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不仅是幼儿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为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重视儿童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一,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同伴交往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能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产生良好的积极影响。优化幼儿园的社会交往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幼儿园和班级教育环境是引导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关键,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造成孩子接触外界和小伙伴的机会较少。教师要经常开放课堂环境,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参观和邀请。定期组织儿童之间的参观和邀请,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儿童之间文化和观点的融合和讨论,进一步应用儿童的社交能力。

愉快的沟通体验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会带来更强的沟通主动性,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是有益的活动,为孩子创造快乐的交往机会,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同龄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自助餐厅”活动,让哥哥姐姐们一起聚餐。这项活动使孩子在不同的交流情境中与不同的交流对象进行交流,促进了他们能力的发展。

第二,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角色扮演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模仿成人劳动和交流的创造性活动。是儿童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承担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自我教育活动。

我们在小学、中学、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儿童通过扮演“父亲”、“母亲”、“推销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交流,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配合,引导他们友好合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流的重要性。

第三,利用幼儿园资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

幼儿园是孩子们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给孩子创造一个交流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建立起交流意识。

社会实践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一种形式。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社会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和动手操作获得生动、实用的生活体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直接有效手段。

四、多渠道引导,加强幼儿园教育

1.丰富幼儿园活动,加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幼儿园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如专题社会活动课、社会交往游戏、社会团体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练习交往语言,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教师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多样性、层次性和难度,使活动安排的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现“跳”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2.老师要适当监控孩子的行为,加强引导。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矛盾的规律和沟通策略,注重幼儿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有效引导幼儿正确与他人交往,保证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个性化、及时性。也就是说,教师的引导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原因产生的冲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要注意引导的及时性,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培养。

五、家庭合作,* * *随着孩子沟通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的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只有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一致,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比如家里有客人,父母会教育孩子和客人打招呼,礼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他们玩,拿出好吃的和他们分享。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际能力,也让孩子学会了礼貌,学会了社交技巧和很多技巧。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正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了对他人的正确态度,获得了社交技能,发展了社交行为。

同时,社会交往是儿童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对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生来就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逐步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初步按照社会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奇怪,这小宝贝会背唐诗。为什么他不会爬?”在日前举行的“2006上海国际生殖健康产品博览会”上,一些会走路或爬行的婴儿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些会背唐诗、会数数的“天才”宝宝,竟然出现了爬行能力差、拼图能力差、手脚协调性差等问题。在同期举行的“婴幼儿成长与早期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误区和不足表示担忧。

学会沟通是第一位的。

“中国的早教存在很多误区。”浙江省优生协会副会长谢红在“婴幼儿生长与早期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重智力轻体能,忽视人际交往和人格培养”都是我国早期教育的误区。他认为,由于缺乏正确的早期教育指导,很多家长往往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认为婴儿会提前认字,提前背诗,提前算教育成功,而忽视了他们的身体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耿文秀也在会上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现在中国早期教育最被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是宝宝人际关系的培养。”在她看来,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白领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生活,夫妻无法处理好婚姻关系,其实都和他们小时候缺乏人际交往有直接关系。耿教授举例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她经常接到年轻父母的咨询,问她的孩子为什么有自闭症和暴力倾向。“这说明他们的早期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王干表示,有必要建立一个亲子组织,为0-3岁的婴儿提供社交机会,并帮助他们的照顾者学习教育方法。她说,“在国外,年轻的父母会组织一些沙龙,为同龄的孩子提供社交机会,也帮助父母交流育儿经验。”

谢红认为,在中国,少数商业机构将早教变成了“暴利”项目,已经完全背离了早教的社会福利和服务特性,导致大多数家庭和家长无法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

科学育儿有章可循。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30万0-3岁婴幼儿中,有80%是以散养的方式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等人照顾。由于老年人教育观念的老龄化,上海约98.4%的婴幼儿家庭需要科学的育儿知识和专业的咨询指导服务。

徐汇区人口计生委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0-3岁婴幼儿家庭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能,86%的家庭希望有公共场所供孩子玩耍。因此,虽然徐汇区12幼儿园只在周末对外开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家庭的需求。而各个社区的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于老年人、闲散居民或团队,没有专门的婴幼儿活动教室。婴儿一般放在花园或绿色草坪里,有大型玩具,让他们自己玩耍。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太可怜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和同龄人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

近日,徐汇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了两个“宝宝趣味教育活动中心”,提出了“带宝宝走出家门”的口号,为0-3岁婴幼儿提供娱乐教育活动场所,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和科学育儿指导的环境,通过亲子活动、定期免费课程、社区宣传等活动为年轻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让宝宝接受科学指导,融入集体环境,开发潜能。

近期,上海连续建设31个“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示范点将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咨询讲座、网络宣传等活动,帮助年轻家庭科学育儿。对于父母太忙不能参加工作的家庭,专业人员会送到他们家里。示范点的收费很低,远低于外面的商业机构,因为政府会投入一部分费用作为补贴。示范点为贫困家庭独生子女提供免费服务,政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