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父母管教很严。

在杨澜采访韩寒的时候,杨澜很热衷于问韩寒和父母的关系。韩寒马上承认自己现在租房住在外面。一周回家一两次。因为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好,主要是见的少。看多了估计要吵架什么的。这是2006年底的情况。其实韩寒早就不跟父母住了,2000年辍学不久。

韩寒为什么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要知道,当时他才17岁。对于那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完全自理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韩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来的,而且恐怕一生都不会完全消失的强烈叛逆性格,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今天,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认为韩寒能成为今天的韩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强势人格,但从普通青少年人格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显然我们不能轻易对韩寒父母的教养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儿子韩寒》反映的情况来看,韩寒辍学后一度离家独居的主要原因是韩寒和父母不能及时“适应新生活”。[1]但这种说法也反映出韩寒不认可父母的严格管教。韩寒的父母从小对韩寒的道德人格要求很高。比如韩寒3岁的时候,有一次未经允许去邻居家草莓地里吃了点草莓,被罚了很久。[2]“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问题,韩寒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那时候韩家经常上演这样的戏码:“他考砸了就在前面逃,韩任在后面追,左邻右舍在后面拉。”[3]韩寒的散文《来自海边》和韩复的《儿子韩寒》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他高一时的第二次。和语文老师吵架后,韩寒回家被父母训斥,以至于离家出走,睡在石化海边。在周立波的脱口秀节目中,韩寒承认他小时候父母经常打他:“爸爸打他,但是妈妈也打他。.....其实父母还是很疼我的。起初,他们打我的头...后来他们觉得自己可能很蠢,就扭屁股了。”[4]

虽然“一棍子打死一个孝子”这句老话再次得到了韩寒的验证,但客观来说,韩寒的父母当时对韩寒的棍子教育缺乏策略,韩寒或多或少的叛逆性格与父母在他青春期管教方式不当有关。研究者认为:“希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此而对孩子采取激烈的压力,无疑是有害的。不仅使孩子长期生活在恐怖压抑的氛围中,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还会让孩子的性格畸形发展,让他们要么成为高压下的诺诺式的低能儿,要么像父母一样残忍叛逆。[5]

韩寒很少在各种场合提到自己的父母,这显然不是避免伤害父母所能解释的。韩寒小说中人物的父母很少见到,这完全不能用情节没有必要来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际关系在作者的生活经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作者不同程度地不自觉地移植到小说中。这是不可避免的。曹雪芹家的的《红楼梦》中的贾家,《家·春秋》中的巴金家的李家、高家,劳伦斯与母亲的关系,《儿子与情人》中人物的母子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对应移植。韩寒小说中父母形象的罕见,既反映了他从小离家独立生活的背景,也反映了他自身对父母关系的回避。赞美父母长辈不符合他自己的经历和心理,讽刺或指责会伤害父母。为了避免对号入座,韩寒在三重门后很少写父母,甚至在《长安鸾》中塑造了无父无母而自由无根的解脱形象。

但在继续分析相关问题之前,需要明确三个前提:第一,韩寒不应该为父母与少年的不和谐负责。那时候的韩寒还是一个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完全负责的孩子。甚至当他获得了相当的个人独立性时,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都是过去经验的产物,他仍然无法对某些行为负责。第二,指责韩寒的父母对韩寒的教育失职也是没有同情心的。任何个人悲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社会悲剧。就算韩寒的父母教养不当,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也生活在社会和传统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这里试图还原真实历史的目的只是为了增进大家对韩寒的了解。第三,虽然韩寒的父母在青春期对韩寒的教养有问题,但不代表他们不爱韩寒,爱变成伤害的事情太多了;韩寒对父母的叛逆和不满,甚至《三重门》对父母的讽刺和嘲讽,并不代表韩寒不孝、不敬、不可理解。

就韩寒的父亲韩仁俊而言,他对韩寒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前面我们提到了韩寒少年时家庭的困难。在现有的男性主要负责养家糊口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韩父亲无能的结果,从而大大削弱了父亲在家庭中的威信。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乏威信对孩子有着严重的影响。首先,孩子错误地认为反抗和叛逆永远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对权威和规则缺乏认同感;其次,当他们将这种经历运用到社会中时,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再享受父母给予的爱而遭遇挫折,从而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第三,当他走上社会后,往往要假设自己是一个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缺乏后盾和支持,也会造成不安全感等负面心理问题;最后,对男生还有一个额外的影响,就是无法从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保持男性气概。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父亲没有足够的权威,并不代表他一定是羊。和青少年相比,成年人总是相对强大的。事实上,缺乏足够威信的父亲在家庭中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来控制妻子和家庭。鲁迅的父亲因为祖父在考场作弊,被剥夺了做官的权利。他一生没有功名,郁郁寡欢,时不时在家暴虐至极,对少年鲁迅极为严厉。自然,缺乏实际权力的父亲的暴政,随着儿子的逐渐成长,只能造成父子关系的恶化,尤其是身边时不时有一个比较强势的母亲参与三国演义的时候。

