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五岁孩子数学?

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数数,并巧妙地融入生活和游戏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反复实践,逐渐帮助孩子建立数字感,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那么,应该如何将数学带入我们的生活呢?

1、?在聊天中学习数字

1-2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非常愿意学习和模仿,对父母的语言、情绪和表情非常感兴趣。

所以,从2岁左右开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在和孩子说话时加入数字描述和表情。

例如:

“我们三个一起出去的。”

“这里有2块饼干和3块饼干。”等等

在孩子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孩子会努力去理解和思考这样一种语言。

如果你能同时和孩子互动,他们会更感兴趣。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字理解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唱儿歌加强数字记忆。

儿歌富有节奏感和节奏感,孩子们特别喜欢听,也喜欢跟着学唱。很多儿歌都含有数字元素,会反复出现。学习唱数字儿歌对孩子建立“数字感”和记忆数字非常有效。

比如:两只老虎,数鸭子,十个小手指,宋冠钰,拍手歌等等。

在这里,有了数字卡,通过卡片产生更生动具体的认知,孩子会更愿意参与进来。

3.用游戏练习积分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以玩为主,在玩中学习”,也是何老师一直倡导的一种“游戏化”教学方式。生活中有很多互动的亲子游戏。

例如,分豆子

把红豆和黄豆放在碗里,拿两个空筐,让孩子帮忙分一分。把所有的红豆放在一个篮子里,大豆也放在另一个篮子里。

孩子完成分类后,你可以问孩子,“有多少颗红豆,多少颗黄豆?哪个碗的豆子多?豆子多了比豆子少了多少?”等一下。

在生活中,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搭积木,数一座塔需要多少块积木;每种颜色有多少块?坐电梯,数大楼的楼层。中间停了多少次等等。

4.使用手指或教具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它是儿童从具体物体中感知抽象数字的最直观、最快捷的方式。

比如数数手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一个打响指数数的阶段,其实就是最简单方便的“指物计数”,手指也是最方便的“教具”。通过手、口、眼的配合,幼儿可以完成简单的数到手、口一致的点数。

此外,还有火棒、棉签、乐高、雪花等。,可以作为幼儿数数的教具。

5、?在图画书里挖掘数字

在孩子的学前启蒙阶段,很多数学绘本都含有适合孩子学习数字的元素。如:奇数搞笑,偶数发现,消失的那一半,饥饿的毛毛虫等等。

饥饿的毛毛虫

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然而,我还是饿了。

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然而,我还是饿了。

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李子。然而,我还是饿了。"

通过生动的绘本阅读,有趣奇幻的故事,帮助孩子建立“数感”。感知数和数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