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上学期“家长的小帮手”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经常要备课,这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幼师班《家长的小帮手》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要做自己的事,培养孩子最初的责任感。

2.让孩子学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孩子关心和热爱自己美好的感情。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愿意清晰明确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安排现场表演《小华在家》。

2、儿童操作资料、教学挂图“我是家长的小帮手。”

活动流程:

1,引导孩子回忆父母的工作和家务,激发孩子为父母做事的欲望...

(1)启发孩子说说父母是如何努力的,想想自己应该如何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

(2)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小华在家》启发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小花是怎么关心父母的?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3)开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说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帮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2、鼓励幼儿说自己可以帮忙做家务。

(1)引导孩子回忆自己做过的事情,比如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手帕和袜子、叠衣服、取牛奶、倒垃圾。

(2)让孩子给同龄人讲一件他们帮助父母做过的事,让孩子互相学习。

(3)让孩子帮父母做事。

让孩子回家后问问父母要做什么才能成为他们的小帮手,然后认真帮他们做点事,回园后向老师和孩子汇报。

(4)让孩子欣赏儿歌《小帮手》。

活动反映: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生活。在他们眼里,父母的爱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习惯了拿,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却很少表达父母。基于培养孩子情感成长的出发点,我在大班主题活动中特别设计了“我是父母的小帮手”。

这次活动是感恩教育的好机会。将孩子平时不会注意到的小细节融入到生活体验中,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产生爱父母的真实感受。

活动中,我问孩子们:妈妈每天在家做什么?爸爸每天都做什么?孩子们给我的回答几乎一样:爸爸上班,妈妈做饭,有的说妈妈什么都不做,只是接送我。孩子特殊的视角和生活认知,让他们对父母平日里的辛苦和付出视而不见,无法感同身受。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家里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会关心家人和他人。为了让孩子多动脑筋,多想想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我试着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这不仅让他们变得有趣,还能集中注意力,解决孩子思维的固定模式。当我把爸爸忙工作,妈妈干活,孩子帮爸爸干活的照片放出来的时候,孩子们突然意识到,远处传来一个惊讶的声音:我们上幼儿园,爸爸妈妈都这么忙吗?做那么多事?通过这个环节,孩子加深了对父母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还找了一本书分享阅读,书名是《救命》。结合对绘本的欣赏,孩子们也学会了给父母送礼物,那就是我会帮父母或者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这是给我父母最好的礼物。每个孩子回家后都没有忘记把这份礼物送给父母。

看到孩子们懂事的行为,爸爸妈妈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