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
为什么满族人在寒食节不放烟花?是为了纪念救了祖先汪涵的毛姆夫人。清明节,花梦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人们种植柳树,以感谢花梦人刘清在官兵的毒害下救人于水火之中。清明节,云南金平县的一位瑶族妇女将鲜花插在头上,以感谢那条与小偷搏斗、救了主人并壮烈牺牲的蛇。
江苏苏州、常熟的清明节,喜欢前后吃发酵饼,源于元末江浙一带的造反派首领张士诚,以感谢在母亲危难时用面包救过母亲的老人。浙江桐乡朱家阁的农民,在清明时节,除了在堂内摆酒菜桌祭祖外,还在堂外走廊摆了一桌酒菜和18双筷子,祭拜18“堂外祖宗”。
是为了纪念给朱家阁带来好处的太平天国18勇士。
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到了唐代,无论是文人还是平民,都把寒食节扫墓当成了一种寻根追本的仪式节日。因为清明节离寒食节很近,所以人们常常把扫墓延至清明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从附属于寒食节上升为取代寒食节。不仅扫墓、扫墓等仪式在清明节举行,寒食节原有的习俗和活动如寒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