与韩寒父亲的缺乏威望相比,韩寒的母亲周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女人。比如韩寒的妈妈特别喜欢干净,而处于青春期的韩寒的孩子对这个很随便,所以母子俩经常会有些矛盾。【6】韩寒曾说自己内心是个爱整洁的人,这大概是母亲的影响吧。韩寒高二离家出走,睡在石化海边,主要是因为被妈妈骂。[7]林雨翔在三重门里处处都有韩寒的影子。以此类推,林雨翔的妈妈应该也有韩寒妈妈的影子。这一点,韩寒自己也承认了。[8]《三重门》中对林母亲的幽默描写,多少可以为我们理解韩寒的母亲提供一个参考:

林妈妈之前读的是大专文科,应该前途无量。她不小心犯了才女最常见的错误,嫁给了一个比她更有才华的男人。家庭就像一座山,两边都要努力攀登,只有一个人能站在山顶。更重要的是说,家如山,一山难容二虎。一旦两只老虎面对面,就必须激烈的战斗来分割它们。通常情况下,男性会用拳头等非学术的东西来解决纠纷。所以,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总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福临和林牧曾经闹过矛盾,想要离婚。感谢宋武的诞生。项既可爱又聪明。他们把对彼此的仇恨转化为对孩子的爱。此外,林的兴趣也发生了变化。在完成了一个女人最崇高的使命后,上帝赏赐了她打麻将的天赋。她每天晚出晚归打麻将。没事儿,夫妻吵架少多了。[9]

另外,林雨翔花钱通过关系进了南三三中,也是靠她妈妈的人际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说法,“如果父亲脾气非常暴躁,想要控制家庭的其他成员,男孩们就会对男人应该拥有的风格产生错误的看法。.....如果母亲更有权威,整天唠叨家里的其他人,这种情况就会逆转。.....男生总是处于守势,害怕被批评,想方设法找机会表现自己的顺从和拘谨。”【10】这个讨论其实为我们理解韩寒的双重人格提供了线索。韩寒青春期家庭成长环境的双重特殊性,父亲缺乏威信但毕竟是一家之主,母亲尽管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却是一个弱女子。

据学者考证,鲁迅、汪曾祺、余华的父亲,年轻时都很有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施展抱负。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把精力放在培养儿子上,希望儿子能代替自己解梦,以至于对孩子无一例外地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11】韩寒的父亲早年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却因为种种原因与它失之交臂。80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意味着龙族,身价百倍!不难想象,与成功如此接近的韩·任军先生会希望他的儿子也能梦想有一所大学!要了解韩对韩寒的严格的早期教育,可以参考《三重门》中对小香的早期教育。

韩寒的父亲为了韩寒的成功,在小学对他的学习监督非常严格。这种情况在韩寒初中后开始改变。一方面,韩寒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失控。另一方面,可能与韩父亲的教育经历有限,无法执教韩寒有关。过严的早期教育一方面可能为天才少年的诞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孩子对教育和权威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特别是当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书在一起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至少会让他们显得更加内向。

总之,家庭中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不恰当的早期教育,搬迁经历带来的地域陌生和人际隔阂,家庭背景不好带来的焦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韩寒青春期相对缺乏安全感的人格基础。韩寒性格中既谦虚害羞又充满女人味,又狂傲凶狠又充满阳刚之气的复杂性格,就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矛盾的是,这种多面甚至矛盾的性格,也许正是天才艺术家和作家的出身。

美国作家尼克·麦克唐纳曾在他的小说《不存在的兄弟》中说,青春期不幸的家庭生活是培养作家的最佳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确实是一个天生的作家。韩寒这种时而内向若有所思,时而多愁善感,时而嬉笑怒骂,时而愤世嫉俗的复杂性格,一般不适合谋生和生活,但成为一个以写心为己任的作家,对他是非常有利的。他有许多感受要说。

★韩寒温馨提示:

做一个业余家长肯定会误人子弟,不自觉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影响很大。所以有一天,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关注对方,关注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首先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尽量不要让他们过早的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同龄的青少年中不如别人;同时,父母要维护彼此在家庭生活中的威信,不要在青少年面前吵架打架,让青少年学会尊重权威和规则,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而且尤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殴打代替教育,让孩子越来越松弛,产生叛逆不羁的性格。

[1]韩:我第一次出城,我的儿子韩寒,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69-71页。

[2]多利:《韩寒H档案》,万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3页。

[3]陈明:证人记得韩寒:他是这样走过高中的低谷和辉煌的,南方周末,2月12,17。

[4]:《一个一个韩》,东方卫视2010年2月16。

[5]李振斌,李:中国问题儿童调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pp. 141,142。

[6]韩::《我第一次出城》,《我的儿子韩寒》,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70页。

[7]韩::《从复读到辍学》,《韩寒之子》,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60页。

[8]孟:《韩寒》,华艺出版社,2001版,第62页。

[9]韩寒:《三重门》,万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5页。

[10]阿德勒:超越自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第131页。

[11]夏永伟:未完成的使命——鲁迅、汪曾祺、余华复仇小说研究,《安徽文学》(2009年下半年),第1期。

故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