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敲打东西,发出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节奏感。他们会表演歌曲,只会简单地敲击和拨弄乐器,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但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还很弱。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寻找身边的声音来训练孩子的听力,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的热爱。孩子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丁的电话铃声、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小闹钟的滴答声、小鸟的鸣叫声和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各种声音都有不同的节奏,“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引导孩子听这些声音,模仿这些声音,打这些节奏。在寻找生活中各种节奏的过程中,孩子对节奏更感兴趣。第二,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达节奏,加深孩子对节奏的感知。孩子特别喜欢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达节奏,比如拍手、拍肩、跺脚、边拍手边唱歌,让孩子在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用优美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这种表演自由灵活,老师只是引导他们。比如小班“拍手点头”,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拍手点头,孩子们自然也随着节日拍手点头;比如中班的“机器人”有节奏地移动,孩子们握手、走路、弯腰、转头,生动地展现了机器人的滑稽形象。比如大班里的“开锁”游戏,孩子们熟练地伸出一根手指做开锁动作,随着音乐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节拍,在强有力的节拍处开锁,其他孩子拍手拍腿,感受音乐的力度。同时,孩子们通过无拘无束的肢体动作来发展他们的节奏。第三,利用身边的物体打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小孩子通常喜欢用手敲东西。比如他们拿到一本儿童绘本,也要用手拍几下。当他们得到一个玩具时,他们也会敲几下发出声音来感觉它很好玩。甚至吃饭的时候,我也会拿出勺子或者筷子敲敲小碗。为了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我收集了椰奶瓶或者一些孩子喝的饮料瓶,分别装上玉米、沙子、树叶,让孩子用这些东西来弹奏不同的节奏,尤其是响亮的拍子和微弱的拍子。比如中班的《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我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拿一瓶玉米粒,一组拿一瓶树叶,让孩子们探索两瓶的不同表现,一起为这首歌演奏,知道谁的声音像大雨,谁的声音像小雨,让孩子们发现音乐中的美妙节奏。第四,利用游戏活动,让孩子充分享受节奏之美。孩子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鼓励孩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活动引起的积极情绪,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班的音乐游戏《两只小鸭子》,小朋友最后拍手咂嘴,初步体验到和同伴窃窃私语的乐趣。在中班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中,孩子们和小蝌蚪一起唱歌、游泳。当他们在游戏结束时找到青蛙妈妈时,他们像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高兴。他们会围着老师开心地叫“妈妈,妈妈”。再比如大班游戏“你捡哪个娃娃?”在游戏中,孩子们装扮成“爸爸”和“妈妈”去拿自己的洋娃娃。他们必须说出自己孩子的特点,做各种动作,唱歌表演,及时走到场地,让其他孩子知道自己要找谁。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因为音乐游戏具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孩子们可以根据有趣的游戏情节和音乐节拍开展活动,在游戏中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有节奏感。五、打击乐器的运用进行节奏创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孩子先认识各种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如三角铁、双响鼓、沙锤、铃鼓、木鱼等。他们的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浑厚,有的悠长,有的短促。在孩子敲打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探索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敲铃鼓的鼓边或鼓面,摇或摇,敲或搓小铃铛。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达音乐,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如何表达节奏。比如《在农场》,小鸡唧唧叫,小狗汪汪叫,小猪汪汪叫,等等,可以奏出不同的节奏:小鸡:××××××××× |,小狗:×××××××× |,小猪:×××××××× |,小牛:××××× |。再比如在“开火车”这个游戏里,火车在行驶的时候,是××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在操作乐器的同时,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这些美妙的节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虽然节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只有正确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让孩子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运动感觉器官来感受节奏感,在说话、唱歌、移动的过程中体验节奏感,感受节奏感的美,享受节奏感带来的愉悦心情,从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王爱红,珠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