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是数学的启蒙吗?如何帮助孩子爱上真正的数学?

有专家做过一个统计,大约有40%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提到数学就充满厌恶和恐惧;但也有人一辈子痴迷数学,认为数学是美的代言,是科学之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情况?其实数学的魅力毋庸置疑,深不可测。不喜欢数学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数学。

他们对数学的记忆停留在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定理上,所以对数学有很深的误解。

有家长曾经有过这样的吐槽。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成绩都很好,几乎每次都能拿满分。但是为什么到了高年级就突然觉得吃力甚至一落千丈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低年级,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记忆层面,只记住简单的算术和公式,而实际上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数学思维,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

数学启蒙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摆脱单纯的记忆能力,转而具备逻辑思维、推理和想象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真正爱上数学。

1.你眼中的数学启蒙是什么样子的?

家长对数学启蒙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可能都不正确。请避免以下情况:

1.懂算术就是懂数学。

85后阿梅,一个普通的宝妈,从女儿1岁开始就买了很多计数玩具和绘本,很早就开始培养女儿的算术能力。女儿2岁的时候,已经可以从1数到100了。家里人都一致认为这孩子很聪明,将来会学好数学。

但我没想到的是,女儿上小学后,数学成绩并不是很突出,甚至不算一般。

阿梅的误区在于,以为孩子会数加减乘除,就能学数学,其实不然。

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在5岁之前很难建立抽象思维,只能依靠形象思维。

所以,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会算术绝不等于会数学,数学启蒙也不是简单的就够了。

2.数学思维空洞,不如学点实用技能。

一个时尚的90后辣妈,从小就很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只要孩子表现出热情或者对某样东西提出要求,她都会尽力满足。孩子们不上小学就参加许多兴趣班,如艺术、钢琴、音乐和戏剧。

有个朋友问她数学思维的训练,她没注意。她觉得概念大而空,不如具体技能实用。

几年后证明,她的孩子虽然能歌善舞,但逻辑思维非常欠缺。

3.数学是静态学习。

相对于算术和计算,数学启蒙其实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更多的接触和体验,也就是更多的玩耍和尝试玩花样。

但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桌前,沉浸在书本里,在问题的海洋里游泳,以为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启蒙,却不知道即使孩子回答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也可能只是生硬的重复,思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拓展和发展。

孩子擅长科学就专攻科学。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孩子在文理方面的天赋,一旦确定,就会一方面重点培养。

这就导致了很多被父母定义为擅长“科学”的孩子。做题的时候连题都难懂,自然答不上来。这种从小的偏科教育是不可取的。

误解是人为的,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家长一定要避免误解,才能更好地启蒙孩子的数学。我们先重新认识一下数学:

其次,让我们重新认识数学的魅力:

1.生活离不开数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教育学的四大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论他们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需要用到数学。

不要说现在的手机计算器有多实用方便。不是真正的数学能力,是低级的实践能力。孩子需要的是真正能刻在脑子里,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

2.数学启蒙的黄金期并不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十几年的调查发现,儿童的数学敏感期只有2-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更擅长模仿,记忆力超强。

哈佛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也指出,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在儿童6岁之前。

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期,以后可能十倍百倍的努力都很难再达到巅峰。

3.数学启蒙有利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要注重思维训练,却不知道数学启蒙才是最好的方式。

数学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具备的。数学启蒙做得不好,灌输其他技能只会取得表面的成功,内在思维的锻炼其实是空缺的。

3.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并不难。

1.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数字形象化。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数字本身,应该更加形象化。

比如,和孩子一起购物时,可以故意让孩子比较价格,或者计算差价;比如出去玩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数步。这些生活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

2.?打破思维惯性

不仅是成年人,儿童也往往对数字有惰性。比如你总是用同一个物体做例子,很容易让孩子停留在这个物体上,一旦你改变了物体,你就反应不过来了。所以,家长需要经常改编举例说明的对象,让孩子的数字概念得到延伸。

3.千万不要强迫孩子。

许多没有耐心的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如果别的孩子能数到100,他们的孩子如果只能数到50就会变得很焦虑。

其实每个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期是不一样的。只要孩子在进步,就不用太担心。学会静下心来等待孩子的成长,以免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