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慢慢养孩子”是现在的热门话题,来源于一些以商业利益为主的教育机构喊出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起跑线”和“慢养”的含义,所以在早教中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不顾孩子的年龄和独特性,让孩子接受各种超出自己接受和兴趣的早教;有的干脆顺其自然,以为一切都可以“慢慢来,孩子迟早会做到,树大招风。”其实慢慢养孩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慢就有快。慢与快之间的平衡就像宇宙正常运行的自然规律一样迷人。就像:天地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活;只有五脏六腑平衡了,身体才能健康。育儿也离不开这种“平衡”的自然法则。只有做到不偏不倚,育儿才能达到既不“营养不良”也不“营养过剩”的目的。所以,教育是平衡的艺术!

那么,如何理解早教速度的平衡呢?慢慢养孩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如果抛开商业目的,其实孩子是有“起跑线”的。这个“起跑线”就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我成长能量,也就是孩子在生命之初“黄金不换”的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可塑性强!相对于“马拉松”般的漫漫人生路,孩子“敏感期”的出现不会让家长放慢脚步;没有出现的时候,不能让家长“拔苗助长”。0-6岁敏感期儿童的发展规律,让人真正体会到生命发展中“快”与“慢”的平衡,体现了“教育是平衡的艺术”之美,这也为以后慢慢养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知道了孩子的生命发展规律,有助于理解教育的“快”与“慢”,父母在育儿上就不会走极端。

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对某项技能和认知能力的掌握发展最快,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敏感期一出现,孩子就有重复行为,乐此不疲。如果出现走路的敏感期,即使孩子摔倒了,也会拼命站起来继续走路,一醒来就会主动学走路。

敏感期的孩子满心欢喜,对自己热爱的这项技能和认知能力充满好奇和探究。他爱对方,在自己的活动中反复积累经验,直到获得这种能力。家长需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敏感期。了解敏感期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的乱发脾气和任性......一旦找到原因,我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孩子,也就越能和孩子“和平相处”。

在0-6岁智力发育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儿童主要有四个敏感期,即四个“黄金期”。包括:

1)秩序敏感期(0-4岁):给孩子有序的生活和安全感,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则。

2)行动敏感期(0-6岁):比如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动手进行和获得的。手与大脑相连,手的活动由大脑支持。

3)语言敏感期(0-6岁):比如我爱听父母的声音,直到听懂他们的声音,然后和他们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4)感官敏感期:儿童对感官特别敏感,包括声音、图像、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

这四个敏感期出现的顺序不同。有的孩子最先出现在动作敏感期,有的孩子感官特别强烈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会有初期、高峰期和下坡期。高峰期会有爆发现象。如果在这个时期给孩子及时适当的教育,提供有利于孩子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会更加困难。比如秩序感的敏感期在四岁半就结束了,这意味着四岁以后教孩子纪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机会已经错过了。

因此,儿童敏感期的“快”与“慢”发展是由自身发展的速度决定的。家长能做的,就是珍惜孩子在人生之初“黄金交换”敏感期的发展规律,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潜能,包括预设的环境,即“因材施教”的良好培养环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了解孩子0-6岁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家长就要掌握这个时期的育儿节奏,而不是一味的“快”或“慢”。然而,人生是一场长跑。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除了要关注童年的敏感期,更要明白“慢慢养孩子”的真谛。“慢慢养孩子”是孩子成年前父母所有的努力。俗话说:宁静致远!家长只有放下浮躁,静下心来思考,慢慢体会到教育均衡的真谛,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生。以下建议是为了让家长们在孩子成年前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明白“慢慢养孩子”的真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

想要孩子拥有优秀的品质,父母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一生必须学会读两本书:一本是《自我》,一本是《自然》:孩子要用心读这两本书,不能只用眼睛。

第一本书是读自己,即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考、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己的独特性,走好人生路。

孩子要明白,生活是一种慈悲和欢乐,比读书和工作更重要。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的孩子,才能真正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爱和自尊,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或者对社会造成危害。

第二本书是阅读自然,就是孩子可以从自然中学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想想看,其实童年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和爸妈去郊区,看蜘蛛如何织网盖住虫子;看蚂蚁如何排队“耳语”;看小溪一路唱着歌奔向小溪,鱼儿是如何欢快地跳跃;放风筝;在寂静的夜里,数一数天上的小星星,看看牛郎织女是怎么相遇的。......

2.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积极影响和教育孩子。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靠自己努力。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更不应该自己当“裁判”。而是要给孩子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也就是“啦啦队”的力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做孩子的“拉拉队”,不仅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

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停下来,等待,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与孩子有效沟通,通过“教”达到“不教”的目的,最终让孩子自律独立。

3.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设定必要的底线,孩子该遵守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才是合适的。如果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毁掉孩子的美好未来。智育是思维的好习惯,德育是行为的小习惯,素质教育更多体现在人的小行为上。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

4.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有的父母每天就是这样生活的:早上刷牙洗脸骂孩子;晚上吃饭、洗澡、换衣服、骂孩子;周末陪孩子上兴趣班,骂孩子。家庭生活氛围是不是每天都那么单调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

请努力改变自己:每天孩子放学回来,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是“有笑话吗?”;当孩子犯错时,试着放弃抱怨,而是帮助孩子找到原因,鼓励他战胜自己;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也别忘了鼓励他们!

家不是吵架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控制和伤害,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倾听孩子的声音,给孩子空间,让爱的光芒一直明亮。与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听取对方的意见,形成良好的民主家庭氛围;当孩子在风雨飘摇的世界受伤时,也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随时欢迎他回来。爱是慢慢“培育”出来的,请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5.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

慢慢走。没有健康的身体,孩子怎么会有高效的学习品质?以后怎样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给每个家庭的一点建议:设定一周锻炼时间。比如周末,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郊外寻找大自然的奇妙,呼吸新鲜的空气,让自己和孩子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送上我对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祝福:请照顾好自己每天的心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彼此相爱。不要为了孩子的养育而伤害对方的善良。请记住:那是一朵开了很久的花,说开就不开了。给孩子一个等待,爱他,陪他一起绽放!爱是等待!教育是平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