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漂的人一般都选择住在郊区?
夏天,朋友第一次来我家,一踏进小区,就惊叹不已。没想到北京还有这么安静的地方,像世外桃源一样。
是的,这个公寓位于别墅区。我交5块钱一平米的物业费,享受相邻别墅业主的待遇。
夏天,小区内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流水潺潺,池里定期换鱼。即使掉了几片叶子,也会有人巡逻打扫。有一次老公在厨房摆弄东西,烟感报警器响了,物业马上上门问需不需要帮忙。
小区里很少看到老人遛孩子,但经常看到穿运动服的年轻人牵着狗出去跑步。也许住在这里的都是些既是猫又是狗的中产阶级?简而言之,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冰冷和疏离感。
这就是我想要的。
当我第一次搬进来的时候,我很自豪。想想看,我不用上班,那么唯一的地铁线,最近的一站离我家三四公里,可以自动忽略。
我也没有孩子,所以方圆方圆10公里内没有一个像样的幼儿教育班,附近也没有好的幼儿园和小学,这也是出于我的考虑。
给我一根网线,我可以永远呆在家里。我可以一键在线赚钱和花钱。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我整个夏天都躺在床上装死。
早上出去散步,白天看书写字,晚上在沙发上玩,抱着一袋垃圾食品,笑哈哈哈。你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人类为什么要被自己繁华复杂的欲望弄得痛苦不堪?
但是这种简单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秋天刚来的时候,我发现整个人都在谷底。
02
在城里上班的朋友都在讨论开了哪些时尚的餐厅,谁刚去过摩洛哥,或者某小众设计师品牌有新品...哪怕是在朋友圈里拍一张和闺蜜喝咖啡的照片,都会让我嫉妒起来。
我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
在乡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像把自己放在高塔上。每次进城,我都要从我的塔上下来,回到人间。做心理建设需要很长时间。
是的,和城市里的朋友约个时间可能就像出门去便利店一样简单。我得提前两个小时出门,以免堵车,还是选择坐地铁。还没到约会地点,妆已经花了,脚也麻了,好心情全没了。
所以,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有的已经交往半年了,但我还是流连忘返,不肯敲定具体时间。难怪最近半年很多朋友都懒得理我。
我有强烈的虚荣心。和教授A、投资人B、作家C吃完饭,半小时后在群里报了平安,到家了。我在京藏高速上赶时间。我该怎么办?我家还有20公里远。所以经常在下高速之前,我在群里跟着保平,我到了。
每次撒谎都心疼,想抱紧自己。
03
别跟我说什么富人都住在郊区之类的废话。有钱人从城市搬到郊区,对几千万的独栋别墅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大部分只是周末来度假。我们穷人从郊区搬到城市,这是我们一生坚定不移的目标。
而且我悲哀的发现,除非我老公有一天发了财,否则我这辈子可能都买不起城里的房子。
前几天有人特别惊讶的问我,既然你都成了微信官方账号了,三环的房子买不起吗?我开玩笑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时尚又有异国情调的小公主。如果我有钱在城里买房子,我还住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大郊区。
哦,我错了。郊区有鸟和青蛙。夏天,我每天听着蛙声入睡,仿佛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于是我只好安慰自己:郊区物价便宜,蔬菜新鲜,人少。
是的,步行距离内只有两家便利店,没什么可选择的。从货架上拿起最后两瓶酸奶,仔细翻找生产日期,回头看看几个干柚子,心情也是复杂的。
蔬菜很新鲜,因为附近的农民都开了一个旧的大市场,每周四、六都会带着自家的蔬菜和萝卜到集上来卖。当初我跟老公发誓,我们要过绿色健康的生活,每天自己做饭。
于是,两人结伴赶了几集,买肉买鱼和5块钱3捆的生菜油菜菊花。他们高兴极了,体会到了菜市场的自由。直到有一天,我穿着新的白色鞋子去市场,踩到了一坨屎...
烹饪的雄心就这样被浇灭了。
04
写稿子撕心裂肺是常有的事。灵感延迟的时候,我在书房上蹿下跳,挠头摔鼠标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老公过来问我中午吃什么。我会有好脸色吗?
郁闷是因为如果点外卖,就能深切体会到住在郊区的孤独。网上名人餐厅不会开到我大郊区。饿了就只能选择沙县小吃,过桥米线,黄焖鸡,米饭,红娘子饺子。
吃什么?随便啦。
老公战战兢兢的问,要不要我带你去咖啡馆写?说不定灵感就来了。
他开车十公里带我去昌平区中心。还是连个星巴克都没有,好吧,那就去costa,我不选。把车停在地下室,高高兴兴地按电梯上楼后,costa还挺安静的,可是连个电源插线板也没有。
我抱着电脑包,像个小媳妇一样委屈。
老公心血来潮说,那你去图书馆看看吧。也许它有不同的味道。还有很多书要读。
好了,我们又去昌平图书馆在自助机上办理了一张借书证。他成功支付了100,拿到了卡,但是我没办法办理。我去人工服务台问了一下。原来我在海淀图书馆办了卡,刷那张卡就行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去过海淀图书馆?我绞尽脑汁寻找了近十年的下落。没有,我连海淀图书馆在哪都不知道。服务台的阿姨耸耸肩,那你为什么不去问海淀图书馆?
查百度地图,30公里。你做梦去吧。
呼吸着郊外清新的雾霾,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家叫做“米兰西店”的土味咖啡馆。不写了,今天又要开天窗了。
05
直男似乎一直情绪稳定,兴致勃勃地问我,这是你读研究生时常来的咖啡馆吗?
有一种瞬间被打回原形的感觉。2003年来北京读大学,一直在昌平转悠。到现在,15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逃出大郊区的魔掌。
郊区令人沮丧。
在昌平的大街上,你根本看不到CBD的精英女孩穿着香奈儿西装,也很难遇到西装革履喷着高级香水的商务男士。连穿着格子衫的西二旗码农都不会出现在这里。
只有满是灰尘的街道,迷茫的大学生,北京口音的本地大妈。没人在乎你是90 kg还是120 kg,也没人在乎你是背古驰还是教练。
没有比较,没有刺激,就没有欲望。
但是这个冬天来了,我好像被激活了,我突然醒悟:难道我要做一辈子郊区人吗?
不要!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我,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