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十大故事精选

#能力培养#引言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开发潜能,完善性格,增强记忆力,树立自信、博爱、积极的人生和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从倾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下是十个国学故事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国学故事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个叫陈蕃的人。他知识渊博,雄心勃勃。他年轻时努力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秦雪来看他。看到他一个人住的院子杂草丛生,到处都是东西,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打扫屋子招待客人呢?”陈蕃回答说:“君子当其人,横扫天下,安身立命!”秦雪马上问:“不扫一屋,怎么扫天下?”陈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关注身边的小事,并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大臣。

智慧、小话、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弟子规》说:“室明,壁净,数案净,笔砚正。“意思是:书房要整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不能凌乱,一切井然有序,才能静下心来学习。

2.国学故事选

春秋战国时期,庚戌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是,他总是被墨子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耕田柱。庚戌觉得自己真的很委屈,因为在很多同学中,大家都公认庚戌是一个很漂亮的人,但是却经常被墨子指责,让他很没面子,很难受。

有一天,庚戌愤慨地问墨子:“老师,这么多学生中,我有那么坏,经常被你老人家骂吗?”

墨子听了这话,并不生气:“假设我现在要去太行山。依你看,我该用好马拉车还是用老牛拖?”

耕田柱答道:“再笨的人也知道用好马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庚主答道:“道理很简单,因为好马足以担重任,值得赶跑。”

墨子说:“你的回答一点也没有错。之所以经常骂你,只是因为你能肩负重任,值得你一次又一次的教导和指正。”

小智慧的话:有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你一生能遇到几个老师?如果真的遇到了,请记得珍惜,不要因为老师的责备而选择怨恨。因为,也许老师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成就自己。用感恩的心看待这一切,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3.国学故事选

苏武牧羊人

匈奴自从被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后,沉寂了很久。他们口头上说要和汉朝讲和,实际上还是想随时入侵中原。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即将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讲和,还释放了汉朝所有使节。为了回报匈奴的善意,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带着副手张胜和随从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把被扣留的使者送了回去,还送了一份礼物。苏武正在等单于写信让他回去。没想到这个时候匈奴上层分裂,苏武一行也受到牵连。匈奴单于扣留苏武,要他背叛汉朝。苏武不想,单于答应高官厚禄。又一次被苏武拒绝,可汗越来越尊重苏武的正直,不想杀他,但又不想让他回去,于是派他去北海放羊。

苏武到了北海,四周无人,陪伴他的是代表朝廷的连节。时间长了,关节上的耳朵也掉出来了。直到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去世,匈奴内乱,分为三国。辛可汗再无力量对抗汉朝,派使者来求和。

当时,汉武帝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汉武帝赵迪继位。赵涵皇帝派使者到匈奴,让单于回到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信使信以为真,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又去匈奴,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贿赂匈奴人,私下见了汉使,把苏武在北海放羊的事告诉了汉使。使者见了山雨,严厉斥责他说:“匈奴人既然打算与汉朝讲和,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的皇帝在御花园里打死了一只大雁。鹅的脚上绑着一条丝绸,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能说他死了呢?”

可汗听了大吃一惊。他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诚感动了鸟儿,连大雁都替他传话。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真的还活着。我们还是把他放回去吧。”

苏武去大使馆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都变白了。他回到长安的那天,人们出来迎接他。人们看到须发皆白的苏武手里拿着一个顺滑的结,没有人不为所动。他们都说他是个正直的人。

至理名言:正直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人们对这种人的印象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打磨而越来越清晰。

4.国学故事选

教师职业的尊严

明代画家唐伯虎,自幼爱好文学和绘画,曾师从当时的画家沈周学习绘画。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他的画技很棒。他的画表现了每个人的风度,在附近非常有名。唐伯虎开始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亚于老师的画,从他身上什么也学不到。于是,他借口妈妈需要照顾,让老师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请老师点评。事实上,他想炫耀他的绘画技巧。

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没有强迫唐伯虎留下来,也没有看他的画。他只是邀请他去他的房间吃晚餐和告别。这个房间只有一个窗户,外面的风景很宜人。沈周老师让唐伯虎打开窗户通风。

唐伯虎走向窗户,但是“窗户”打不开。唐伯虎问:“窗户锁了吗?”沈周笑道:“哈哈,打开之前仔细看看。”

唐伯虎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一扇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画得如此生动,以至于唐伯虎把它误认为一扇窗户。

唐伯虎羞愧地对老师说:“请原谅我肤浅的骄傲。我愿意再跟你学三年。”

从此,唐伯虎一改目空一切的态度,认真理解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小智慧之言:《礼记》中说:“凡学之,严师难。师者严而后尊道,道尊而后民知尊学。”只有尊重老师,学生才会认真听老师教的东西,然后他们才能尊重地对待学习和知识,最终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5.国学故事选

