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波动大怎么办?孩子可以学习哪些管理情绪的技巧?
1.帮助儿童识别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我们总能指出孩子的情绪:兴奋、失望、骄傲、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
现在很多父母都可以刻意去爱自己的孩子。其实* * *爱有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实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受。
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孩子生气的时候,会对这种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反感,根本不会听。我们可以先让他冷静下来,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回来跟他谈刚才的感受。
孩子越能识别情绪,就越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处理情绪的开始。如果他能表达,他就能交流,找到方法。
有时候,只要表达出来,心情就会迎刃而解。
2.和孩子一起品味美好的事物。
在谈积极情绪时,要刻意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自己增添积极的元素。具体应该怎么做?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有很好的品味。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各种值得品味的细节。很容易忽略生活中的小事。当我们把它们展示给孩子们时,我们是在延长这些时刻,扩展这些细节。
每天放学后,我们经常看日落的颜色。有时候是粉色,她说是草莓;有时候是金黄色的,所以她说是橙色的。这两天刚下过雪。当我和女儿回来的时候,道路又冰又滑,我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旅程。她很乐观,说灌木丛上覆盖着棉花糖。
我们再次感受到脚下的碎冰。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生活在其中。她发现薄冰下有气泡,于是她踩上去,气泡动了。
我再次拥抱了她,摸了摸挂在树上的冰...希望她不要理会辛苦的路,把这些小事记在心里。
品味美的另一种方式是储存记忆,延长美丽。也就是说,拍照,录像,记日记,存档,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提高味觉的质量,需要培养孩子一心一意做事的习惯。现在生活节奏快,孩子可以学会和大人一起把几件事结合起来,看似提高了效率,其实已经养成了分神的习惯。专心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更多。
品尝美味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分享。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孩子之所以有时候不愿意分享,是因为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和不可预知。这些成年人必须明白。
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主动分享。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互相分享食物。在家里,她可以在吃水果前给大人绕一圈,也会主动给他们看好的东西,虽然有时候很矜持——给你看一秒就拿回去,或者就看着不碰。
分享好的东西,加倍的美好,我觉得这是人性中存在的。
孟子教育齐宣王:“一个人快乐,还是和别人一起快乐?”齐宣王承认,最好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而且人越多越好。
3.永远肯定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品格。
上面列举了几个积极的性格和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没有列出来,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们通常较少关注孩子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各种不足,更多的应该关注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我们将及时予以确认。过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会更多的往这些方向发展。
现在的父母太注重自己的能力了。我们可以这样想。很难说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能力,但是好的性格和品格在哪里都有用。
能力可能会被埋没和抛弃,但性格和品格永远不会。
4.对成长意识的认可和强调
我发明了这个词:成长感。我们成年人发现自己长大了,会觉得很幸福。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重要。
每当孩子有进步,我们就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还记得去年或者上个月你是什么样子吗?现在你可以做了!
进步、提高、成长最能体现孩子本身的价值。随时抓住机会,找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你今天比昨天更好!
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从事事物的机会。
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心理学家发现,爱好成熟的人对新事物更感兴趣,学习能力也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是由内在动机推动的,所以他们有更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想,爱好的作用,除了解惑,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精神上的朋友,让人开心的时候和它分享,难过的时候和它倾诉。另外,也可能给人提供一种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举个例子,你是一个老师,但是当你走出教室的时候,你可能会告诉别人你是一个面包师。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爱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全身心地投入做事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是很可贵的。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欣快感”,据说这是快乐的重要来源。
当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你是如此专注,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自己的存在。庄子几次描述这种情况。按照他的说法,这个时候你和道是相通的,所以会有诡异的展现。
这种欣快感的秘密在于你的技能和挑战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换句话说,你做的事情和你的水平一样难。当然,这最好是你喜欢做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即使是中性的东西,比如作业,如果能力和难度相当的话,也会享受过程。
所以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应该选择让孩子做什么。我们总想出于爱给孩子更多的享受。但如果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饭,他也有乐趣,但这些乐趣都是表面的、短暂的。他更致力于稍微有挑战性的事情。如果难度太大,他又会失去兴趣。
其实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经常可以体会到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女儿在玩的时候,如果我问她吃苹果什么的,她一般根本不听。所以,孩子玩的投入,玩的自由,是很难能可贵的。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少打扰他们。
孩子大了,往往会掺杂很多功利,压力大了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现在很多兴趣班都把兴趣变成了索然无味。我们的父母应该更多地思考他们在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