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智慧来自行动。

文/安吉拉安心了

我也想说说孩子。因为每天在家和两个孩子打交道,有时候不得不好奇,想一想他们身上隐藏着怎样的发展规律。

有一句话:“不读皮亚杰就是不读心理学。”由此可见,皮亚杰在心理学领域的地位,他是现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有一句名言:“一切智慧来自行动。”

对于孩子,尤其是0-2岁的孩子,不断满足其活动和动作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他称之为知觉运动阶段。

这个时候,与其让他们坐着学做思考问题,背诵抽象知识,不如让他们跑、跳、爬、滚,在一个合适的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这才符合他们发展的规律。

记得大儿子13个月的时候,早教已经兴起,我带他去了几个幼儿园玩。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带他去一个幼儿园,进了一个班,里面基本都是和我大儿子同龄的孩子。

大部分还穿着纸尿裤,需要老师帮忙换。大儿子刚进去的时候,被一架电子琴吸引,在它面前呆了很久。至于老师和孩子在做什么,他也没怎么关注过。

当孩子们开始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古诗“江雪”。一群一岁多的孩子跟着老师开始读古诗。

我和大儿子一起离开了幼儿园,当时他们正在大声朗读。

我没有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但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刚刚学会走路很久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读着对他们来说暂时意义不大的古诗。好像画风有点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一件小事,但记忆犹新。

这里不涉及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哪个更重要?因为对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都很重要。

主要是感叹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当然,根据他的理论,随着孩子的发展,会先后经历其他阶段。分别是前期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8-11,12岁)、正式操作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诚然,他们在幼儿园大概几年就学会了这些古诗词,但在合适的学龄也可以几个月就学会。而原本用来开展活动的宝贵时间呢?

现在我研究皮亚杰研究的儿童发展规律,看到他说的不仅仅是具体活动中的动作,而是自我和客体之间的所有动作。

物,包括物和人。所以父母等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孩子的对象。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磕磕绊绊,与父母家庭的互动,都是内在拓展、动作发展、智慧形成的过程。

所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对象环境和对象关系是非常有益的。

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从他们对内心愿望的不断探索和实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世界是感兴趣的,当他们被理解和满足时,他们的水平就会在关键时期螺旋上升。

大儿子至今喜欢手工制作各种小工艺品和小物件。小儿子也喜欢动手,在厨房制造各种“混乱”。

记得美容店的老板娘提过,她的孩子在涂鸦的时候,即使没有笔,也可以继续用蚊香在墙上画画。

孩子在没有人支持的情况下还是那么有活力。如果他们能得到适当的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