编织和抄写书籍

西汉的鲁文书少年时非常爱读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只好靠放羊为生。一天,他把羊赶到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簇簇又宽又长的香蒲草。他灵机一动,带了一大捆蒲草回家。晾干展平后,他把它剪成竹简一样的长度,编织在一起。然后他从别人那里借书,抄在这些香蒲上,做成册册的书。从那以后,他每次去放羊,都带着这种书,边放羊边读,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鲁文书自学成才,因为精通汉史,熟悉法律,后来又当了狱卒,最后成了有名的法律专家。

感受: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勤奋学习,终于有所成就。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要想追求知识和美德,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努力,努力工作。

6.国学故事选

陆记怀居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机的人,对父母非常孝顺。

六岁时,有一次去袁术家做客,袁术命人拿出橘子招待他。但他没有吃,而是静静地躲在他的怀里。

随后,他向袁术鞠躬告辞。他磕头的时候,三个橘子从怀里滚了出来。

袁术哈哈大笑,道:“你还没吃饱。要不要收下?”

他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橘子。我不忍心吃它。我想给我妈妈看看。”

袁术大为惊讶,认为一个6岁的孩子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鲁郎有这样的品德,将来一定会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陆机长大后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点评:陆机六岁就懂得照顾家人,绝非偶然,真的是因为良好的家教。除了父母以身作则,他还学习古典文学和历史。无数古圣先贤的用心和美德,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了根。孩子,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做孝顺的孩子。

7.国学故事选

汉朝时,匡衡十几岁时非常好学。由于家里穷,他不得不在白天做很多工作来挣钱。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看书。然而,他买不起蜡烛,所以天黑时他不能看书。匡衡喜欢这种虚度的时光,他的内心非常痛苦。他邻居家很有钱。晚上,在几个房间里点燃蜡烛使它们明亮。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他的邻居说:“我想在晚上学习,但是我买不起蜡烛。我能借你一寸地吗?”邻居向来看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于是恶毒讽刺地说:“你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看什么书?”匡衡听后非常生气,但他决定好好读这本书。

当匡衡回家时,他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的烛光通过这个洞射进来。借着这微弱的光线,他如饥似渴地开始看书,渐渐地把家里的书都看完了。

读完这些书后,匡衡深感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继续读更多书的愿望更加迫切。附近有一个大家庭,有很多书。一天,匡衡卷起铺盖,出现在一所大房子前。他对主人说:“请收留我吧,我会在家里为你无偿工作。就让我把你家的书都看完。”主人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答应了他借书的请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成为汉元皇帝的宰相,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8.国学故事选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才华横溢,记忆力惊人。读完一篇文章,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天,他醉醺醺地写了一副对联,吩咐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着:“读尽天下书,知尽人间人品。”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里看书,忽然听到一个仆人通报说有人在门外求见。当他出来时,他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的读过世界上所有的书,知道所有的人类文字吗?”

苏东坡听了,很不高兴,得意地说:“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递过来之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帮我看一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的大话太丢人了,伸手就去撕门上的对联。

老太太赶紧上前制止:“慢点!我可以修改这副对联。”于是在每一句前面加了两个字,改为:“愤而读尽天下书,立志识尽天下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

至理名言:我们暂时拥有了一个人,但普通人的想法并不总是可信的,所以我们必须没日没夜的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绝不能自满,满足于少。

9.国学故事选

司马光打坦克

有一次,司马光在后院和朋友玩捉迷藏。

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箱。一个小孩爬到坦克边上玩,不小心掉进了坦克里。水缸很深,孩子快要死了。

当其他孩子看到不对劲时,他们害怕地哭着喊着跑到外面向大人求助。

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朝水箱砸去。“砰!”水箱坏了,水箱里的水出来了,被淹没在水里的孩子得救了。

小司马光遇事淡定,从小就像个大人。

故事点评: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沉着冷静,同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勇敢的救人精神。

10.国学故事选

一本书读一百遍,你就会明白它的意思(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董郁的人。他从小生活贫困,整天为生计奔波。

但是,只要他有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学习,所以他很博学。他哥哥嘲笑他,但他不在乎。

过了很久,他写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问他读书有什么诀窍。

他说:“一本书读一百遍,就会明白它的意思(xiàn)。”

人们钦佩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都来求教,问他学习怎么样。

董郁告诉他们:“冬天生活的人都是在闲暇的时候;:夜,白昼之后;雨天的人,在闲暇的时候。学习要利用三个空余时间,即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晚上是一天,雨天是工作日。

人们一听,恍然大悟。本来就应该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现在总有人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