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艺术教案《大鱼来了,小鱼来了》
小班美术《大鱼来了小鱼来了》教案1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儿歌的一字韵特点。
2、会用斜折法折鱼。
3.尽量把观察对象的基本部分归纳成图形,大胆地表达它们不同的特点。
4.进一步学会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的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相关蓝海背景图
2.不同大小的方形彩色手工纸
3.轻音乐
活动流程:
师幼谈:前几节课你们是孩子(孩子说)。听说我们第一个X班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对吗?(对)这么自信,今天让老师看看,让孩子坐下。唉!你认识我吗?我是谁?张老师很高兴和你成为朋友。
一、进口部分:
对了,张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特别好看的图。看(展示课件海洋背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大海)你喜欢大海吗?那你想想,海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孩子们说话和表演)
总结:是的,海里有大鱼,小鱼,大龙虾,螃蟹,还有很多小动物。
二、复习儿歌:
啊?看谁来了(出示课件),和小朋友一起说童谣。
说到:小鱼不来大鱼,老师从口袋里同时拿出大鱼和小鱼。问:它们是由什么制成的?这条大鱼是什么颜色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夸孩子)
3.(老师把小鱼贴在黑板上)指着大鱼问:这是鱼的‘什么?(眼睛)这是鱼的(尾巴),这是鱼的(身体)。
1.那怎么才能把这条大鱼折出来呢?首先我们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出示纸)问:这四个尖尖的正方形是什么?(角)什么是平的方的?(边)老师:先(对角折叠),双手对角亲吻,展平。然后,在一个角上翘尾巴,转头游,眼睛画圈。来了一条大鱼(围着孩子们游)。你为什么不试试呢?现在请轻轻地坐在餐桌旁。
2.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彩笔、纸)现在,请你拿一张大纸,和老师一起把大鱼折起来。首先,对角吻手,然后展平。然后,从一个角把尾巴翘起来,游筋斗,眼睛大幅度转圈。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老师带领孩子们把鱼贴在黑板上)
总结:现在大鱼有很多好朋友。小鱼的好朋友呢?我们是在给小雨找好朋友吗?(孩子们坐回到座位上)
现在,请你拿一张纸,和老师一起折小鱼。首先,对角吻手,然后展平。然后,两角会变成小鱼,游筋斗,用眼睛画圈。来了一条小鱼(老师带领小朋友把鱼贴在黑板上)
四、总结:老师和孩子一起评价孩子的作品。老师:谁折的这条小鱼?这条大鱼是什么颜色的?这条大鱼是什么颜色的?大鱼和小鱼都找到了好朋友。他们太幸福了。我们的好朋友在哪里?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好吗?活动结束了。
教学反思:
本节集欣赏、合作、互动等特点于一体,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感受美,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同的鱼形,从而促进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百科:鱼类是一种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通过鳃呼吸,通过尾巴和躯干的摆动游动,以上下颌为食。它属于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亚科。一般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动物(12%)和哺乳动物(9%)。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在1994年的统计,世界上现存鱼类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的一半以上,而且新的鱼类物种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约150种,十几年间应该增加了1500多种。目前,世界上约有32438种命名鱼类。
小班艺术“大鱼来了,小鱼来了”教案2活动目标
1.对折纸感兴趣,学习如何对角折鱼。
2.感受传统童谣的特色。
3.活动结束后,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
要准备的活动
1.大鱼小鱼虾蟹的折叠图,配1的大海背景图。
2.四张方形彩纸(见儿童活动资源包)、彩笔、胶棒等。
3.《大鱼来了,小鱼来了》语言光盘。
4.儿童学习资源②第65438页+0。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背景图片,带领幼儿猜:谁在蓝色的大海里游泳?
2.老师一边展示“小鱼”的折纸作品和“虾”、“蟹”的卡片,一边朗诵儿歌,引导孩子观察和“小鱼”,激发孩子对折纸的兴趣。
3.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对角折鱼:将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将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在“头”上画眼睛。
4.让孩子学习如何折叠大大小小的鱼。
请各种“小鱼”来公园玩。教师帮助孩子将“小鱼”粘贴到背景图片或孩子的学习资源②中。
6.老师和孩子们* * *欣赏作品,谈论儿歌,感受小动物在海里一起玩耍的快乐氛围。
教学反思:
本节集欣赏、合作、互动等特点于一体,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感受美,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同的鱼形,从而促进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小班美术《大鱼来了小鱼来了》教案3活动目标:
1,可以对角折鱼。
2、可以折叠不同的大鱼小鱼并添加图片。
3.喜欢折鱼,体验折纸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蓝色大海》背景图,课件
2.大鱼小鱼的折叠折纸作品,虾蟹的卡片。
3、若干彩色方纸、油画棒、音乐《小鱼来了》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蓝色大海”的图片,引起幼儿猜测和提问:
今天,老师要带孩子们去一个地方。你想去吗?谁在蓝色的大海里游泳?
二、欣赏儿歌,引导孩子观察“大鱼”和“小鱼”
1.老师朗读童谣,制作折纸作品。
几首歌:大鱼不来小鱼,小鱼不来虾蟹,虾蟹来小鱼,小鱼来问: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2、老师讲解和演示
问题:看,小朋友,大鱼小鱼是怎么做出来的?
双手拿着纸,正方形变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两个角折起来就成了一条小鱼,加上眼睛和图案,小鱼就游向大海了!
第三,小朋友叠鱼加图,老师巡回指导。
1,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启发孩子大胆叠大鱼小鱼:宝宝们想不想做大小形状不一的小鱼?你会把你的小鱼也游到海里吗?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2.播放音乐《小鱼来了》,孩子们试着用手配合折纸、添加图片,老师会巡回指导。
第四,展示作品,和老师孩子一起欣赏。
1.老师鼓励、启发孩子讲解小鱼的制作方法、大小、画法:你的小鱼在哪里?谁来告诉我。
2.老师总结:有了孩子叠的鱼,大海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作为一条小鱼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