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好教练。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
小D现在2岁多,情况越来越稳定。虽然在她不到3岁的时候,一切都还是未知,但我们总能看到她的进步。从一开始各方面耽误她,到现在慢慢赶上。我们还在非常紧锣密鼓地恢复,丝毫不敢放松。
两年多来,每次去NICU随访,NICU主任都会夸我和我老公,说他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太多像小D这样的孩子,都在美国,也都具备这些康复条件,但是对于孩子的康复,家庭投入的程度真的不一样。他说,好的父母应该是教练,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力。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说实话,我们和小D的故事还在“进行中”,不敢吹嘘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想分享一下这两年的一些经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不要限制自己,孩子。
小D 4个月大的时候我带她去上早教班。那时候的小D,任何同龄人的活动都跟不上。一直盯着看,有时候声音大一点会让她觉得害怕,会哭。早教老师了解了小D的出生历史,对她异常“宽松”。大家7个月左右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一起收拾玩具,但只原谅小d。
下课后,我找到老师,告诉她,虽然小D现在真的做不了,但我也不想剥夺她尝试的机会。如果可以,请不要跳过她。每次你给她尝试的机会,她愿不愿意都是她自己的事。老师明显很惊讶,还特意跟我说小D没事(可能她最后没说的部分是,根据病史,不表现出智障就好了)。
后来我继续每次都带小D去早教班。有时候她只是看着,我就跟她解释,告诉她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她注意别人的表情。她很开心,他很伤心,哭了。慢慢地,她似乎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又一次,她在打包玩具,她有尝试的意愿。我带着她去把玩具扔进桶里。虽然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速度很慢,她似乎半途而废,但她做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分类”或贴标签。大家会因为小D早产脑出血而认为“她不行”。对于足月健康的孩子,我们其实也会这么做,“我的积木造得好”;我家坐不住,不爱看绘本。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为孩子关上或打开了一扇门。因为积木造得好,我一直在夸,所以一直在给孩子买各种积木。孩子的积木自然越来越好。因为不爱看绘本,所以时不时的唠叨孩子,然后试了几次,父母都放弃了,所以孩子真的不爱看绘本。
其实孩子前三年很多方面,甚至上小学之前,都是不确定的。他们最初的“不喜欢”可能只是性格慢热,也可能只是今天身材走样,后来真的不喜欢了。可能是我们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态度,可能是负面的评价,可能是失望的表达,也可能是我们比孩子更早的放弃了。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给孩子设限,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无限可能。
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还是早教班,然后小D也能逐渐融入,但是很明显,她的反应速度比其他孩子慢很多,很多唱歌游戏都跟不上。几次之后,我发现她刚刚开始亮起来的眼睛又黯淡下来,对上早教班的兴趣也不再那么高了。
后来我每次都会提前给早教老师打电话询问下一节早教课的内容,然后提前选择一个方面给小D小灶。比如我了解到,下一次唱歌,我会唱《公车上的轮子》。那一周我会时不时和小D一起唱那首歌,也会请康复老师和小D一起唱,让唱歌成为我们那一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去上早教课,至少小D的那首歌可以跟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完整的跟着学,有时候动作还比其他孩子好。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露出特别骄傲的神情。
孩子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必须体验的是“自己做”的感觉,这是最直接的激励,能激励她突破自我,做更多的事。也许有些孩子天赋异禀,从出生开始就自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但也有像小d这样的“蜗牛”,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不露痕迹的帮忙了。“笨鸟先飞。”
但是帮助不是替代品。我见过很多家长。孩子想尝试爬滑梯,家长直接抱起来说,你不行;孩子想自己穿袜子,家长直接帮他穿上。这样“成功”的孩子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反之,他们只会觉得“无能”。也许他们现在乐于接受,但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不愿意挑战自己。遇到困难就说:“妈妈,帮帮我,我不会的。”
直到现在,我还会帮小D练习复习很多东西,但我一直记得,站在“舞台”的那一刻,主角一定是她,我一定要退出。如果她做到了,我会和她一起庆祝;如果她没有,我会和她一起庆祝,并告诉她我们下次会再试一次。(小D最早学会的手势之一就是击掌。给我击掌。).
不断扩大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每个人在里面都会觉得最舒服,因为舒适区里的一切都是我们最擅长和熟悉的,尤其是对孩子。每次小D都经历过成功的滋味,当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三次以上的时候,我心里就知道,她已经进入了舒适区,我需要帮她扩大这个圈子。
早教课能跟上唱歌环节,那我就鼓励她继续跟上游戏环节;学会亲手喂自己后,我鼓励她一半时间用勺子,一半时间用手抓,然后逐渐过渡到全用勺子;我一学会独立走路,就让她帮我推洗衣篮,一起洗衣服。这些小挑战都是基于她目前“跳着去拿”的能力。它们具有挑战性,但不会直接吓跑她。
每次开始的时候,她都会表现出毫无兴趣和不甘,而她过去经历的成功的喜悦是很重要的。每次我都会蹲下来对她说:“真的很难,但是你还记得上次你自己从滑梯上滑下来,完全一个人,你做到了吗?”现在你也可以做了。“我会用这样的话提醒她过去的经历,然后鼓励她去尝试。小D学会用英语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能行!我能做到!)
说实话,对于D代的孩子来说,我们真的太“宝贝”了。很多时候,我们比孩子更害怕他们的困难,无法掩饰他们的参与。现在小D每次遇到困难,我都觉得是她成长的机会。我想做的不是帮她解除困难,而是评估她的能力能否完全解决困难。如果没有,我该如何拆解难点或者帮助她掌握这项技能?我们希望孩子体验成功,但更应该让他们用这样的成功体验来挑战自己,而不是躺在过去的成功里。
这三点是我们这两年育儿的主旋律。我们做了最坏的准备,但每次都在尽最大努力。实际上,我很喜欢NICU导演的比喻。好父母应该是好教练。
一个好的教练明白,所有的成绩通常都是努力和锻炼,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是反复练习;
好教练知进退,你能退出我就退出鼓掌;我在你不行的时候陪着你,鼓励你,但最后你总会完成游戏;
好的教练不会只关注输赢。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球员是否每次都更好,是否愿意挑战自己的极限,是否享受挑战。
愿我们都成为孩子的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