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中孩子“工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蒙台梭利把孩子们做的所有活动都称为“工作”。在蒙台梭利的理论中,幼儿期是一个形成、创造和建构的时期。只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操作能力,成为“人”。
蒙特梭利博士在她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工作而不是玩耍。因为孩子的内心生活必须以“工作”为导向,才能成长发展。
换句话说,孩子通过工作建立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锻炼各种能力。因此,蒙台梭利形成了以工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当然,儿童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在意义和目的上是不同的:儿童的工作是为了完成自我,“为工作而活”;成年人的工作是满足生活需要,维持生活,“为生活而工作”。工作不同于游戏,游戏只是漫无目的的娱乐。而“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进步的活动。
在孩子的认知中,工作这个词常用于父母。爸爸妈妈有能力工作帮助别人或者赚钱养家。
这样,孩子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自然会有一种“我有能力”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蒙台梭利认为,使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是“工作”。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专心工作,恰恰说明这种工作能够满足他内心的需求。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物化的过程。这不仅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还能让他获得独立的能力。
工作可以帮助孩子的肌肉协调和控制,发现自己的潜力,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在活力不断展示的神秘世界里,孩子们会通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自我提升。
“工作”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正常化的孩子会表现出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但如果在成长环境中遇到不利的环境,可能已经出现了性格发展的偏差,比如任性、依赖、自卑等。比如感官教具中的红棍、粉塔、棕梯的操作,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把生活周围杂乱无章的感官刺激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形成概念。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工作”来纠正。孩子一旦投入到工作中,集中精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越轨行为自然会消失,从无序到有序,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这是工作给孩子们带来的最奇妙的变化。
在儿童之家,蒙特梭利为孩子们准备了环境和各种工作。这些任务都是从满足孩子的生理发展需求出发,经过孩子的反复操作,让孩子获得内心的精神满足和平衡。
作品内容以儿童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动作体验为基础,包括抱、提、推、滑、转等粗动作,以及五指、三指、二指的抓、倒、舀、夹、刺、切、缝等细动作。
此外,蒙台梭利还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儿童敏锐的感官能力,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平面几何和立体触觉。为了让孩子融入自己的文化,具有社会功能,蒙台梭利在孩子家里安排了语文、数学等认知工作。
蒙特梭利教育鼓励孩子尽可能使用“真实”的东西。假的、没用的东西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去用真的东西。
日常生活领域呈现的所有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我们不会为了让孩子们做作业而假装地上有垃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不是人为创造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做的。孩子只有在完整的真实环境中完成自己的真实工作,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会对这个环境产生归属感,从而养成责任感。
如果环境中存在虚假的日常活动,儿童会获得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错误的感官体验,从而无法建立这种作品的概念和所用物品的概念。
比如,在切乐活动中,当孩子用木刀切一个木苹果时,苹果、刀的概念和“切”的动作都是错误的,不能正确理解“切苹果”这件事,更不能把这种体验运用到真实的切苹果场景中。
如果幼儿园教室的日常生活区全是假工作,假装刷牙,假装拖地,假装晾衣服,假装削苹果……而地板真的脏了,总是大人来处理;当孩子们饿的时候,大人总是准备食物。那么,这个环境就是一个无助于孩子精神成长,失去灵魂的环境。
童言无忌,优质托育服务的践行者,专业国际教师的培训师,科学家庭育儿的倡导者!
童欣童语是由多位海内外幼儿教师共同打造的育婴中心,致力于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专业环境。为家长提供定期讲座,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是教学示范和教师实践基地,旨在为更多的社区日间照料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示范和教师培训。我们致力于构建多层次、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特别强调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童欣通宇成立于2016年9月。截至目前,北京* * *,已有四家实体园区,涵盖社区养老、企业养老、商业体养老、幼儿园养老。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是由幼儿教师打造的蒙台梭利示范日托。是AMS蒙特梭利协会教师认证培训中心的示范日托,也是AMS成员学校。童心童语示范日托采用蒙台梭利教学,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原始力量,环境干净、安全、友好、包容。无论哪种课型,都有美感、设计感、秩序感。在老师准备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选择工作,自由探索,自发学习。
童谣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有良好的认知水平,还要有乐观、独立、自信、好学、毅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贵的非智力品质;外展:培养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获得礼貌、同理心、合作和行为规范,让孩子愉快地融入社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