋演义》。他主张对女儿的教育“得过且过”。从高的口中,我们可以听到他希望他的孩子能以一种积极、自由和轻松的态度面对一切。

其实家长可以学习一下小宋乐观的育儿方式,摒弃用补习班把课外生活留下的做法,花点精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更好地释放孩子的天性,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童年应该像童年。

当你的天赋无法支撑你的梦想时,书上说:父母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啊!

1、?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成为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我们一生都在寻找。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找到自我,我们必须给他们适当的自由。比如给孩子探索自由。当他们想用沙子雕刻他们的梦想城堡时,让他们去,甚至和他们一起玩。不要告诉他们:“沙子很脏,不能碰,你碰过虫子。”

当孩子想爬树时,在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去,不要告诉他爬树很危险。让他们自发的去做自己想探索的事情,不要总是否定他们,给他们适当的探索自由;

再比如给孩子冒险的自由。大部分东西或工具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刀。永远不要因为孩子会流血就禁止他们用刀。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刀具,让他们去尝试风险,这样孩子才会有机会积累人生经验。他们没有那么脆弱,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

2、?陪孩子去旅游,巩固亲情,开阔眼界。

大自然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缓解人的压力,打开人的思维。而且时间的陪伴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像高一样,陪着女儿一起谈理想,一起做游戏,一起做感兴趣的事情。虽然这些在别人看来毫无用处,但他们父女乐在其中。他认为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很幸福的,很难得能见证他们的一些瞬间。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吃喝玩乐之后,我们往往会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高夫妇经常带着女儿四处看看世界,而不是把孩子锁在一张办公桌前。旅游不是奢侈品,普通家庭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去外面玩,既能缓解学习压力,又能开阔眼界。

3、?保护孩子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父母没有权利完全指挥孩子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虽然有时候我们知道他们会受到伤害,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很多家长常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你好。不要分不清好坏。”这听起来更像是沉重的枷锁。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主见,过于压抑孩子的个性会成为日后亲子关系的隐患。

4.约束孩子的规则和习惯。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由,但不能太多。导游的作用是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帮助他们,所以适当的规则是必要的。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穿衣洗脸,不要留剩饭剩菜,制定适当的规则,类似于饭后不吃饭或者吃零食;晚上不睡觉,白天补不上觉,让他们意识到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另外,在与人交往方面,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伤害他人的情况,不能让孩子随便做什么事情,要尊重他人,尊老爱幼。这些基本的道德习惯也应该由父母来控制,自由也有一定的范围。

作为祖国花朵的守护者,父母应该用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不要让他们长时间浸泡在兴趣班和课后练习中,给他们拥抱自由、释放天性的机会。卢梭先生曾在书中写道:“爱孩子,帮助他们玩游戏,让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怀念那个浪漫天真的童年,遵循自然成长的规律,给予适当的引导,必然会走向阳光,茁壮成长。

凌晨,我妈来倾诉:一个凌晨开始写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的心,一切都是我和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