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工观察记录-李子君
劳动观察1:从颜色看儿童心理
这是一个色彩游戏。正常的孩子不会拒绝色彩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使用画笔或手掌享受绘画,不用担心弄脏。但是身边的奶奶有时候会用更大的分贝说:“哎哟,弄到身上了。我洗不掉。我在纸上画画。”他们希望孩子们把彩色游戏的范围限制在小块的白纸上。但是小孩子不重视这样的命令。很明显,这是大人的无理干预。在观察儿童的色彩游戏时,我注意到男孩普遍喜欢将浓缩的颜色重叠混合,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有的男生会说,“五颜六色”。而女生则喜欢印出不同的个性形状,也会在父亲的大手掌上印出这种颜色轮廓。早上我一个一个对比观察了十几个孩子,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男生和女生对颜色的使用会如此不同呢?面对这种混乱和单一的亮色,很明显他们都很开心,很满足。这个过程预示着孩子怎样的成长心理?
儿童心理学家Arxiule博士曾经对150名2-5岁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儿童颜色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儿童来说,颜色和线条有自己固定的含义。比如同一张图片上两条颜色不同的线重叠在一起,意味着孩子有两种不同的愿望和感情交织在一起。
每种颜色都代表一种心理发展特征,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对颜色的偏好和坚持,发现他们的秘密。
劳动观察2:溜溜球表现
从昨天的泥巴游戏到今天的彩色游戏,有一个孩子尤为突出。从早操开始,他表现不错。其他孩子看着老师,没有任何举动。他先进入状态,跟着他跳舞,动作会随着老师的方向及时变化,节奏感很强。这个时候,我开始关注他。之后在涂鸦过程中很开心的在墙上印上颜色,妈妈也很关心。色彩游戏结束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坐不住了,站起来走来走去,他却主动去收凳子。他父母坐的折叠凳很大,甚至比他的身高还高。他妈妈告诉他,椅子要折起来,他很开心的照做了,还高高的举在角落里,很开心也很认真。之后就只剩下小凳子了。我该怎么办?他正准备举起一把放在角落里,这时他妈妈说:“这把小椅子不需要挪到那边去。”他好像懂了,看到其中一个躺在桌边,就把每一把小椅子都摆在桌边。
听到加餐的消息,我也很高兴的跑了过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吃饭的时候专心看蒙特梭利教具,不迷恋食物。
老师带孩子玩手掌游戏,“小手准备,头,拍,肩,头,肩……”别的孩子完全跟不上节奏,他却把小手准确地放在相应的位置,节奏基本能跟上。获得气球奖后,他把它高高举起,对老师说:“你够不着。”那自信洋溢在小脸上。
我了解到他之前在刚满三岁三个月的时候上过早教。最重要的是,他妈妈在每个环节都耐心及时的引导他,对他的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注。那么,很明显,这两个因素对这个孩子的表现起了很大的作用。在0-3的发展阶段,孩子潜在的活力和吸收的心智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妈妈一直在身边看着,及时启发着每一个过程,让这个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优秀很多。而且这个前提是他妈妈的陪伴没有打扰到他,而且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引导。
劳动观察三: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吗?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陆续离开,只有他的儿童教辅区在工作,直到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妈妈再三叮嘱他离开,他却不愿意离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过了很久,他终于同意离开。大门上有一把铁锁。他环顾四周,找到了一把钥匙,于是他拿起钥匙打开了门。他一次都打不开,频繁尝试,精力充沛。
面对这个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我并不认为他不健康,但我想起了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健康的孩子都本能地热爱唱歌,无论是玩游戏、走路还是工作,都表现出音乐的节奏。”他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节奏,但他一定是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他一定是在某些方面的专注和探索。
蒙台梭利在1907创办第一家儿童之家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儿童身上做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当孩子的注意力被一个物体吸引时,他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物体上,并且保持高度的专注,不停地工作。当他完成工作的时候,他会很满足,很开心,很释然。
虽然这个孩子没有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但他对蒙特梭利教具的兴趣是突出的和专注的。
劳动观察4:一辆车引发的纠纷
活动结束后,两个孩子在院子里骑着车。本来是一个男生在骑,临时走开了,被一个女生骑走了。当男孩回来时,他看到那是他的车,但女孩不让他开。两人争执不下。女生扶着车,男生倒在车尾拖地。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有家长走过去劝男孩说:“她是我妹妹,你就放过她吧。”男孩不赞成地摇摇头。于是大人无奈,对姑娘说:“这车本来就是他骑的,你就给他吧。”女孩摇摇头,仍然坐在车座上。这个时候,大人别无选择,只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花园里的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气球走过来,对女孩说:“走吧,我们不骑车了。这里有更好的东西给你。跟老师来。”女孩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放弃了车,跟着老师进了教室。我把气球拿在手里,看起来很开心。过了一会儿,又有一辆车闲着,姑娘有车骑了。于是我踩了上去,跑向那个男孩。两个轮子摇摇晃晃,互不相让。比赛还没有结束。
根据蒙台梭利的研究,孩子们对周围的事情并不是无动于衷,他们是深深地爱着。这种爱让孩子不断感动,带动他们的热情。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动力,被周围的物体吸引,希望占有它们。就像这两个被锁的孩子,他们都认为这辆车是属于他们的,都准备去争取。他们不择手段争夺这个项目。在儿童心理中,当在爱和占有之间做出选择时,就会出现心理偏差,儿童会表现出一种本能,迫不及待地去攫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不惜以毁灭为代价。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活动需要道德训练,使他们不要依附于物质。一旦他们对某样东西产生依恋,就会产生占有欲。在这场争执中,女生的占有欲相对较弱,男生比较执着。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化解他对事物的过度依赖,让他将来成长为一个豁达、尊重的孩子。